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今天推介 - 中石化 (386), 上日收市 $4.0
今天推介 - 眾安在線 (6060), 上日收市 $47.9
今天推介 - 中遠海發 (2866), 上日收市 $1.38
今天推介 - 港交所 (388), 上日收市 $479.6
港股上周五跟隨 A 股反彈,南向資金淨買入金額顯著增加。美國 10 年期債息回落至 1.6% 以下及美滙指數跌至一個月低位將有利港股表現,加上歐美股指創新高,預期港股短線穩中向好
由於數位轉型加速,以及政治地緣風險帶來產業鏈重組,成熟製程產能預計吃緊至 2022 年,產能缺貨前提下,供應鏈價格易漲難跌,而 IC 設計位處半導體最上游,隨著各階段成本上漲,有利支撐晶片價格,漲價紅利可望再延續一整年。
隨著電動車時代來臨,對工具機的設備需求樣貌也有所改變,為搶食電動車商機,包括上銀 (2049-TW)、東台 (4526-TW) 等工具機相關廠商,已搶先佈局卡位,東台已有小量出貨實績,上銀出貨量可望從 2022 年起顯著拉升。
〈觀察〉車用股罕見營收聯袂創高 汽車零組件業谷底反彈轉機來了
虛擬貨幣狂潮自去年延燒至今,在輝達 (NVDA-US) 宣布將推出專屬挖礦處理器,加上 PayPal(PYPL-US)、特斯拉 (TSLA-US) 開放使用比特幣交易,加密貨幣平台 Coinbase 也掛牌上市,推升全球加密貨幣市值衝
元件缺料雖然不利,但在手機產業縮短供應鏈的生產趨勢及手機鏡頭啟動升級周期,對於大立光 (3008-TW) 十足有利。
國際新冠疫苗施打後,受試者出現罕見副作用,儘管新冠疫苗接種能降低疫情擴散、利大於弊,但多數國家陸續宣布暫緩施打新冠疫苗;國產新冠疫苗近期已完成二期試驗收案,最快今年 7 月開始供貨。
工研院再度獲「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肯定!自 2017 年起,工研院便在「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榜上有名,不僅和 Apple、微軟等國際大廠齊名,也顯示出在核心技術研發與專利布局策略上,不容小覷的實力。
全球降低碳排放成為趨勢,鋼廠除了面臨供給側改革外,碳費、碳稅等更將不斷推升生產成本,市場人士認為,在環保意識抬頭下,鋼鐵廠成本將因此墊高,將使得供給測改革力道延續,可望為鋼價長期走勢提供支撐。
網路的興起為旅遊市場帶來巨大改變,整合餐飲、住宿、門票、交通、電子票證等旅遊資源,讓旅遊業者便利管理、旅客一站購足,也是工研院新創公司豐趣科技看到的全新機會。
〈觀察〉花旗消金棄台保星港 台灣財富管理發展敲警鐘
花旗含金量最高的「財管業務」花落誰家,但市場人士分析,此次出售應會採「亞太地區整批性出售」,推撤這次花旗台灣國內銀行應是看的到但吃不到。
過完清明長假之後,相信愈來愈多投資人更有個感覺,台股操作還真有相當難度,尤其股價 500 元以上超高價股的表現更是常常跌,但股價不到 100 元卻是常常漲,形成大戶與一般投資人各有不同的感受。
〈觀察〉台股「萬七」成當沖樂園 當沖降稅延長須深思
今天推介 - 中聯重科 (1157), 上日收市 $11.14
第一季天文數字財政紓困支出刺激,對美國總體經濟產生明顯且立即的拉抬作用,經濟數據大幅好轉。
今天推介 - 中國建築 (3311), 上日收市 $5.30
今天推介 - 丘钛科技 (1478), 上日收市 $15.0
今天推介 - 中海油 (883), 上日收市 $7.98
中國 3 月份 PPI 漲幅高於預期,引發投資者憂累人民銀行收緊貨幣政策,令港股上周五受壓。筆者認為今年通脹上升是大概率事件,但幅度不足以迫使央行大幅調整貨幣政策。
LED 產業歷經過去幾年供過於求的競爭壓力,隨著近來光耦合元件、感測元件需求大增,加上 Mini LED 將進入需求爆發年,有助市場產能明顯去化,今年 LED 產業可望隨著 Mini LED 商機進入元年,同步迎來整體產業復甦回溫的好
隨著美中持續角力,雙方關係不斷惡化,尤其,美商務部再度出手制裁中企,台 IC 設計協力廠不僅出貨受阻,原先投入資源更面臨訂單流失風險,人力規劃也全被打亂,除了警醒台廠接單評估自家能力,也須將地緣政治納入考量因素,繃緊神經面對
〈觀察〉從傳統綠色授信走向「讓利」貸款 銀行加大力道助攻企業 ESG
被動元件業者認為,在疫情舒緩後,報復性消費加上新應用帶動,電容、電阻在未來 5 年維持雙位數的年複合成長率,國巨 (2327-TW)、華新科 (2492-TW) 等業者可望迎來榮景。
公股招募海外人才掛零,但半年多來,至今聘用人數依舊掛蛋,究其原因,除了薪酬待遇缺乏吸引力外,公股行政效率不彰與保守缺乏創新的企業文化,恐怕更是讓有志之士卻步的原因。
美去年房市交易熱,成屋銷售量增至 564 萬戶,創 2006 年以來新高,居家修繕市場需求強烈,此一市場交易活絡的狀況,反映居家修繕產品通路指標的家得寶 (Home depot) 股價上,股價在 9 日以每股 319.23 美元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