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不存在!輝達估值仍合理 高速成長化解市場疑慮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彭博》周五 (29 日) 報導,外界對輝達 (NVDA-US) 股價飆漲是否已進入泡沫區的質疑不斷,但最新財報與成長動能顯示,其估值仍未脫離合理範圍。市場數據指出,雖然這家晶片巨頭的市值高達 4.4 兆美元,但其獲利成長速度遠超多數科技同業,使投資人持續進場。

營收成長領先同業 估值仍低於多數科技股
輝達本周公布的財報雖不如華爾街先前預期般「驚豔」,但仍顯示營收持續高速成長。《彭博》數據顯示,輝達未來四季營收預計將至少年增 42%,遠高於那斯達克 100 指數成份股平均約 10% 的增幅。
估值方面,隨著分析師上調獲利預期,輝達股價實際上「愈漲愈便宜」。截至周四收盤,其本益比降至 33 倍以下,低於 3 周前的 35 倍;相較之下,那斯達克 100 平均本益比為 27 倍,其中甚至有 30 家公司估值高於輝達,包括星巴克 (SBUX-US) 與 Netflix(NFLX-US)。
與同為科技巨擘的蘋果 (AAPL-US) 與微軟 (MSFT-US) 相比,輝達的營收增幅也更為驚人。微軟與蘋果目前的本益比分別為 32 倍與 30 倍,但本年度營收預估僅成長 14% 與 6%。
泡沫疑慮仍在 半導體產業周期成隱憂
儘管估值尚稱合理,市場仍擔憂輝達是否可能重演半導體產業「榮枯交替」的歷史。過去 20 年,費城半導體指數曾出現兩次超過 45% 的重挫,凸顯景氣循環的風險。Freedom Capital Markets 董事總經理 Paul Meeks 就指出,最大的疑問在於「當所有資料中心都建完後,是否會從爆炸性成長瞬間跌入低谷」。
不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財報會議上強調,人工智慧 (AI) 投資的機會仍「龐大無比」,並預估到 2030,全球在 AI 基礎設施上的支出將達到 3 兆至 4 兆美元。這番說法顯示短期內需求降溫的風險有限。
與此同時,與 AI 題材同樣火熱的 Palantir(PLTR-US) 相比,輝達的估值並不算誇張。Palantir 過去 12 個月股價飆漲 421%,本益比達 200 倍,為標普 500 最昂貴個股之一。如果輝達以相同估值計算,市值將暴增至 26 兆美元、股價將提高約 500%,顯示輝達當前估值仍具合理性。
本益成長比顯示仍屬便宜 市場需求強勁支撐
另一個支持輝達估值合理的數據是本益成長比 (PEG, 本益比與獲利成長率的比值)。《彭博》數據顯示,輝達 PEG 目前為 0.8,不僅低於「美股七雄」(Magnificent Seven) 其他科技公司,也遠低於過去 5 年平均 1.5。這意味著,相對於成長速度,輝達股價仍屬便宜。
事實上,輝達在 2023 年估值曾短暫衝破 60 倍本益比,但隨後連續數次繳出驚豔財報,帶動股價迄今大漲逾 400%。Janus Henderson 基金經理 Richard Clode 指出,如果投資人對自身獲利預期有信心,輝達估值從未算真正困難,這一點至今依然成立。
Glenview Trust 投資長 Bill Stone 則表示,科技巨頭正持續投入數百億美元建構 AI 基礎設施,市場需求仍大於供給,這使輝達在市占與毛利率上維持領先優勢,「身為市場絕對主導者,輝達理應享有估值溢價」。
- 經濟衰退疑慮未退 債券投資三「高」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