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近期,美國掀起一場由人工智慧(AI)驅動的基礎設施建設競賽。巴克萊 10 月 31 日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美國已規劃的大型數據中心總容量超過 45 吉瓦,這股熱潮預計將吸引超過 2.5 兆美元的投資。報告強調,推動這輪建設的主要力量包括 OpenAI 的「星際之門」(Stargate)專案、亞馬遜 (AMZN-US) 、Meta(META-US) 、微軟 (MSFT-US) 等超大規模科技廠商,以及馬斯克的 xAI。
人工智慧的發展仰賴於大量高質量數據,而數據標註 (data labeling) 正是為演算法「添磚加瓦」的基石。儘管數據標註常被稱為「AI 界的富士康」,但隨著全球市場預計在 2030 年達到 171 億美元,該產業已從勞動密集型代工模式,逐步轉向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的價值鏈。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知名科技記者古爾曼(Mark Gurman),蘋果 (AAPL-US) 正與 Google(GOOGL-US) 合作,打造一款專屬於蘋果的 Gemini 人工智慧(AI)模型,用於支援 Siri,並將在蘋果的私有雲端伺服器上運行。
美股雷達
雲端市占龍頭、亞馬遜 (AMZN-US) 旗下 AWS 和人工智慧 (AI) 領導新創 OpenAI 首度合作,簽署規模 380 億美元的算力採購協議,消息激勵亞馬遜周一 (3 日) 股價大漲 4%,登上歷史新高。根據周一公布的協議,OpenAI 將能立即在 AWS 基礎設施上部署大量的 AI 運算工作, 並使用數十萬顆輝達 (NVDA-US) 繪圖處理器(GPU),並規劃未來繼續擴大容量。
美股雷達
面對人工智慧 (AI) 應用需求暴升與算力瓶頸壓力,微軟 (MSFT-US) 持續加碼全球運算資源布局。微軟周一 (3 日) 先後宣布與數據中心業者 IREN(IREN-US) 及 AI 雲端新創 Lambda 簽署多項大型合作協議,均聚焦部署大量輝達 (NVDA-US) 加速晶片,支援 Azure 雲端擴容,並改善 ChatGPT 等模型的運算能力限制。
美股雷達
美國半導體廠商安森美 (Onsemi) 周一 (3 日) 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三季 (截至 10/3) 財報,營收與獲利雙雙優於市場預期,主因人工智慧 (AI) 應用蓬勃推動資料中心對節能電源管理晶片需求強勁,抵銷汽車市場疲弱影響。財報公布後,安森美股價盤前一度漲逾 4%,然而開盤後卻翻黑下跌。
美股雷達
華爾街周一 (3 日) 漲跌互現,開啟 11 月交易以來延續多頭氣勢。投資人情緒受到 OpenAI 與亞馬遜 (AMZN-US) 達成 380 億美元算力合作的激勵,強化人工智慧 (AI) 需求前景,帶動科技股領漲,標普 500 指數開盤攀升。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人工智慧(AI)晶片企業輝達 (NVDA-US) 正帶領一場旨在重塑美國工業版圖的計畫。10 月 29 日,輝達市值突破 5 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公司。其掌門人黃仁勳不僅將技術力量投入 AI 晶片與數據中心,更積極支持美國總統川普推動製造業回流,並公開表態將「為讓美國再次偉大」貢獻力量。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週日(2 日)表示,輝達 (NVDA-US) 最新一代用於人工智慧(AI)的先進晶片「Blackwell」將不會提供給「其他人」。此言論暗示,美國政府可能不會允許這款頂尖 AI 晶片的海外銷售,特別是針對中國市場的出口。根據《路透》報導,自今年八月以來,外界一直對川普是否會允許將 Blackwell 晶片的一個版本出口到中國議論紛紛。
美國四大科技巨頭 Alphabet(GOOGL-US) 、微軟 (MSFT-US) 、Meta(META-US) 和亞馬遜 (AMZN-US) ,上週同步宣布加速 AI 領域的資本支出計畫。然而,市場對 Alphabet 報以熱烈歡迎,推動其股價上漲;而 Meta 和微軟則因投資回報擔憂,股價面臨拋售壓力。
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近日在著名播客節目中拋出震撼預言。他認為,未來五到六年內,人類所消費的所有數位內容都將由人工智慧(AI)自動生成,傳統智慧型手機和應用程式的時代即將結束。馬斯克在與喬 · 羅根(Joe Rogan)的對談中指出,未來的手機將不再只是通訊工具,而是「AI 推理的邊緣節點」,具備無線連接功能。
微軟 (MSFT-US) 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週五播出的 BG2 Podcast 中表示,公司將再次擴大員工人力。根據《CNBC》報導,納德拉指出:「我們會增加員工,但這次增員的人力將比人工智慧(AI)出現前的員工,更能發揮效率。
本週,兩顆重磅炸彈幾乎同時在十月底引爆了輿論場。美國科技權威刊物《Wired》與老牌時政刊物《大西洋》(The Atlantic)不約而同發表了兩篇深度調查文章,分別題為《人工智慧:終結所有泡沫的終極泡沫》以及《人工智慧的崩盤將如何發生》。分析指出,這可能是自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最重要的兩篇風險預警文章,且它們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印證,勾勒出一幅令人警醒的圖景:由矽谷與華爾街聯手烹製的盛宴,雖宏大華麗,但普通投資者卻可能淪為餐桌上的「菜單」。
網路世界的巨頭幾乎已全數公布財報,並向華爾街提出明確的訊息:人工智慧 (AI) 投資規模將只增不減,但投資人回應卻讓幾家歡樂幾家愁。CNBC 報導,Alphabet(GOOGL-US)、Meta(META-US)、微軟 (MSFT-US)、亞馬遜(AMZN-US) 本周都提高資本支出預估,合計今年的 AI 投資規模將超越 3800 億美元。
《紐約客》指出,人工智慧(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美國基礎設施。從 CoreWeave(CRWV-US) 等新興巨頭的崛起,到微軟 (MSFT-US) 等科技大廠的大規模建設,巨大的數據中心正成為美國新型工廠。然而,這也造成了許多問題。根據《紐約客》報導,從美國的幾乎任何一座城市出發,無論往哪個方向行駛,不久後都會看到一座數據中心。
中國將在深圳主辦 2026 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彰顯北京展示其創新與科技實力的意圖。根據《彭博》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週六(1 日)在南韓慶州舉行的 APEC 峰會上宣布,該峰會將於明年 11 月舉行。這將是中國第三次主辦 APEC 峰會,其此前曾於 2001 年在上海和 2014 年在北京舉辦。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週六(1 日)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時,提出成立全球人工智慧(AI)治理機構的構想,並藉此將中國定位為美國之外的貿易合作替代選擇。根據《路透》報導,這是習近平首次就北京今年公布的 AI 倡議發表公開評論,而美國此前已拒絕在國際機構中推動 AI 規範。
蘋果 (AAPL-US) 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本週公布的 2025 財年第四季財報電話會議中向投資人暗示,為了加速公司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發展,蘋果仍然對收購與合作持開放態度。根據《TechCrunch》報導,在財報會議中,有分析師詢問蘋果是否仍採取「三管齊下」策略開發個人化 AI,即結合自家基礎模型、與第三方大型語言模型(LLM)合作,以及收購策略。
Alphabet(GOOGL-US)、亞馬遜 (AMZN-US) 本周公布第 3 季財報獲得投資人讚賞,股價雙雙大漲,仔細檢視財報內容可以發現,兩家公司對人工智慧 (AI) 新創 Anthropic 的持股價值都增加數十億美元,凸顯這筆 AI 投資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
在本週二(29 日),許多原本計畫觀看輝達 (NVDA-US) GTC 大會主題演講的觀眾,誤點了一段人工智慧(AI)生成的深度偽造影片。影片中「黃仁勳」聲稱推廣一場加密貨幣活動,令人驚訝的是,YouTube 甚至將該影片推薦至官方直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