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
台灣房市
台灣錢真是淹腳目,從全台存款餘額就可看出端倪。房仲業者統計金管會、實價登錄最新資料,全台存款餘額截至 6 月底為止達 62.4 兆元,10 來年飆漲 6 成;不過房價漲勢更驚人,新案行情相較 10 年前已成長 100%,各縣市,則以新竹存款、房價皆有翻倍成長的表現。
台灣房市
全台六都會區今 (3) 日公布 2025 年 10 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六都交易量合計為 1 萬 6989 棟,月增 5.7%,年減 13.5%。2025 年 1-10 月交易量爲 16 萬 8785 棟,年減 26.6%,全台六都前 10 的市場交易量也續創有紀錄以來第四低。
台灣房市
新青安貸款鬆綁效應持續發酵下,以及放寬對「先買後賣」換屋族售舊屋的期限,的確提振部分首購、換屋族群買氣,加上第四季傳統購屋季動能,永慶統計全台門市 10 月,交易量較 9 月增 5%,年增達 10%,10 月交易並以桃園市年增 13% 最高。
台灣房市
全台房市苦度寒冬之中,中信房屋統計內部成交件數,月增約 2.4%,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指出,隨著年底購屋旺季到來,先前因觀望價格走勢而按兵不動的剛性買盤,已逐漸認知到房價難有大幅崩跌的現實,開始積極進場看屋。實務面上,近期帶看量的確明顯增加,市場氛圍也有所回溫,預期在農曆年前,房市有機會出現一波小陽春春。
台灣房市
國泰房地產指數今 (30) 日發布最新的 2025 年第三季指數報告,相較上一季與去年同期皆為價穩量縮。相較上季開價、議價率及成交價均維持穩定;推案金額及銷售率小幅減少,成交量大幅減少。同時,在在房市交易持續降溫之下,全台第三季成交量也續創 9 年新低。
台灣房市
近年積極耕耘雙北房市的科達建築,今 (30) 日公開北市蛋黃區建案「杜拜藝術館」,董事長賴建程並公布新案「正兩房開價 2798 萬元、1+1 房則落在總價 2388 萬元」,同時也祭出「早鳥 98 折」讓利價吸引市場目光。以北市小豪宅預售案推出的「杜拜藝術館」,爲量體達 100 億元的個案,基地面積 537 坪,鄰八德路三段、光復北路交叉口,全案 100 億、可售約 45 億元,規劃 2 棟地上 14、15 層建築,共 252 戶住家,可售 137 戶住家 + 1 店面、63 平面車位,以 15-16 坪 1 房 + 1 空間、18-22 坪 2 房為主力產品;賴建程指出,此一個案預計於下月 15 日舉辦建案說明會,目前累計超過 100 組客戶的預約賞屋。
台灣房市
新北捷運三鶯線,預計今 (2025) 年底完工、明年 3 月通車,且串聯桃園的「三鶯線延伸八德段」,預計於明年動工。房仲業者統計近兩年三鶯線各站點周邊住宅價格變化,以桃園大湳站年漲幅 23% 最高,其次是陶瓷老街站年漲 9.7%;而減幅最大的則是桃園 LB13 站,年減幅達 14.7%。
台灣房市
國際大廠輝達 (NVDA-US) 進駐議題落幕,今 (29) 日) 經台北市政府確定,總部將設於北士科 T17、T18 基地。對此,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輝達確定進駐,一是北士科不僅具有鄰近捷運等交通優勢,且園區用電電穩定,基地土地產權單純。
台灣房市
全台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在 2025 年前三季平均年增率剩下 0.8%,對比 2017 年以來工程物價指數都在 1.42%-10.94%,今年年增率預估寫下 9 年來新低,反映過去推升房價的造價上揚因素已經消失。信義房屋 (9940-TW) 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疫情後因為原物料上揚與工資上漲,帶動一波營建業的造價大幅上漲,成本的增加也十足反映在房價之上,到現在造價還是維持相對高檔;不過整體外在通膨等情勢都已經降溫,再加上央行對於房貸政策緊縮管制,過去推升房市的重要因子包括通膨、資金等,現在對房市已經沒有推升力道。
台灣房市
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顯示,2025 年 9 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 2 萬 0039 棟,月減 3.9%,年減 32.1%;累計 1-9 月全台房市成交量為 19 萬 4976 棟,年減 28.1%,是自 2017 年來最低交易紀錄,創 9 年來同期新低成交量。
台灣房市
「陶朱隱園」近期傳出 17 樓 戶以 12 億元成交,令十大豪宅排行榜再度洗牌。房仲業者觀察實價登錄,盤整歷年來成交總價最高的北市十處豪宅社區,其中此次成交的「陶朱隱園」17 樓戶,首次成交即排入第二名,第一名爲「文華苑」拿下,該社區次高樓層 2 戶,2022 年 7 月以總價 13 億 7400 萬元成交。
台灣房市
在科技題材的帶動下,中台灣房市能見度大幅提升,房仲業者彙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近 3 年,在中部五縣市中,以苗栗縣的平均房價漲幅最快,高達 27.2%,其次分別為彰化縣 18.3%、南投縣 13%、雲林縣 10.7%、台中市 10.4%。對此,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中台灣過去以傳統產業為主,近年來隨著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加上大型建設項目的進駐,也給區域房市增添了不少想像空間,交易量能自然水漲船高。
台灣房市
2025 年房市走弱,不過仍有新案一推出就創區域單價新高,不景氣也爭氣,市調機構彙整住宅產品的實價資訊,排除露臺戶造成單價拆算過高的偏差,今年在台北市北投區,與新北市中和區、新店區、林口區分別有「潤泰之森」、「漢皇方圓」、「友座明明德」、「璽來登帝璽」分別爲單坪 153.9 萬元、122.2 萬元、105.1 萬元和 89.8 萬元登上區域之首。
台灣房市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 5 月間來台並宣布進駐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話題火熱,並無助周邊房市交易。房仲業者統計實價資料,截至 10 月止,北士科鄰近捷運站房價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呈跌幅,其中尤以士林站年跌幅達 5% 最多。僅石牌站房價維持漲勢。
台灣房市
據實價資料顯示,今年 4 月受到美國關稅政策衝擊,股市出現一波大跌,連帶影響民眾的資金財富與信心,據統計當時 4、5 月預售解約數量增加,4 月解約 280 件,5 月 300 件更寫下 2023 年 7 月預售解約即時揭露的新高,不過隨股市開始回升甚至寫下歷史新高,解約件數也逐漸穩定,8 月又滑落到單月 101 件的水準。
台灣房市
去年 9 月底的第七波信用管制啟動以來,不少消費者向銀行申辦房貸碰釘子,而保險公司則趁勢搶攻房貸業務,房仲業者根據聯徵中心最新資料,統計今年上半年 各類金融機構的房貸往來新申貸人數,整體金融機構上半年共有 11.8 萬人新申貸,比去年同期縮減 5.4 萬人。
台灣房市
地產市場表現不佳,低公設比的新案異軍突起。房仲業者統計實價登錄發現,今年第三季全台四都主建物平均占比與五年前相比,皆呈現成長,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消費者對於室內空間的追求,反應在市場之上,尤其近期全面買氣趨冷,高公設建案較乏人問津,令都會區新案平均主建物占比向上攀升。
台灣房市
高雄車站「大都更計畫」,看準未來商圈發展紅利,吸引大咖建商連番卡位。根據實價登錄最新揭露,位於新興區新興段二小段,佔地面積約 400.2 坪的商五用地,今年 5 月,由高雄知名建商以關係人名義,無貸款以總價約 6.4 億元買下,刷下近五年來該行政區最高總價土地交易,換算每坪成交地價約 160 萬元,也成為該區近一年來,土地單價次高交易。
台灣房市
近期國際科技大廠輝達 (NVDA-US) 進駐北士科紛擾不斷,不過相關議題已在房市發酵,如先前才傳出輝達即將進駐台灣分公司的「潤泰南港玉成廣場」,房仲業者盤整實價登錄發現,今年在周邊成交的中古大樓、華廈行情,與 2023 年同期相比大漲 25%,為近年有指標新商辦議題商圈中,房價漲勢最驚人的區域。
台灣房市
「地段」向來是挑選房地產的重要關鍵,在房市歷經價格盤整與利率變動之際,哪些路段的房子反而越賣越熱?房仲根據實價登錄資料,整理出近三年雙北交易量正成長的 5 條路段。其中,新北板橋區民生路三段交易量由 106 件攀升至 159 件,增幅高達 50%,台北市則有一條路段上榜,在內湖文湖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