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姿丰
美股雷達
OpenAI 與超微半導體 (AMD-US) 周一 (6 日) 共同宣布一項重塑 AI 基礎設施格局的合作,前者將採購並部署最多 6GW 的超微 Instinct 系列 GPU,潛在交易額高達 900 億美元,超微則向 OpenAI 發行認股權證,允許後者以每股 0.01 美元購買至多 1.6 億股 AMD 股票。
美股雷達
據《Yahoo Finance》報導,超微半導體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AMD-US) 執行長蘇姿丰周一 (6 日) 受訪時表示,科技界該以更大的格局看待人工智慧 (AI) 的發展。當被問及外界對 AI 投資是否過度的疑慮時,蘇姿丰回應,「我會說,那樣的看法可能太狹隘了,」「你應該真正看看這項技術對世界能帶來多大的力量。
美股雷達
人工智慧 (AI) 新創 OpenAI 與超微 (AMD) 周一 (6 日) 達成重大合作,將讓 OpenAI 有機會持有這家晶片製造商高達 10% 的股權,同時展開規模龐大的 AI 晶片部署計畫。受此激勵,超微股價周一盤前一度大漲逾 25%;截稿前,超微 (AMD-US) 盤前股價上漲 24.26%,每股暫報 204.62 美元;相較之下,輝達 (NVDA-US) 股價盤前小跌約 1%。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將在美東時間周四 (4 日) 晚間在白宮設宴招待庫克、比爾蓋茲等 20 多位科技大咖,但引人注目的是全球首富馬斯克並未在邀請名單上,以及這場宴會的舉辦地點-歷經數月翻修後亮相的白宮玫瑰園。過去數月,馬斯克與川普的關係起伏。先前曾宣稱「像一個直男愛另一個男人那樣愛川普」的馬斯克,在川普推行《大而美法案》後與川普徹底翻臉,但兩人關係尚未完全決裂,川普周二 (2 日) 受訪時稱讚了馬斯克,認為他是好人,有 80% 是超級天才,但另外 20% 存在問題,若能解決,他會非常出色,只是當下馬斯克偏離原有立場,雖不正確但情有可原,且最終會回歸共和黨。
美股雷達
超微半導體 (AMD-US) 執行長蘇姿丰近日在專訪中表示,對於大型科技公司而言,超微半導體(AMD)的 CPU 已成為首選,且在伺服器 CPU 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後,該公司在 AI 領域也能與輝達 (NVDA-US) 競爭。蘇姿丰稱,AMD 在資料中心 CPU 領域的地位,與輝達在 AI GPU 市場的影響力相似,兩者均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彭博》周三 (6 日) 報導,超微 (AMD-US) 執行長蘇姿丰 (Lisa Su) 表示,公司在所有產品線的需求上皆看到「正向訊號」(Positive Signals),並正推進重返中國市場的美國政府許可程序,試圖消除市場對中國出口限制的疑慮。
國際政經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周四 (24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在華府科技產業活動中公布「人工智慧行動計畫」(AI Action Plan),獲得晶片巨擘輝達 (NVDA-US) 與超微 (AMD-US) 執行長一致支持,兩位業界領袖公開讚揚白宮推動 AI 產業發展的決心,認為此舉將有助於強化美國在全球 AI 競賽中的領導地位。
美股雷達
全球 AI 晶片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超微 (AMD-US) 與輝達 (NVDA-US) 的較量備受矚目。6 月 10 日,超微在 COMPUTEX 2025 技術大會上宣布推出基於 Zen5 架構的銳龍 Threadripper PRO 9000 系列處理器,以及 Radeon AI PRO R9700 專業顯示卡,同時披露其 MI355 晶片性能已達輝達 B200/G200 水平的消息,引發行業對市場變化的熱議。
美股雷達
超微 (AMD-US) 執行長蘇姿丰 (Lisa Su) 周四 (12 日) 在加州聖荷西舉行的公司活動中表示,該公司最新的 MI350 系列人工智慧 (AI) 加速器晶片效能可媲美甚至超越輝達 (NVDA-US) 的產品,並預估 AI 晶片市場未來三年將突破 5,000 億美元規模。
在全球高科技產業版圖中,從傳統的積體電路到前沿的人工智慧領域,華裔人才已然成為主導力量,甚至被形容為一場「華人內戰」的開啟。特別是在晶片產業,英特爾 (INTC-US) 新任 CEO 陳立武的走馬上任,象徵著博通 (AVGO-US) 、博通 (AVGO-US) 、博通 (AVGO-US) 、超微半導體 (AMD-US) 和台積電 (2330-TW) (TSM-US) 這五大巨頭,全部進入了由華人執掌的時代。
美股雷達
美國晶片大廠超微 (AMD) 周三 (14 日) 宣布,董事會批准新一輪高達 6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將公司總回購授權規模提升至約 100 億美元。受多重利多激勵,超微當天盤股價一度強勢上漲逾 8%。超微執行長蘇姿丰 (Lisa Su) 表示,擴大回購計畫展現出董事會對公司戰略方向、成長前景及穩健自由現金流的高度信心。
美股雷達
在全球人工智慧(AI)競賽升溫之際,美國國會於 5 月 8 日舉行了一場高規格 AI 聽證會,聚焦「贏得 AI 競賽」策略。包括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超微半導體 (AMD-US) 執行長蘇姿丰、CoreWeave(CRWV-US) 與微軟 (MSFT-US) 領袖皆出席,針對 AI 基礎建設、監管政策與對抗中國提出關鍵建言,展現美國強化 AI 國力的決心。
美股雷達
超微 (AMD-US) 周二 (6 日) 公布上季營收成長 36%,跑贏市場預期,而且拜人工智慧 (AI) 高階電腦需求之賜,本季財測也強勁,激勵盤後股價一度大漲 6%,但隨著超微示警,由於美國對主要出口中國的 MI308 晶片加強管制,全年營收將減少 15 億美元,盤後股價一度翻黑。
基金
在全球經濟政策受到人為高度干預、股債市場經歷顯著修正後,投資人正面臨全新投資週期的起點。施羅德台美雙利多重資產基金 (本基金有相當比重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 擬定經理人葉獻文指出,當前市場雖仍籠罩不確定性,但正是中長期投資人重新佈局的關鍵時機。
鉅亨新視界
川普基於「美國製造」的願景對全球發起了關稅戰,其代價之大,甚至暗示「不排除今年衰退的可能性」,全球風險性資產下殺,台股也連帶受影響成為重災區,年初至今半導體指數下跌 8.91%、電子類指數下跌 7.66% (資料截至 2025/3/14)。野村投信表示,面對市場如此劇烈波動,其實投資人更應該靜下心來仔細思考,而事實上從技術面及基本面來看,台股完全不到悲觀的時候,若遇拉回更應該站在買方而非賣方,本波拉回主要是受到關稅等消息面影響,野村台股團隊持續看好台灣 2025 年經濟景氣與台股企業獲利表現,尤其當權值股在去年大漲後陷入橫盤整理時,跳脫市值、產業框架並且深入研究,可望帶來較好的投資成果,對於沒時間研究但又想參與台股機會的投資人,除了台股共同基金之外,更可考慮全台首檔的主動式 ETF - 00980A 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 ETF (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收益平準金), 結合主動式共同基金及被動 ETF 雙重加持,主動選股、追求超額報酬、靈活換股,不但享有野村投資團隊主動選股的專業操作,搭載 ETF 架構,也讓投資人能在盤中隨時買賣,經管費也較共同基金為低廉,且 ETF 持股每日全揭露,簡而言之,00980A 兼顧專業性、透明度、交易便利性與費率實惠度的新選擇,從容應對當前市場動盪,即時且靈活布局台股成長契機,投資與強者同行。
鉅亨新視界
美公布 2 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 3.2%,增幅為三個月以來最小,低於預期的 3.3%,初領失業金人數為 22 萬,也略低於預期的 22.6 萬。儘管美國的物價壓力有所紓緩,但關稅戰當前,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的增加,近期受到美國經濟衰退疑慮影響,加上關稅戰持續繼續困擾投資市場,美國總統川普與包括 Cisco、JPMorgan 及 Citi 等大型企業 CEO 進行商業圓桌會議,表示關稅長期將帶來正向影響,將為美國帶來大量資金,並吸引海外公司在美設廠,並為馬斯克辯護表示他正領導白宮縮減聯邦政開支。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3/19)野村腳勤觀點:● 中減產、美關稅、烏重建,可望推升鋼價中國做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市場預期因需求疲弱,今年可能對鋼鐵供給進行限縮 (估減少 5%),加上烏俄戰後重建需求大增的預期,以及各國關稅大戰,包括美國取消鋼鋁關稅豁免國家,印度、韓國、越南針對中國實施反傾銷關稅 (120 天臨時性),眾多因素皆導致今年熱軋卷鋼 (HRC) 期貨大漲超過 35%。
美股雷達
AMD(AMD-US) 周二 (18 日) 於北京舉辦「ADVANCING AI」AMD AI PC 創新高峰會,成為 AI 變革的焦點事件。AMD 執行長蘇姿丰親臨現場並致詞,從對 DeepSeek 的大力支持,到對 AI PC 市場的展望,圍繞 AI 發展、技術合作、產品佈局等多面向展開深入探討。
美股雷達
美國晶片巨頭 AMD(AMD-US) 董事長兼執行長蘇姿丰周一 (17 日) 現身北京,與 AMD 總部執行團隊參觀了聯想集團總部大樓,與聯想負責人一起會面交流。據鈦媒體 AGI ,蘇姿丰這次要在中國停留至少一周,不僅要在 3 月 18 日北京舉行的「Advancing AI」峰會發表演講,而且要參加 3 月 23 日 - 24 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2025 年會。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3/12)野村腳勤觀點:操作宜保守謹慎川普一句「不排除經濟衰退可能」讓全球股市陷入恐慌,台股也因此成為重災區。雖然定調經濟衰退,目前來看仍言之過早,但近期包括消費者信心、PMI 等數據,的確看到放緩跡象,此外 AI 伺服器組裝進度落後,放量的時間及數量不如預期,代工端 COWOS 今年投片量向下修正,帶來供應鏈一連串的向下調整,不只是量的下修,出貨遞延也讓產能快速擴充出來的零組件價格面臨修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