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
台股新聞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新封面故事中,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 為題,指出台灣的亮眼成長暗藏隱憂。報導認為,台灣央行持續抑制新台幣匯率,以免於貨幣升值衝擊經濟的「荷蘭病」。然而,此政策反而造成經濟嚴重失衡,形成了所謂的「台灣病」或「福爾摩沙流感」。
大陸房市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 10 月 70 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均呈月減和年減表現。中國一線城市 10 月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月減 0.3%,減幅與 9 月相同,其中,上海上漲 0.3%,北京、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 0.1%、0.8% 和 0.7%。
台股新聞
台灣房價節節攀升,薪情卻不佳,房仲業者彙整主計總處 2020 與 2024 年家庭收支調查及實價登錄資料顯示,近五年間主要都會區預售屋價格明顯上揚,其中台中市與高雄市漲幅超過 70% 最為突出;台北市雖漲幅較緩,但總價仍居高不下。整體而言,多數城市的房價所得比仍偏高,購屋負擔明顯沉重,其中台北市達 26.67 倍最高,顯示預售市場房價上升速度遠超過所得成長,購屋門檻持續墊高。
摩根士丹利於 11 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潛在購房者的情緒持續惡化。調查顯示,淨 42% 的受訪者預期未來 12 個月房價將下跌。在一線城市 (T1),信心惡化更為顯著,淨 67% 的受訪者預期房價下跌,遠高於 7 月的 50%。居民的購房意願已降至調查開始以來的最低點,僅 48% 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考慮購房,對收入前景的擔憂是主要抑制因素。
台灣房市
自去年下半年房市新信用管制衝擊市場,全台房市急速降溫,依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揭露,今年第一 季全台買賣契約價格平均總價為 1328 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 1349.7 萬元微幅修正 1.6%,而各縣市的房價表現,基隆市則異軍突起,近一年來平均總價從 623.5 萬元攀升至 757.8 萬元,漲幅高達 21.5%,相較之下,漲幅第二的桃園市僅上漲 4.9%。
大陸政經
根據中國住宅研究機構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5 年 9 月,中國 100 個城市的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 13,727 元人民幣。數據指出,9 月份房價環比下跌 0.34%,同比下跌 3.21%,跌幅較上月擴大了 0.07 個百分點。這表明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房地產價格的下跌慣性仍未扭轉。
海外房市
隨著日本東京地價不斷上漲,漲幅逼近泡沫時期的水準,不少人擔心日本房價正走向新一輪危機。然而,專家指出,當前的日本房市與 1990 年代初期的泡沫經濟存在顯著差異。日本國土交通省 9 月 16 日公布數據顯示,2025 年全國所有用途土地的基準地價平均上漲 1.5%,這是自 1991 年泡沫經濟以來的最大漲幅,並已連續第 4 年上升。
海外房市
最新數據顯示,自 2024 年底以來,南韓首都首爾公寓價格飆升讓該市公寓的總市值上漲近 10%,截至 9 月底約為 1781 兆韓元 (約 1.26 兆美元),比 2024 年底的 1630 兆韓元成長 9.3%。南韓房地產公司 Real Estate R114 周五 (3 日) 公布最新調查數據指出,9.3% 遠遠超過同期全南韓公寓市場 4.3% 的增長速度。
大陸房市
中國國家統計局上周一 (15 日) 公佈全國 70 個中大城市 8 月中古屋價格變動數據,結果令人意外,70 城中僅長春房價微漲 0.1%,其餘 69 城全線下跌,北京以月減 1.2% 的跌幅居首,西安 1.1% 緊隨其後。作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北京,當地房價走勢向來被視為市場風向球。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5) 日公布 8 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 97.41 點,月增 2.66 點,台經院認為,因台灣央行第三季理監事會並未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料短期內房市交易結構,將持續呈現「量縮價緩跌」的格局。營造業方面,台經院說明,過往工期有遞延的建案,陸續進入驗收交屋階段,相關工程加速推進支撐其銷售額成長,使 8 月整體營造業景氣呈現持平。
海外房市
澳洲房地產市場熱度持續升溫,權威房產數據平台 Proptrack 最新報告指出,8 月份全澳住宅價值已連續第 8 個月成長,成功刷新歷史紀錄。在多重利多的共振下,澳洲房價平均已達 83.5 萬澳元,較去年同期大漲 5.3%,凸顯出市場強勁的回暖趨勢。
海外房市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一(1 日)在接受《路透》專訪時指出,川普政府計畫在未來數週內推出新措施,積極應對不斷上升的住房成本與高企的美國房價。根據報導,他形容當前的住房危機是一場「全員總動員」的挑戰,顯示問題的嚴峻性。
美國房市正經歷一段艱難時期,房價增長未能跟上通膨步伐,這讓許多美國人擁有房屋變得愈來愈難以負擔。根據《財富》雜誌由 Bibhu Pattnaik 撰寫的最新報告指出,美國房市產生財富的能力正在逐漸減弱。儘管房價仍接近歷史高點,但卻緩慢下降,並落後於受總統川普關稅影響而飆升的通膨率。
美股雷達
《彭博》周四 (28 日) 報導,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 (NAR) 公布的最新數據,美國 7 月待售成屋銷售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下跌 0.4% 至 71.7,潛在買家仍對高房價和借貸成本望而卻步,房市持續疲軟。值得注意的是,《彭博》調查經濟學家預估中值原預期 7 月僅下跌 0.2%。
台灣房市
依內政部統計查詢網實價統計,全台住宅大樓含車位的中位數房價為 1378 萬元,比起新青安上路前一季多出 178 萬元,六都住宅大樓含車位的中位數房價全數站上 1100 萬元,且六都扣除台北市,普遍住宅大樓含車位的產品,房價都較 2 年前多出 188-255 萬元。
台灣房市
購屋門檻再墊高,房仲業者盤點雙北市近三年屋齡 5 年以上的中古屋,各總價帶交易量占比的變化,發現台北市總價 2000-4000 萬元,不但一直是主力總價帶,占比還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占比達 35.7%。而新北市則是總價 1500 萬元內仍為交易主流,今年上半年占比合計為 63.1%,仍受購屋族群的青睞。
美股雷達
據《彭博》週四 (21 日) 報導,房仲業者 Redfin 數據顯示,美國 7 月約 5.8 萬筆購屋協議告吹,寫下 2017 年有紀錄以來的同月最高。除了房價高漲與房貸利率仍處高檔外,買家因經濟不確定性與市場供給增加而更常毀約。上述情況在建案密集、房屋庫存較多的地區違約情況特別嚴重。
台股新聞
中央銀行今 (21) 日公布 7 月五大銀行 (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和一銀) 新承做放款統計,新承做房貸較上月增加 45.46 億元至 709.24 億元,而房貸利率 2.303%,月增 0.02 個百分點,則創下 2009 年 1 月以來新高。
大陸房市
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旗下 AlphaWise 調研團隊於 2025 年 7 月發布的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儘管潛在購房者對房價的預期略有改善,但整體房地產市場情緒仍然低迷,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處於壓力之中。報告指出,隨著屋主出售壓力增加,甚至有越來越多賣家願意承受虧損賣房,加上買方普遍抱持觀望態度,以及房價預期未明朗、政策效應不足等因素,可能導致中國房地產的銷售與房價下行趨勢,延續至第三季末。
台股新聞
台灣央行今 (31) 日公布第二季理監事會會議記錄,對於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相關討論,部分理事提到,隨著龐大交屋潮到來,央行須面對房貸資金供需缺口問題,但同時又要避免房價持續居高,須審慎處理。多位理事表示,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雖下降惟仍居高,因而贊同維持管制措施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