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熱門時事

fire快速掌握近期熱門話題

ribbons

全球大型投資機構正加速減持輝達 (NVDA-US) 股票,顯示在 AI 熱潮持續升溫的同時,市場風險意識也同步強化。有觀點認為台積電產能已難再擴充,高階記憶體價格狂升產能也可能影響輝達的成長,是各巨頭相繼減碼考量。

億萬富翁 Peter Thiel 旗下 Thiel Macro LLC 在第三季完全清空其 537,742 股輝達持倉;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亦在同期間大幅削減 65.3% 的持股,從第二季的 723 萬股降至 251 萬股。橋水的操作尤其轉折鮮明,該基金才在第二季大幅加碼輝達持倉逾 150%,如今卻採取急速撤退。此前一週,軟銀也披露已出售其所持全部輝達股份。

這波機構投資人的集體動作發生在輝達市值突破 5 兆美元之際。儘管 AI 概念強勢,系統性風險卻使頂級投資人更加審慎。

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 分析師 Jay Goldberg 目前是市場上唯一對該公司給予「賣出」或「表現不佳」評等的分析師,他近日說明為何至今仍不願買進這檔 AI 超級強勢股。

曾在德銀與科技產業任職的 Goldberg 指出,台積電目前產能全線滿載,代表輝達在高階晶片供應上短期缺乏額外上行空間。他並提醒,半導體具備強烈循環特性,AI 投資熱潮雖強,但最終將走向正常化。

Goldberg 進一步分析,當前 AI 投資規模已領先實際終端需求,包括大型科技企業向客戶提供資金支持的「供應商融資」現象再度浮現,與 1990 年代末網路泡沫時期相似。他同時指出,企業採用 AI 的速度與預期存在落差,而過去研究顯示,大多數企業目前尚未從 AI 投資中獲得實質回報。

他表示,AI 雲端伺服器的建置與維持成本極高,且晶片汰換速度可能比業界普遍假設更快,伺服器的「經濟壽命」正在縮短。與 2022 年相比,AI GPU 的回本期已從半年延長至約 1 年半至 2 年。

Goldberg 的觀點與《大賣空》主角、對沖基金經理貝瑞 (Michael Burry) 近期看法相近。貝瑞近日開始押注多檔 AI 熱門股下跌,並於日前解除旗下基金的 SEC 註冊,引發市場討論。

美國公共債務持續攀升、地緣政治緊張,以及央行政策干預,使市場進入更脆弱階段。橋水創辦人 Ray Dalio 近期警告,全球債務周期已進入後期風險階段,下一場金融危機更可能源於主權債務問題,而非傳統的金融市場泡沫。















































































































































































































































































































熱門時事

fire快速掌握近期熱門話題

ribbons

全球大型投資機構正加速減持輝達 (NVDA-US) 股票,顯示在 AI 熱潮持續升溫的同時,市場風險意識也同步強化。有觀點認為台積電產能已難再擴充,高階記憶體價格狂升產能也可能影響輝達的成長,是各巨頭相繼減碼考量。

億萬富翁 Peter Thiel 旗下 Thiel Macro LLC 在第三季完全清空其 537,742 股輝達持倉;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亦在同期間大幅削減 65.3% 的持股,從第二季的 723 萬股降至 251 萬股。橋水的操作尤其轉折鮮明,該基金才在第二季大幅加碼輝達持倉逾 150%,如今卻採取急速撤退。此前一週,軟銀也披露已出售其所持全部輝達股份。

這波機構投資人的集體動作發生在輝達市值突破 5 兆美元之際。儘管 AI 概念強勢,系統性風險卻使頂級投資人更加審慎。

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 分析師 Jay Goldberg 目前是市場上唯一對該公司給予「賣出」或「表現不佳」評等的分析師,他近日說明為何至今仍不願買進這檔 AI 超級強勢股。

曾在德銀與科技產業任職的 Goldberg 指出,台積電目前產能全線滿載,代表輝達在高階晶片供應上短期缺乏額外上行空間。他並提醒,半導體具備強烈循環特性,AI 投資熱潮雖強,但最終將走向正常化。

Goldberg 進一步分析,當前 AI 投資規模已領先實際終端需求,包括大型科技企業向客戶提供資金支持的「供應商融資」現象再度浮現,與 1990 年代末網路泡沫時期相似。他同時指出,企業採用 AI 的速度與預期存在落差,而過去研究顯示,大多數企業目前尚未從 AI 投資中獲得實質回報。

他表示,AI 雲端伺服器的建置與維持成本極高,且晶片汰換速度可能比業界普遍假設更快,伺服器的「經濟壽命」正在縮短。與 2022 年相比,AI GPU 的回本期已從半年延長至約 1 年半至 2 年。

Goldberg 的觀點與《大賣空》主角、對沖基金經理貝瑞 (Michael Burry) 近期看法相近。貝瑞近日開始押注多檔 AI 熱門股下跌,並於日前解除旗下基金的 SEC 註冊,引發市場討論。

美國公共債務持續攀升、地緣政治緊張,以及央行政策干預,使市場進入更脆弱階段。橋水創辦人 Ray Dalio 近期警告,全球債務周期已進入後期風險階段,下一場金融危機更可能源於主權債務問題,而非傳統的金融市場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