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全球AI、晶片產業開啟「華人內戰」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全球AI、晶片產業開啟「華人內戰」時代。(圖:shutterstock)

在全球高科技產業版圖中,從傳統的積體電路到前沿的人工智慧領域,華裔人才已然成為主導力量,甚至被形容為一場「華人內戰」的開啟。特別是在晶片產業,英特爾 (INTC-US) 新任 CEO 陳立武的走馬上任,象徵著博通 (AVGO-US) 、博通 (AVGO-US) 、博通 (AVGO-US) 、超微半導體 (AMD-US) 和台積電 (2330-TW) (TSM-US) 這五大巨頭,全部進入了由華人執掌的時代。

3 月 18 日,馬來西亞華裔資深半導體專家陳立武出任英特爾執行長,此消息帶動英特爾股價跳漲 16%,顯示資本市場對這位「東方救世主」的重視與期待。


陳立武曾創辦風投公司華登國際,並成功轉型鏗騰電子,使其股價飆升 40 多倍。英特爾在錯失 AI 紅利後,對陳立武寄予厚望。

除了英特爾,全球 AI 晶片雙雄也皆由華裔掌舵。輝達創始人黃仁勳,出生於台灣台南,已是攪動世界科技風雲的「黃教主」。巧合的是,AMD 的 CEO 蘇姿丰也來自台南,她帶領 AMD 從谷底翻身,成為黃仁勳最強勁的對手。

博通 CEO 陳福陽同樣來自馬來西亞檳城,透過一系列併購將博通推升為全球第三大 IC 設計企業。在全球前十大 IC 設計企業中,有八家與華人相關,這清晰地勾勒出「華人內戰」的產業格局。

晶片產業版圖 「由西向東」遷徙

華裔人才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崛起同樣引人注目。黃仁勳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直言,全球 50% 的 AI 研究人員是中國人,並盛讚他們能做出卓越成果。這反映了華人和中國企業在晶片領域的積累,使得專業人才優勢逐漸向 AI 產業蔓延。

目前,技術含量較低的封測產業幾乎全部由中國和台灣企業掌控;在技術門檻最高的晶片製造領域,台積電雖然獨佔鰲頭,但中芯國際、華虹也在奮力追趕。

許多華人科學家在領先的 AI 實驗室中扮演關鍵角色,例如馬斯克 x.AI 公司的三分之一創始團隊是華人科學家,OpenAI 團隊中也有多位華人推動了 Sora 等顛覆性產品的問世。此外,吳恩達、李飛飛等華人科學家在全球科技界地位卓然。

全球積體電路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由西向東」的遷徙圖景。晶片產業最初發軔於美國,隨後經歷了日本的崛起與衰落(受美國《美日半導體協議》施壓),以及韓國三星在 DRAM 市場的壟斷地位。

如今,中國企業不斷湧現,馬來西亞也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工程師紅利,成為全球第六大半導體出口國,並在封測領域佔據重要份額。

隨著 AI 興起,馬來西亞正吸引更多投資,並計劃培養大量半導體工程師,將自身塑造成世界半導體中心。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晶片產業的「華人內戰」格局。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全球 AI 領域的中國面孔會越來越多。這種格局的形成,與歷史上的人口遷移、產業遷移、技術轉移以及華人群體的文化、智力特質密不可分。
然而,這種崛起也伴隨著複雜的身份認同問題。許多華裔科技領袖在國家與企業利益衝突時面臨選擇,這場科技領域的「華人內戰」,恐怕還將繼續深入下去。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