科技股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五 (3 日) 報導,高盛集團 (GS-US) 執行長蘇德巍 (David Solomon) 表示,在 AI 熱潮推動股市連創新高後,未來一到兩年市場應會出現「回檔」。他指出,當新技術加速發展並吸引大量資本時,市場表現往往領先實際潛力,最終將面臨重整。
台股新聞
群益投信今 (1) 日發布 2025 年第四季投資展望,在台股方面,經理人指出,在 AI 長線趨勢不變下,台廠作為全球 AI 產業最重要的供應商,可望持續享有獲利、資本雙漲利多。現階段,建議投資人可聚焦具備科技趨勢以及定價權強的企業,並避開低加值出口製造、建設類股,非電族群則可關注內需、零售消費相關類股。
ETF
美國聯準會吹響降息號角,帶動熱錢湧入美股,統計以美國為布局主戰場的台股掛牌 ETF,近一周表現前十強績效皆打敗台股加權指數的 0.008%,前六名股價皆有 1% 以上的漲幅,其中有 4 檔與科技類股相關。4 檔美股科技型 ETF 分別為台新標普科技精選 (009807-TW)、國泰費城半導體 (00830-TW)、兆豐洲際半導體 (00911-TW)、中信美國創新科技 (009801-TW),1 檔新光美國電力基建 (009805-TW) 鎖定電力基礎建設布局,其中平衡凱基美國 TOP(00980T-TW) 特別吸睛,以股 7 債 3 的平衡型 ETF 類型,繳出 1.171% 周報酬,搶進上一周美股 ETF 的第四名,顯示市場漲跌輪動加快之際,有債券平衡波動風險的平衡型 ETF,有其投資吸引力。
港股
受政策支持和即將到來國慶假期的樂觀情緒推動,香港股市四大指數今 (30) 日連 2 日收漲,恒生指數(HSI) 終場收高 0.87% 至 26855.56 點,9 月漲幅 7.09%,今年迄今攀漲 33.88%,恒生科技指數 (HSTECH) 收紅 2.24% 至 6465.66 點,創近 4 年新高,9 月漲 13.95%,年初至今漲 44.71%,國企指數亦漲 1.07%,年初至今漲 31.08%,紅籌指數收漲 0.48%。
台股新聞
台股近期屢創新高,一度突破 26000 點大關,自 4 月低點 17306 點以來強漲近萬點。國泰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梁恩溢指出,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近期談話中提及美股估值偏高,暗示出現泡沫跡象,儘管 AI 長線趨勢不變,情況不若 2000 年「dot-com 泡沫」般嚴重,但短期內科技股恐面臨震盪洗盤壓力,進入類股輪動階段。
美股雷達
華爾街最具代表性的七巨頭 (M7) 正面臨重新定義,投資人著手建立新組合來更精準捕捉 AI 革命紅利。自 OpenAI 的 ChatGPT 點燃全球 AI 熱潮近三年後,由輝達(NVDA-US) 、微軟 (MSFT-US) 、蘋果 (AAPL-US) 、Alphabe(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Meta(META-US) 和特斯拉 (TSLA-US) 組成的「M7」雖仍主導美股漲勢,但其絕對話語權已因 AI 投資主題的擴展而動搖。
台股新聞
AI 仍是 2025 年全球科技產業的主旋律, 貝萊德全球科技團隊主管兼董事總經理 Tony Kim 指出,AI 技術堆疊涵蓋基礎建設、智慧層與應用層,都正以空前速度擴張,企業與消費者需求快速升溫,科技股仍處多頭初升段,建議應全面布局,掌握長期爆發成長。
台股新聞
美國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 GDP 增速優於市場預期,加上初領失業金人數下降,使得未來降息的確定性增添變數,導致美股四大指數收跌。台股加權指數 9 月 26 日開低震盪,市場觀望情緒明顯升溫。看好 AI 創新和投資熱潮不減,野村預計台股第四季盤勢仍將持續由電子科技股領軍,強勢股可持續偏多持有。
港股
受陸股下跌拖累,港股周五 (26 日) 走勢低迷,主要股指開低走低,午後跌幅進一步擴大。截至收盤,恒生指數下跌 1.35%,收報 26128.20 點,全日下跌 356 點。恒生科技指數重挫 2.89%,國企指數則下跌 1.49%。今日恒指大市成交額高達 3236.74 億港元。
A股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周五 (26 日) 全日震盪走弱,午後跌勢加劇,在科技股領跌下,上證指數(SSEC) 失守 3850 點,連兩日走跌,但周線仍收於近 3 年半新高。滬指周五收低 0.65% 至 3828.11 點,深證成指 (SZI) 亦跌 1.79% 至 13209 點,創業板指收黑 2.6% 至 3151.53 點,滬深兩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2.15 兆元,較上一交易日量縮 2242 億元。
A股
中國 A 股市場在接近 9 月底時持續高檔震盪,第四季能否突破前高成為市場焦點,多家券商發布最新策略報告普遍認為,上漲行情尚未結束,第四季可望挑戰新平台,獲利結構性回升、政策與流動性共振將成核心驅動力。宏觀層面,今年中國第四季出口韌性、製造業投資改善及「金九銀十」消費旺季,可望推動企業獲利築頂回升,加上聯準會 (Fed) 啟動降息且時值中國「十五五」政策部署關鍵期,人民幣回升吸引外資流入,內外政策共振催生主題機會。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四 (25 日) 報導,投資銀行 MoffettNathanson 認為,儘管 Alphabet(GOOGL-US) 目前市值排名第四,但憑藉在 AI 領域的強勢地位和多元化優勢,有望成為全球最有價值公司。分析師 Michael Nathanson 表示:「市場領導地位、多元化經營和規模優勢的組合,讓 Alphabet 不僅是生成式 AI 時代的贏家,更應該被視為全球最有價值公司的有力競爭者。
港股
儘管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天文台一度發出 10 號風球,但港股周三 (24 日) 在「打風不停市」的安排下照常交易,並上演了一場低開高走的強勢反彈行情。恒生指數最終收盤上漲 1.37%,報 26,518.65 點,全日升 359 點;恒生科技指數表現更為亮眼,大漲 2.53%,收報 6,323 點;國企指數上漲 1.64%。
美股雷達
由伍德 (Cathie Wood) 主導的方舟投資 (ARK Invest) 周一 (22 日) 展開一系列重大的策略性調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舉動是對中國科技巨頭的大舉押注,單日斥資超過 1600 萬美元購入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 股票,同時也增持了百度 (BIDU-US) 與小馬智行 (PONY-US) 的股份,顯示出方舟對中國科技板塊日益增強的信心。
台股新聞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動態變化甚劇,美國聯準會 (Fed)9 月重啟降息循環,國泰投信表示,在這樣的環境下,傳統的股票或單一債券資產,承受利率與景氣的壓力風險大幅上升,相比之下,平衡型基金同時配置股票與債券等多類資產,具備「攻防兼備、分散風險」的特性,成為投資人理想的防禦與成長兼具的工具。
A股
自去年「924 行情」啟動以來,中國 A 股市場走出一輪顯著的多頭行情,但其運行軌跡呈明顯分化特徵。在 2023 年 9 月 24 日至 10 月 8 日,市場呈普漲格局,指數快速攀升近千點,個股幾乎全線上漲,但進入 2024 年 4 月以來,行情主線轉向以 AI 概念、科技股為代表的結構性牛市,半導體、通訊設備等硬體板領漲。
美股雷達
科技股持續推動標普 500 指數屢創新高,華爾街分析師普遍看好這波漲勢仍將延續,美銀發出「泡沫」警告,但看好這類股的續航力。標普 500 指數週一 (22 日) 在輝達帶動下再度刷新高點,收漲 0.4% 至 6,693.75 點。道瓊指數勁揚 0.7%,收在 22,788.98 點。
港股
香港股市周一 (22 日) 回吐上周因聯準會 (Fed) 降息帶動的部分漲幅,恒生指數(HSI) 下跌 0.76% 至 26344.14 點,恒生科技指數 (HSTECH) 下跌 0.58%,國企指數亦收低 1.07%,紅籌指數收黑 1.49%,主要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上周五 (19 日) 的通話未帶給市場多大的提振作用。
美股雷達
隨著 5 兆美元「三巫日」期權到期,美股週五(19 日)交投異常活躍,成交量飆升至約 277 億股,創下自 2008 年彭博統計以來的第三高紀錄。受巨量交易推動,華爾街股市再創新高,標普 500 一度突破 6660 點,由科技股領漲,該指數自 4 月低點以來市值已增加近 15 兆美元。
美股雷達
根據最新發布的 2025 年全球市值 Top50 公司榜單,全球資本市場的產業版圖正經歷顯著重塑。AI 晶片巨頭輝達(NVIDIA)以 4.06 兆美元市值登頂為首,科技公司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強勢宣告「資源驅動」時代正邁向「科技主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