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
根據美國銀行 (BAC-US) 最新調查,全球基金經理人對 AI 投資熱潮的擔憂正急劇升溫,20% 的受訪基金經理人認為企業當前投資支出過高,這是 2005 年有數據記錄以來,該觀點首次成為多數共識。逾半基金經理人更直言,AI 股已處於泡沫狀態,更有 45% 將視為市場及全球經濟的「最大尾部風險」,遠超過通膨等傳統威脅,這一現象標誌著市場情緒的顯著轉向。
近日,全球「AI 泡沫」擔憂升溫引發美國科技股猛烈拋售潮,而與此同時,華爾街卻傳出看多中國 AI 股票的聲音,專家更建議投資人,是時候將目光投向中國了。管理 6.6 兆美元資產的瑞銀 (UBS) 全球財富管理美洲區資產配置主管 Jason Draho 表示,中國科技類股為投資人提供了平衡美國科技股持倉的吸引力選項,當前美國科技股估值過高,市場疑慮加劇,而中國科技股具備獨特配置價值。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二 (18 日) 報導,微軟 (MSFT-US) 宣布與輝達 (NVDA-US) 及 AI 新創公司 Anthropic 建立新的戰略夥伴關係,這是該公司努力降低對 OpenAI 依賴的最新跡象。根據協議,微軟將向 Anthropic 投資最高 50 億美元,輝達則投資最高 100 億美元。
在人工智慧 (AI) 估值過高疑慮加重,以及加密貨幣市值遭到重挫的壓力下,標普 500 指數本周面臨自 8 月以來最長的連續下跌走勢。過去六個月推動大盤走高的買盤力道出現鬆動,市場對聯準會 (Fed) 降息的樂觀看法也開始退潮。標普 500 期貨指數周二 (18 日) 下跌 0.3%,先前一度跌至 0.8% 但隨後出現低接買盤,指數仍走向連跌第四天。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二 (18 日) 報導,美國銀行 (BAC-US) 全球基金經理人月度調查顯示,投資人將 AI 估值泡沫列為最大尾部風險,並在 20 年來首次認為企業出現過度投資。與此同時,全球基金經理人現金部位跌破關鍵門檻,觸發股市賣出訊號。
標普 500 指數的資訊科技類股本月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一些投資者擔心,在人工智慧(AI)競賽的推動下,股市可能已經出現泡沫。根據《MarketWatch》報導,研究機構 Research Affiliates 主席 Rob Arnott 週一(17 日)表示,他擔心所謂的「七巨頭」中一些大型科技股正處於「泡沫領域」,並點名輝達 (NVDA-US) 和特斯拉 (TSLA-US) 。
美股雷達
在 AI 驅動的市場狂熱中,投資人最關心 AI 的真實價值及市場是否過度定價」議題,高盛 (GS-US) 宏觀策略團隊在最新研究報告中給出宏觀視角示警說:「美股或許已提前透支 AI 大部分潛在收益。」高盛從宏觀經濟頂層算起,並提出核心結論稱 AI 相關公司自 ChatGPT 推出以來市值飆逾 19 兆美元,已經達到甚至超越高盛對 AI 未來資本收益現值的基準估算 (約 8 兆美元)。
《路透》報導,Alphabet 周一 (17 日) 盤中股價一度大漲近 6%,改寫歷史新高。這波漲勢源自波克夏 (Berkshire Hathaway) 最新揭露斥資約 49 億美元建立 Google 母公司的新部位,向市場釋出對其人工智慧 (AI) 策略的明確背書。
高盛最新發布《建立長期回報》報告,對未來十年的全球股票市場前景進行深入分析。報告指出,儘管目前全球市場估值偏高,但高盛仍預計全球股票將實現「穩健的長期回報」,以美元計價的平均年化報酬率預估為 7.7%,表現「接近歷史中位數」。高盛首席分析師 Peter Oppenheimer 強調,這一樂觀預期主要由「名義增長、獲利能力和股東分配」等結構性驅動因素所支持。
《彭博》周三 (12 日) 報導,高盛集團 (GS-US) 策略師奧本海默 (Peter Oppenheimer) 警告,美股未來十年可能持續落後其他市場,建議投資人提高海外配置比例,分散風險。奧本海默團隊指出,受高估值壓抑,美股漲勢空間有限,預期標普 500 指數未來十年年報酬率僅約 6.5%,為主要市場中最疲弱。
Business Insider 報導,在金融海嘯前放空次貸風暴一戰成名、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 的原型貝瑞 (Michael Burry) 正對人工智慧 (AI) 熱潮提出最新警告,這與在恩隆 (Enron) 破產前一年精準放空的傳奇空頭 Jim Chanos 最近的警告,有諸多呼應之處。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二 (11 日) 報導,不少金融專家警告,科技巨頭市場主導地位和高估值恐重演網路泡沫,但曾準確預測 1990 年代末崩盤的傳奇策略師克拉夫 (Charles Clough) 則認為,這次不一樣。他認為,真正該擔心的是聯準會政策失誤和年輕人失業。
隨著市場開始對人工智慧 (AI) 投資熱潮的龐大資本支出產生疑慮,蘋果 (AAPL-US) 近年在 AI 布局上的「保守策略」反而成為優勢。雖然華爾街長期批評蘋果未如微軟 (MSFT-US) 與 Meta(META-US)等同業積極砸錢發展 AI,但在 AI 估值泡沫疑慮升溫之際,投資人開始重新評價蘋果的穩健步調。
根據《CNBC》周二 (11 日) 報導,因放空美國房市在 2008 年金融海嘯前聲名大噪的避險基金經理人、《大賣空》(The Big Short)電影原型貝瑞 (Michael Burry)再次引發市場震盪。他指控美國多家大型科技企業透過「誇大資產使用年限」的會計手法,虛增人工智慧 (AI) 相關投資的盈餘數字,藉此粉飾報表。
美股周一 (10 日) 大幅走高,市場對美國有望結束史上最長政府停擺的樂觀情緒主導反彈行情,但在聯邦政府員工欠薪、航班取消等停擺負面影響持續發酵之際,臨時撥款方案尚未最終敲定,加上連串經濟數據將陸續公布,美股恐面臨壓力。科技股領漲大盤,標普 500 指數 (INX)IT 類股單日飆漲 2.7%,通訊服務族群漲 2.5%,創下今年 4 月關稅風波以來最糟一周後的最強反彈,標普 500 指數整體上漲 1.5%,那斯達克指數更大漲 2.3%,創 5 月中旬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紀錄,道瓊 (DJI) 亦漲 0.8%。
多項最新指標顯示,目前 AI 投資已滑向極端水位,市場風險正加速累積。從機構持股到家庭資產配置,從選擇權市場情緒到信貸風險,一系列數據發出警告,這場由 AI 驅動的投資熱潮,恐已逼近臨界點。大型成長股與科技股的持股已經重返數季以來新高。根據德意志銀行數據,資金正以罕見速度湧入該領域,而避險基金的偏好股票與散戶高度趨同。
AQR 資本管理共同創辦人 Cliff Asness 表示,美國股市目前處於歷史上相對昂貴的水準,但尚未達到泡沫階段。Asness 周一 (10 日) 接受《彭博》訪問時指出,目前美股中最昂貴股票與最便宜股票之間的估值差距約處於歷史第 75 至 80 百分位,意味著只有約 25% 的歷史時期估值差距比現在更極端。
花旗集團 (C-US)上周六 (6 日) 發布日本策略報告示警不斷攀漲的日本股市,該投行認為日本科技股已出現顯著過熱跡象,估值甚至超越美股科技 7 巨頭,但獲利能力未能同步跟進,短期調整風險正加速累積。報告核心警告為,日本科技類股與基本面的嚴重脫節。
美股雷達
周五(7 日),美國知名金融分析師 Bret Jensen 發文指出,美股中的「聰明錢」正逐漸放棄這輪上漲行情,市場潛在回調風險升高。他指出,儘管媒體多數仍報導市場樂觀消息,但許多精明投資者已變得更加謹慎,部分甚至完全看空股市。在最新文章中,Jensen 表示,過去幾個月裡,儘管美國政府停擺創歷史新高,就業市場疲軟,學生貸款與汽車貸款拖欠率飆升,股市仍持續上漲,市場中發出看跌聲音的人相對孤單。
美股雷達
針對美股大牛市的高估值,越來越多投資專家發出警告。星展銀行首席執行長陳淑珊近日就在香港舉行的全球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指出,美國市場未來可能出現動盪。陳淑珊表示,美股 AI 股票的高估值問題尤其值得關注,尤其是所謂的美股「科技七巨頭」,包括亞馬遜 (AMZN-US) 、Alphabet(GOOGL-US) 、Meta(META-US) 、蘋果 (AAPL-US) 、微軟 (MSFT-US) 、輝達 (NVDA-US) 和特斯拉 (TSLA-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