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
- 國際政經 - 國際油價周四 (2 日) 震盪走低,WTI 原油近月合約收在每桶 60.5 美元附近,逼近四個月低點,布蘭特原油則跌至 64 美元下方,創 7 月以來新低,主要因為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感到擔憂,以及受到 OPEC + 即將進一步增產消息影響。不過,俄羅斯與伊朗的地緣政治變量,仍可能讓油價在短期內出現劇烈波動。 
 
 
 
 
- 能源 - 《路透》周二 (30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友 (OPEC+) 可能在周日 (10 月 5 日) 召開會議時,討論將 11 月的石油增產幅度提高至每日 41.1 萬桶,並不排除上看 50 萬桶的方案,反映油價持續走高下,產油國有意爭取更多市場占有率。 
 
 
 
 
- 能源 - 國際油價周一 (29 日) 大幅下跌,布蘭特原油與美國西德州中質原油 (WTI) 均重挫逾 3%,因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 (OPEC+) 預計將批准 11 月再度增產,加上伊拉克庫德族地區恢復經由土耳其輸油,令全球供給前景轉向寬鬆。截稿前,11 月交割的布蘭特原油期貨下跌 2.41 美元或 3.44%,報每桶 67.72 美元,扭轉上周五觸及 7 月底以來高點的走勢;11 月交割的西德州原油期貨也下跌 2.48 美元或 3.77%,報每桶 63.24 美元。 
 
 
 
 
- 能源 - 國際油價周五 (12 日) 一度反彈近 2%,主因是烏克蘭無人機攻擊俄羅斯一座主要輸油港口,導致裝船作業暫停,抵銷了市場對供應過剩與美國需求疲弱的擔憂。據烏克蘭國安局 (SBU) 官員向《路透》表示,無人機攻擊發生在俄羅斯西北部的普里莫爾斯克 (Primorsk) 港,這裡是該國最大原油與燃料出口終端之一,事件迫使當地在周四深夜暫停裝船作業。 
 
 
 
 
- 根據《彭博》周三 (13 日) 報導,俄羅斯計劃將其為彌補此前超產而必須執行的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 (OPEC+) 減產措施,延長三個月至 11 月,以分攤壓力並減輕短期削減幅度,為增加原油供應爭取更多空間。這項新的補償計畫,讓俄羅斯能在今、下兩月與沙烏地阿拉伯等 OPEC + 成員一同加快恢復增產步伐,把握傳統的夏季高需求期。 
 
 
 
 
- 綜合外電周三 (13 日) 報導,國際能源署 (IEA) 警告,隨著需求成長放緩而供應激增,明年全球原油市場恐面臨史上最大供應過剩,庫存累積速度甚至超越 2020 年新冠疫情封鎖期間的水準。消息傳出後,國際油價雙雙走低。截稿前,10 月交割的布蘭特原油期貨下跌 0.62%,至每桶 65.71 美元;9 月交割的西德州原油期貨下跌 0.81%,至每桶 62.66 美元。 
 
 
 
 
-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周二 (12 日) 公布最新月報顯示,該組織上調 2026 年全球原油需求預測,同時下修美國及其他非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 (OPEC+) 產油國的供應增幅,顯示未來油市可能比先前預期更為緊俏。OPEC 預估,2026 年全球原油需求將較 2025 年增加日均 138 萬桶,較先前預測多出 10 萬桶,略高於今年的增速。 
 
 
 
 
- 國際政經 - 根據《彭博》周五 (27 日) 報導,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 (OPEC+) 有意在下月會議上討論是否延續近期超大規模的增產步伐。包括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在內的主要產油國態度轉趨積極,可能考慮再度將 8 國合計日增產量維持在 41.1 萬桶的高檔水準,以挽回市場占有率。 
 
 
 
 
- 國際政經 - 國際油價周二 (24 日) 跌幅一度逾 5%,主因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中國可繼續自伊朗進口原油,此舉被市場解讀為美方將緩和對伊朗的制裁壓力,並有助支撐以色列與伊朗之間脆弱的停火協議。截稿前,8 月交割的布蘭特原油期貨下跌 4.64%,至每桶 68.16 美元;8 月交割的西德州原油期貨下跌 4.83%,至每桶 65.20 美元。 
 
 
 
 
- 國際政經 - 根據《CNBC》報導,伊朗周一 (23 日) 對駐卡達美軍基地發射飛彈,作為報復美國轟炸伊朗核設施的行動,但油價卻意外重挫,顯示市場預期供應中斷風險有限。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呼籲各方壓低油價,並強調美方正密切監控相關情勢。市場淡定 油價反而下跌逾 5%截稿前,美東時間周一下午,8 月交割的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 (WTI) 下跌 4.17 美元或 5.65%,報每桶 69.65 美元。 
 
 
 
 
- 美股雷達 -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猶如投入中東地緣政治湖面的巨石,不僅激化美伊矛盾,更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連鎖反應。油價、金價、股市與匯市的波動,本質上是市場對「衝突升級風險」的定價博弈,而伊朗可能的報復行動,進一步放大這種不確定性。美國攻擊伊朗核設施後,全球原油市場的「恐慌指數」迅速飆升。 
 
 
 
 
- 能源 - 國際原油價格今 (20) 日漲多回檔,布倫特期油在亞洲午盤下跌 2%,但本周累計漲幅仍近 4%,主要受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升溫推升地緣風險。儘管市場憂慮供應中斷,專家指出,歷史經驗顯示地緣衝突對油價的壓力通常難以持久,因全球原油供應短缺風險往往被過度放大。 
 
 
 
 
- 國際政經 - 每當伊朗局勢緊張,全球市場目光總會聚焦在霍爾木茲海峽——這條被稱為「中東油庫總閥門」的戰略水道,再次成為地緣政治與能源市場的雙重焦點。《第一財經》報導,近期,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持續升級,伊朗議會安全委員會成員 Esmail Kosari 上周六 (14 日) 公開表示,德黑蘭當局正認真考慮封鎖荷姆茲海峽。 
 
 
 
 
- 外匯 - 美元指數 (DXY) 今 (16) 日在歐洲早盤交易時段下跌開出,除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風險外,本周密集的全球央行貨幣政策會議也為全球匯市增添更多不確定性。外媒最新報導指出,從美元的避險角色到歐元強勢崛起,再到原油價格的波動,全球匯市正處於一個充滿變數的十字路口。 
 
 
 
 
- 美股雷達 - 美股主要指數周五 (13 日) 開盤走低,道瓊一度大跌逾 500 點,投資人憂心衝突升級恐衝擊原油供應與全球經濟穩定。以色列周五空襲伊朗核設施,激化中東緊張局勢,避險情緒蔓延全球市場,推升油價與黃金,重創股市風險偏好。截稿前,道瓊工業指數下跌近 480 點或近 1.1%,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逾 150 點或近 0.8%,標普 500 指數跌近 0.7%,費城半導體指數跌近 1.4%。 
 
 
 
 
- 國際政經 - 中東緊張局勢急劇升級,觸發國際油價劇震。美國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與布蘭特期油價格今 (13) 日早盤飆漲 8%,創階段新高。摩根大通(JPM-US) 最新分析警告,若中東衝突進一步擴大,油價恐飆升至每桶 120 至 130 美元,主因全球關鍵航運要道霍爾木茲海峽若遭封鎖,將重創石油供應。 
 
 
 
 
- 國際政經 - 《紐約郵報》(NY Post)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專訪中表示,對與伊朗達成核協議的信心逐漸減弱,導致國際油價周三 (11 日) 漲逾 2%,市場對協議破局的疑慮升溫。市場分析師指出,川普對談判失去信心的談話,令油價、黃金及美債殖利率同步攀升,反映出投資人對協議可能破局的擔憂正在升高。 
 
 
 
 
- 綜合外媒周四 (29 日) 報導,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 (OPEC+) 八個成員國擬在本周末 (5 月 31 日) 會議上決定是否自 7 月起每日再增產最多 41.1 萬桶,作為 4 月至 6 月逐步撤除自願減產行動的一部分。根據《CNBC》引述兩位不具名 OPEC + 代表說法,該項增產幅度將延續目前的解封節奏,但仍須視市況最終拍板。 
 
 
 
 
- 能源 - 因以色列疑似準備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攻擊,引發市場對中東石油供應中斷的擔憂,週三(21 日)國際油價應聲上漲超過 1%,顯示地緣政治風險對能源市場的影響持續升溫。根據《路透》報導,截至格林威治時間 6 時 30 分(台灣時間 14 時 30 分),7 月交割的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 68 美分,至每桶 66.06 美元,漲幅 1.04%。 
 
 
 
 
- 國際政經 - 國際能源署 (IEA) 在最新報告中指出,隨著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 (OPEC+) 成員國加速解除減產措施,今年全球原油供應成長將超過先前預期。儘管電動車銷售創新高並抑制需求,IEA 預測,今年全球原油供應將增加 160 萬桶 / 日,較先前預測上調 38 萬桶 /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