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隨著中美之間恢復關稅談判的可能性日增,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在策略會議中,深入剖析關稅戰對中國經濟與股市的潛在影響。他強調,儘管美國的全球經濟主導地位可能逐步削弱,但中國當前仍面臨外部壓力,需要主動應對,並提出了三項關鍵策略。邢自強指出,中美博弈進入新階段,雖然部分輿論強調中國具備「抗壓性」,但這種說法過於簡化。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原油進口量在經歷 3。月的激增後,4 月持續加速成長,而在關稅戰陰霾下,中國增加石油進口,令西方媒體頗感意外,因一般來講,關稅戰會對中美兩國經濟造成影響,進而導致中國的石油需求下降,進口量下滑。即便目前國際油價處於近四年低點,市場仍普遍預期中國進口成長將趨於平緩,但實際情況顯示,中國企業正透過大規模採購建構戰略儲備,這一情況凸顯複雜國際局勢下的深層考量。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正引發全球貿易格局震盪,華府智庫蘭德公司 4 月 17 日在一篇名為《超越關稅:美國可以向中國的產業戰略學習什麼》的報告中首次系統性梳理中國產業政策對美國的借鑑意義,當中指出中美制度雖差異巨大,但在美國強化製造業回流的當下,中國在技術追趕、產業布局等六大方面的戰略經驗值得深思。
大陸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季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獲利實現由降轉增的轉折性變化,總額達 15,093.6 億元 (人民幣,下同),年增 0.8%,這是自去年第三季以來首次實現累計利潤正成長,其中 3 月獲利成長率回升至 2.6%,較今年前兩月的 - 0.3% 明顯改善,顯示出工業經濟回升的正面訊號。
大陸政經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 4 月 25 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據官媒新華社報導,會議指出,儘管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呈現向好態勢,但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仍需穩固,且外部衝擊影響加大。會議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國際政經
國際貨幣基金 (IMF) 周二 (22 日) 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從 1 月預測的 3.3% 大幅下修至 2.8%,並指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拉動全球成長的核心力量,而美國因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其對全球經濟的貢獻預期被下調,全球經濟的復甦正因貿易摩擦升溫與政策失誤面臨嚴峻考驗。
大陸房市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今 (21) 日集體開低,上證指數(SSEC) 跌 0.11%,深證成指 (SZI) 跌 0.13%,創業板指跌 0.16%,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上周五 (18 日) 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要持續穩定股市,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大陸政經
中國持續加大促進民營經濟與企業發展,上海市政府今 (17) 日舉行記者會介紹日前發布的《新時代新征程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從優化營商環境、強化金融支持、保障合法權益等六大方面推出 26 項創新政策,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美股雷達
經過一周的劇烈震盪後,投資人希望市場能在即將來到的復活節長假前趨於平靜,但對於關稅不確定性、中美貿易衝突升溫以及對經濟嚴重衝擊的擔憂依然存在,美國周三 (16 日) 公布的零售銷售數據,以及美國企業持續公布的最新一季財報成績單將成本周焦點。此外,歐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的利率決定也將受到密切關注,而在亞洲,市場也將聚焦於中國發布的大量經濟數據,以及新加坡和南韓的利率決定。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三 (2 日) 對中國徵收 34% 關稅稅率,中國其後宣佈反制,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 34% 關稅,高盛(GS-US) 預估關稅將拖累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至少 0.7 個百分點,並預期中國將加快財政寬鬆措施來抵消關稅影響。高盛表示,考量到美國對等關稅對中國經濟成長可能帶來的壓力,貨幣政策寬鬆恐為進一步的財政支持鋪平道路,今年第二季中國人民銀行有望降準 50 個基點,並下調 20 個基點的政策利率。
美股雷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五 (28 日)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40 餘位全球工商巨擘齊聚一堂並一同拍大合照,但蘋果執行長庫克未出現在合照名單中,引發外界熱議與猜測。這次會晤名單的地理與產業分佈耐人尋味,涵蓋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南韓、沙烏地阿拉伯、巴西八大經濟體,歐洲企業 15 家,佔比過半,涵蓋物流、汽車、生物醫藥、半導體、能源等七大關鍵產業。
消費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周三 (26 日) 轉發商務部《關於支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此次政策提出八個方面重點任務,支援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費環境,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科技
高盛集團 (GS-US) 近日出具最新一篇名為《高科技製造業是否已成為中國下一個成長引擎? 》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十年中國高科技製造業以年均 1.1 個百分點的實質 GDP 貢獻率,成為經濟成長的核心支柱,在傳統產業疲軟、房市持續低迷背景下,這一領域的崛起不僅彰顯中國經濟的韌性,也預示產業升級的戰略性轉折。
大陸政經
華爾街投行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MS-US) 近日舉辦閉門會議探討中國經濟復甦態勢及其背後的政策邏輯,專家們在會中對中國經濟現狀、未來發展趨勢及政策進行全面分析,並詳細解答多個熱門議題。大摩在會上調高對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期,從先前的 4% 上調至 4.5%,因中國今年首季經濟表現強勁,GDP 年增率可能高達 5.4%,遠超過大摩去年 11 月預期。
大陸政經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 (17 日) 發佈今年前兩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指出,一攬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繼續發力顯效,工業服務業較快成長,消費投資繼續改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質生產力成長壯大,經濟運行起步平穩,發展態勢向新向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今年前兩月增加值年增 5.9%,比上年全年加快 0.1 個百分點,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年增 5.6%,比上年全年加快 0.4 個百分點。
A股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周一 (17 日) 漲跌不一,上證指數(SSEC) 連續第 2 個交易日走漲,再創年內新高,市場認為 A 股市場正進行風格切換。滬指周一收漲 0.19% 至 3426.13 點,深證成指 (SZI)收低 0.19% 至 10957.82 點,創業板指亦收黑 0.52% 至 2215.13 點,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人民幣 1.573 兆元,較上周五 (14 日) 量縮 2188 億元。
大陸政經
備受矚目的 2025 年中國全國兩會已正式拉開帷幕。據陸媒報導,在中國經濟邁入關鍵的「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和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本次兩會不僅將總結過去一年的發展成就,更將擘畫未來發展藍圖,制定關鍵政策。尤其是在前期一系列「拼經濟」的強刺激政策背景下,本次兩會承載著「強調上一輪刺激的效果,預告下一輪刺激蓄勢待發」的特殊基調與公眾的「特殊期待」。
大陸政經
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於《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闡述了 2025 年中國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應對當前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藍佛安強調,鑒於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加深,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因此有必要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大陸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網民突破 11 億人,其中生成式 AI 用戶突破 2.5 億人,這些數字可看出互聯網在中國推出近 30 年來,普及和應用的規模持續擴大,更可看出中國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實力。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周四 (20 日) 刊登社評寫道:「2.5 億人擁抱 AI,是中國數位賦能成果的最新體現。
大陸政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 (17 日) 親自出席民營企業座談,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本次座談會不僅是時隔七年後,最高領導層再次聚焦民營企業發展,更有多位重量級民營企業家與會,其中包括近年來鮮少公開露面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座談會的背景與意義本次座談會召開的時機,正值中美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全球經濟尋求新動力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