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美股雷達
亞馬遜 (AMZN-US) 周一 (31 日) 推出一個名為「Nova Act」的全新人工智慧 (AI) 模型,該模型能夠在網頁瀏覽器中代替用戶執行各種任務,這讓亞馬遜與 OpenAI、Anthropic 等公司開發的所謂「代理人」軟體正面對抗。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一 (31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媒體企業正在與德州建立象徵性聯繫,成為首家在紐約證交所德州分所上市的公司。川普媒體與科技集團 (TMTG) 將在紐約證交所德州分所上市與其股票相關的認股權證,同時保持在那斯達克的主要上市地位。截稿前,川普媒體與科技集團 (DJT-US) 周一盤中股價下跌 3.66%,每股暫報 19.11 美元。
歐亞股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周一 (31 日) 報導,雷諾 (Renault) 與日產 (Nissan) 宣布調整其長達 25 年的合作夥伴關係,為未來進一步出售股份鋪路,這一決定是日產在推動大規模效率計畫的過程中作出。根據最新協議,兩家公司將降低彼此間的最低投票股權要求,從原本的 15% 降至 10%。
歐亞股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於 4 月 2 日對全球汽車進口徵收 25% 的關稅後,日本豐田汽車 (Toyota) 周一 (31 日) 表示,儘管關稅帶來挑戰,仍將保持現有運營,並專注於降低固定成本。豐田發言人表示,公司不打算因此提高在美銷售車輛的價格。
美股雷達
路透周一 (31 日) 報導,安謀 (Arm Holdings)(ARM-US) 一位高層表示,公司預估到今年年底,全球資料中心中央處理器 (CPU) 市占將激增至 50%,而去年市占約 15%,這一成長主要受人工智慧 (AI) 熱潮的驅動,尤其是 AI 技術的應用。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周一 (31 日) 報導,法國反壟斷機構對蘋果 (AAPL-US) 開出 1.5 億歐元 (約 1.624 億美元) 的罰款,原因是該公司在其行動平台濫用市場主導地位,透過「應用程式追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 ATT) 工具在數位廣告市場進行不公平競爭。
美股雷達
碳化矽 (SiC) 晶片廠 Wolfspeed 周五 (28 日) 股價暴跌近 50%,跌至自 1998 年以來新低,這一劇烈跌幅發生在該公司任命新執行長後的第二天。投資人對該公司未來的資金流入感到擔憂,特別是該公司仍在等待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 約 7.5 億美元補助資金,而該資金面臨被新政府撤回的風險,進一步加劇市場的悲觀情緒。
美股雷達
彭博周五 (28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蘋果 (AAPL-US) 和 Meta Platforms Inc.(META-US)可能會在下周末面臨歐盟根據「大型科技競爭法規」開出的罰款,而蘋果還可能面臨根據《數位市場法案》(DMA)所產生的定期罰款威脅。
歐亞股
據《日經新聞》(Nikkei) 周五 (28 日) 報導,軟銀集團計劃在美國創建專門的人工智慧 (AI) 工業園區,並考慮投資超過 1 兆美元。報導指出,軟銀創辦人及執行長孫正義預計將出訪美國,討論有關建設 AI 工業園區的構想。這些工廠可能會使用配備 AI 的機器人,並且能夠自動運作,這是因為美國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國際政經
路透周五 (28 日) 援引四位政府和產業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印度正考慮取消對美國液化天然氣 (LNG) 的進口稅,旨在增加美國 LNG 的採購量,同時幫助縮小與美國的貿易順差,這一順差一直是川普的關切問題。美國是印度的第二大能源供應國,雙方都希望為印度這個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提供更多能源,特別是滿足印度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港股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 (001211-HK) 周五 (28 日) 宣布與義大利公司 Intergea 簽署一項汽車零件經銷協議,這是比亞迪為加強在歐洲市場存在感而採取的策略之一。隨著中國國內市場成長放緩,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將重點放在歐洲市場,希望藉由其在電動車技術上的優勢,並在當地設立製造和組裝工廠來推動銷售。
美股雷達
印度法院周五 (28 日) 支持印度競爭委員會 (CCI) 的裁定,認為 Google 在其應用程式商店的收費政策對開發者來說不公平且具有限制性,這對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Inc.(GOOGL-US) 來說是一次重大挫折。
港股
中國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 (00981-HK) 周四 (27 日) 公布去年第四季與全年財報,該季營收成功實現兩位數成長,全年晶圓銷售量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由於市場競爭加劇,該公司的獲利能力面臨挑戰,第四季與全年淨利潤顯著下滑。根據財報,中芯國際去年第四季營收季增 2% 至人民幣 159.17 億元 (以下單位皆同),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全年來看營收成長 571.08 億元,年增 28.1%。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周四 (27 日) 報導,隨著川普在 4 月 2 日宣布可能對歐洲製造的產品徵收新關稅,一些藥品製造商選擇不同以往的方式,加速將藥品運送到美國。兩名高層主管和兩家物流公司透露,這些公司正在將更多的藥品透過空運送往美國,以應對可能帶來的貿易關稅風險。
美股雷達
美媒《CNBC》周四 (27 日) 報導,華爾街分析師指出,特斯拉 (TSLA-US) 可能是川普新公布的汽車關稅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並且認為「特斯拉獲勝,底特律遭殃」(Tesla wins, Detroit bleeds)。美國總統川普於本周三宣布,所有未在美國製造的汽車將從下周起被徵收 25% 的關稅。
歐亞股
根據路透周四 (27 日) 報導,法拉利 (Ferrari) 宣布,將對部分在美國市場銷售的車型調漲價格,原因是美國政府對汽車進口徵收的新關稅。儘管如此,法拉利表示,仍將保持 2025 年財務目標不變。美國政府於本周三宣布,將對進口汽車徵收 25% 的關稅,這一政策引發全球車輛製造商的關注。
歐亞股
瑞典快時尚零售商 H&M 周四 (27 日) 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將讓美國消費者面臨更高價格。H&M 執行長埃維爾 (Daniel Erver) 受訪時指出,隨著公司調整供應鏈來適應新的貿易壁壘,美國是 H&M 的第二大市場,預估將不得不提高價格來應對關稅帶來的影響。
原物料
路透周四 (27 日) 報導,近年來全球咖啡價格上漲的消息讓許多愛好者感到不安。咖啡豆價格,特別是阿拉比卡咖啡豆價格,在過去一年內飆升近一倍,導致全球主要咖啡烘焙商如 Lavazza、Illy(意利)、雀巢 (Nestlé) 和 JDE Peet"s 等正與零售商協商,計畫將漲價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國際政經
綜合外媒周四 (27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外國製造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徵收 25% 的關稅,這一消息立即引發全球汽車股市暴跌。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的市值損失慘重,其中包括德國的福斯 (Volkswagen)、寶馬 (BMW)、賓士集團 (Mercedes-Benz)、保時捷和馬牌集團 (Continental) 等企業,這些企業的市值合計損失達到 45 億歐元 (約 48.4 億美元)。
A股
路透周四 (27 日) 報導,中國最大的伺服器製造商之一新華三集團 (H3C),在一份向客戶發出的通知中警告,可能會出現輝達 (NVDA-US)H20 晶片的短缺,這款晶片是美國出口管制下,合法能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最先進人工智慧 (AI) 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