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幣圈
比特幣交易價格周三 (21 日) 突破歷史高點,根據 Coin Metrics 數據,當日最高升至 10.95 萬美元,打破今年 1 月創下的前一波紀錄,不過隨後價格有所回落。截稿前,根據 Coingecko 數據,比特幣 24 小時內上漲約 3.5%,報 108,854 美元。
根據《路透》周三 (21 日) 報導,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 (WTO) 總理事會會議上表示,與美國的雙邊貿易談判雖是彌合分歧的重要一步,但強調多邊主義才是解決當前全球貿易紛爭的「不可或缺」關鍵。中國駐 WTO 代表團周三在日內瓦舉行的為期兩天會議中指出,「雙邊會談有時確實奏效,但中國認為,多邊主義是解決全球挑戰的必經與最終途徑。
美股雷達
美股主要指數周三 (21 日) 開低震盪,道瓊一度下挫逾 300 點,投資人持續關注總統川普主導的稅改法案與新一輪預算辯論進展,並擔憂日益膨脹的財政赤字恐推升美債殖利率,進而衝擊市場對美國資產的避險信心。截稿前,道瓊工業指數跌逾 360 點或近 0.9%,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近 110 點或近 0.6%,標普 500 指數跌近 0.6%,費城半導體指數跌近 0.3%。
外匯
近期穆迪調降美國 3A 頂級信用評級,引發債市動盪,美元指數持續走低,並再度失守 100 關卡,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 (21) 日走強往 30 元整數關卡靠攏,但距離 29 字頭仍差臨門一腳,終場升幅收斂,收在 30.158 元、小升 2.1 分,匯價連 2 揚,台北及元太外匯市場總成交值放大至 18.455 億美元。
本周公布數據顯示,中國鉑金需求近期顯著飆升,4 月份的鉑金進口量達到一年來最高,共計 11.5 噸。這一增長主要受到中國珠寶商和投資者需求的擴大所推動。相關業者指出,這一趨勢出現的核心原因,在於黃金價格持續飆升且波動劇烈。相較之下,鉑金因其相對穩定性而吸引力大增,成為消費者和珠寶商的替代選擇。
台股新聞
台股今 (21) 日終場大漲 277 點,收在 21803 點,站上五日線,外資續站買方,呈現連 2 買,大力回補金融股,買超前 5 檔就有 4 檔為金融股,包括中信金、國泰金、新光金與台企銀,4 檔合計買超張數達 13.3 萬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387.43 億元,外資買超 302.32 億元,連 2 買,投信買超 49.16 億元,連 3 買,自營商買超 35.95 億元,連 2 買;期貨方面,外資加碼空單 1002 口,未平倉空單口數增長至 38846 口。
國際政經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放棄加強制裁俄羅斯,烏克蘭將於下週要求歐盟考慮採取新的重大措施孤立莫斯科,包括扣押俄羅斯資產及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第三國企業實施制裁。根據《路透》報導,在烏克蘭即將提交給歐盟的一份未公開白皮書中,詳細列出多達 40 頁的政策建議,呼籲歐盟 27 個成員國在制裁問題上,採取更獨立和強硬的立場,因為美國未來的角色仍存在不確定性。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 · 清崎 (Robert Kiyosaki) 近日再度對全球金融體系發出警訊,指出下一場經濟危機即將爆發,並呼籲投資人「自救」,轉向黃金、白銀與比特幣等實體資產。清崎提及 1998 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LTCM) 倒閉事件,當年華爾街獲得央行聯手救援,最終避免全面崩潰。
近期黃金價格強勢上漲,吸引眾多投資者目光。對此,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的全球市場策略師 Aaron Hussein 提醒,儘管黃金在全球市場環境下有其作用,但投資人不應將其視為避險或多樣化的唯一工具。Hussein 指出,黃金是多樣化和可選性的絕佳來源,在當前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去全球化以及對法幣信任度下降的背景下,適度配置黃金確實能提供多樣化和可選性。
台股新聞
台股今 (21) 日早盤上漲表態後,一路走高,終場受惠電子、金融權值同步上攻,收在 21803.91 點,站上五日線,漲幅達 277.88 點,成交值 2970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387.43 億元。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買超 302.32 億元,呈現連二買;自營商買超 35.95 億元;投信買超 49.16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387.43 億元。
加拿大財政部長沈潘 (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 表示,七國集團 (G7) 已開始討論對供應過剩、低價值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另一方面,歐盟也傳出計劃針對進入該地區的數十億小額包裹徵收 2 歐元固定費用,各國紛紛出手管控小額進口,對 Temu、Shein 等低價跨境電商業者造成新打擊。
外匯
亞洲貨幣周三 (21 日) 普遍走強,交易員關注 G7 會議,尋找川普政府尋求美元貶值的跡象,美元跌至兩周低點。美元指數下跌 0.5%,至 99.50,為連續第三天下滑。在美元疲軟的背景下,多數亞洲貨幣走強。韓元兌美元匯率升值 0.5%,領漲亞洲貨幣。
台股盤勢
台股今 (21) 日早盤上漲表態後,一路走高,終場受惠電子、金融權值同步上攻,收在 21803.91 點,站上五日線,漲幅達 277.88 點,成交值 2970 億元,與昨日相當。權值股普遍走強,台積電 (2330-TW)(TSM-US) 今日最高點衝上 999 元,但最後一盤因賣壓調節,終場收在 990 元,小漲 1%,鴻海 (2317-TW)、聯發科 (2454-TW) 分別上漲 1%、2%,廣達 (2382-TW)、台達電 (2308-TW)、聯電 (2303-TW)(UMC-US) 漲幅更強勢,至少 2% 起跳,為大盤走勢增溫。
美股雷達
美國政治媒體 Politico 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蘋果公司 (AAPL-US) 執行長庫克周二 (20 日) 前往白宮,會晤美國總統川普。報導指出,庫克會川普的目的不明,但幾天以前,川普才斥責蘋果把 iPhone 生產從中國移往印度,並要求庫克把更多生產搬回美國。
美股雷達
《Marketwatch》報導,美股在穆迪調降美國主權信評後展現韌性,標普 500 指數週一收盤已自 4 月低點反彈 19.68%,幾乎觸及技術性牛市的 20% 門檻。不過,市場樂觀情緒的背後也引來重量級人士的警告。摩根大通 (小摩) 執行長戴蒙 (Jamie Dimon) 直指市場充斥著「異常的自滿情緒」,而摩根士丹利 (大摩) 財富管理投資長 Lisa Shalett 則進一步示警,投資人正忽視三大潛藏的市場錯位現象,可能為未來波動埋下伏筆。
國際政經
中國表示,對任何執行美國限制華為使用 AI 晶片的行為採取法律行動,稱此舉違反國際法。中國這份威脅,使這場已打破暫時休戰協議的爭端升級。中國商務部週三在聲明中表示:「中國認為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打壓中國,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並補充這損害了中國的發展利益及企業。
全球四大投行之一的高盛 (GS-US) 最新發布《經濟轉向內需驅動:聚焦中國房地產價值鏈中的買入機會》報告,對中國房市中長期演變做出突破性預判。報告指出,中國房市將在 2035 年前經歷深度重構,新屋市場規模恐將腰斬,中古屋交易與存量資產營運將崛起為產業新支柱。
國際政經
米價居高不下讓民眾苦不堪言,日本本農林水產大臣江騰拓一席「從不買米」的言論,更讓日本民眾憤怒抨擊,對此江騰拓 21 日凌晨向日本首相石破茂提出辭呈,石破茂已受理,並且連二日就江騰拓的言論公開道歉。江騰拓成為石破茂去年 10 月就任以來首位辭職的內閣大臣。
美股雷達
美國商務部周二 (20 日) 初步裁定,中國關鍵的電池材料享有不公平補貼,此舉奠定了美國未來對這些關鍵電池零件徵收反補貼關稅的基礎。這些關鍵材料包括石墨和矽,主要用於電動車電池上。彭博報導,商務部這項初步裁定,是美國對活性陽極材料供應貿易調查的初步里程碑。
美股雷達
Google (GOOGL-US) 在 Google I/O 2025 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對旗下核心產品搜尋引擎進行重大升級,推出全新「AI 模式」(AI Mode)。此功能將以類似 AI 聊天機器人的方式,直接回答使用者查詢,取代傳統連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