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小米集團 (01810-HK) 周四 (28 日) 召開主題為「事事順心」的澎湃 OS 3 線上發表會,不過推播的仍為 Beta 版。發表會後,小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雷軍在微博上對小米澎湃 OS 3 的新功能做了分享,並稱「蘋果使用者可以仔細看看:小米手機更好相容蘋果生態」。
A股港股
網路上近日流傳一組疑似小米新車的諜照,引起業界廣泛關注。這些照片顯示一輛車身比標準版小米 SU7 更長的車型,其大燈和整體造型與 SU7 如出一轍,車身編碼方式也與小米一貫做法相似,因此業界普遍推測這正是小米 SU7 的衍生版本,可能命名為小米 SU7 L。
港股
小米 (01810-HK) 最新發布的第二季財報成績堪稱驚艷,幾乎每項數據都刷新歷史紀錄,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營收達 1160 億元 (人民幣,下同),調整後淨利 108 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但如此亮眼的業績並未激勵今(20) 日早盤股價有所上漲,開低後持續在平盤震盪表現。
港股
小米集團 (01810-HK) 周二 (19 日) 公布第二季財報,營收與獲利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大幅超出市場預期。這份強勁的成績單,主要歸功於其智能電動車業務的迅速崛起,以及物聯網 (IoT) 和互聯網服務板塊的穩健成長。財報顯示,小米第二季營收達 1,160 億元人民幣,年增 30.5%,高於市場預期的 1,150 億元。
港股
香港股市周二 (19 日) 主要指數高開低走,最終全線收跌。截至收盤,恒生指數下跌 0.21%,報 25122.90 點;恒生科技指數跌 0.67%,報 5542 點;國企指數則跌 0.30%。今日港股市場的成交額達到 2782.2 億港元,其中港股通(南向)資金淨流入 185.73 億港元。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19 日正式在中國官網上架全新車款 Model Y L,並開始接受訂單,售價人民幣 33.9 萬元起(47,184 美元),以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預計交付時間為 2025 年 9 月。。特斯拉中國稍早在社交平台微博釋出 Model YL 新車影片,宣佈特斯拉 Model YL 正式發佈,強調新車優勢包括全新外觀、豪華內裝、超大空間、6 座佈局全輪驅動、超長續航等,並提供六種車色選擇,預計最快於 2025 年 9 月交付。
大陸政經
市場研究機構 IDC 周一(18 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5 年第二季,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 6,886 萬台,年降 4.1%,結束連續六個季度增長態勢。據《界面新聞》報導,華為以 1,250 萬台的出貨量重奪中國手機市場榜首,小米 (01810-HK) 出貨量為 1,040 萬台,從第一季的第一名降至第四。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報導,特斯拉 (TSLA-US) 周一 (18 日) 在中國社群平台微博宣布,旗下 Model Y L 將「即將推出」。這款新車已在中國完成註冊,為熱銷車款 Model Y 的六人座、軸距加長版本(longer wheelbase),提供更寬敞的乘坐空間。
近日,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再度化身「產品經理」,在社群媒體上發起一場關於小米 YU7 標準版命名的公開投票,試圖扭轉其被貼上「丐版」(乞丐版)標籤的負面認知。此舉引發全網熱議,然而,在這場看似尋常的行銷活動背後,小米汽車正深陷交付困難與消費者信任危機的泥沼。
A股港股
近期多名小米汽車車主在網上抱怨,在車輛尚未交付或驗收前,即遭要求提前支付購車尾款,若拒絕則面臨訂單取消且訂金不退的風險。此舉引發消費者強烈不滿,質疑其為「霸王條款」。許多車主表示,訂單顯示交付期尚遠,卻突然收到通知要求七日內支付尾款。有車主甚至在車輛未下線時就被催促付款。
台股新聞
安森美 (ON-US) 今 (4) 日宣佈,小米部分 YU7 電動 SUV 車型配備的 800V 驅動平臺,由安森美的 EliteSiC M3e 技術提供支援。EliteSiC M3e 平臺具有卓越的性能和效率,使汽車製造商能夠為電動汽車 (EV) 設計更小、更輕、更堅固的牽引系統。
美股雷達
根據外媒周四 (31 日) 報導,隨著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需求疲軟與本土品牌競爭加劇,蘋果 (AAPL-US) 正面臨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挑戰。據《證券時報》(Securities Times)報導,蘋果中國官網顯示,大連世紀城直營門市將於 8 月 9 日晚間 8 時停止營業,這是蘋果自 2008 年在北京三里屯開設首間直營店以來,首次在中國關閉直營據點。
基金
中國公募基金周一 (21 日) 完成今年第二季財報揭露,前十大持股依序為騰訊控股、寧德時代、貴州茅台、美的集團、紫金礦業、小米、立訊精密、阿里巴巴、新易盛、中芯國際。騰訊依舊穩坐第一大重倉股寶座,公募基金持有其市值達 591.56 億元(人民幣,下同),寧德時代位列第二,持有市值 520.51 億元,第三到第十名持股市值則都超過 160 億元。
港股
根據南韓證券存託結算院 (KSD) 旗下 SEIBro 最新數據,今年截至上周四 (17 日) 為止,中國股票以 55.14 億美元的累計成交額位列南韓股民最喜愛的海外市場第二名,僅次於美國市場的 3224.41 億美元。這一數據顯示,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南韓投資人正加速佈局中國市場,其中港股成為主要投資標的。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三 (16 日) 報導,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本周在北京公開露面,並證實該公司預期可望恢復對中國銷售 H20 人工智慧 (AI) 晶片。這是黃仁勳半年內第三度訪問中國,適逢輝達於美國達成 4 兆美元市值里程碑。
美股雷達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與小米集團 (01810-HK) 創始人雷軍兩張在北京的合影流出,黃仁勳依舊身穿標誌性皮衣,周一(14 日)北京的氣溫高達 35 度。據《界面新聞》周一報導,其中一張照片顯示兩人站在一處中式古建築前,充滿笑意;另一張照片兩人站在一輛小米汽車旁,對著鏡頭比出大拇指。
美股雷達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周一(14 日)今年來第三次現身中國,與小米 (01810-HK) 創始人雷軍會面的照片曝光。照片中,兩人面帶微笑,十分親密。據騰訊科技周一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照片是路人拍攝,黃仁勳與雷軍會面是拜訪客戶,是非公開行程 。
台股新聞
全球最大的 HDI 製程 PCB 廠華通 (2313-TW) 對業務加速在地區及產品上加速擴張,除在泰國的第一座工廠 100% 供給低軌衛星 (LEO) 市場,高產能利用率並將進入獲利階段。同時,除了打入目前小米推出的 AI 眼鏡供應鏈外,法人指出,華通也打入 Meta 智慧眼鏡應用的供應鏈。
港股
最新數據顯示,小米除在汽車賽道上表現亮眼外,智慧手機業績也不惶多讓,今年第二季以 16.63% 的市佔率登頂新機啟動量榜首,啟動量達 1141.76 萬支,年增率 7.39%。小米正以 YU7 創下的銷售奇蹟為模板,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持續擴大影響力。
美股雷達
綜觀 2025 年第二季中國智慧手機市場,蘋果 (AAPL-US) 透過 iPhone 降價促銷與強大品牌力重返銷量前三,並有望交出比上一季更好的成績。華為表現仍然亮眼,但相較之下小米 (01810-HK) 卻後勁不足。有別於往年的發展,今年全球手機市場在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下,多家市場機構都給出了較平淡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