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台股新聞
家登精密 (3680-TW) 今 (10) 日公佈 1 月營收 3.9 億元,月減 33.46%,年減 21.06%;家登指出,由於 1 月適逢過年、出貨天數少,加上子公司家碩 (6953-TW) 設備配合客戶驗證進度調整,影響 1 月營收,不過隨著第一季完成驗證,營收也可望認列,有助首季營收穩健,並逐步開出亮眼營收。
全球前 10 大半導體企業陸續公布 2024 年財報成績,展現出「結構性分化」的鮮明特徵。一方面是消費性電子需求的持續疲軟,另一方面則是資料中心、AI 晶片、儲存市場的爆炸性成長。透過 2024 年財報的分析,可以看到全球半導體市場正在出現三點變化。
雜誌
撰文 ‧ 王子承太陽能電池市場起家的量測設備廠光焱,成功轉型,打進全球影像感測晶片大廠,以及光達、航太供應鏈,去年上半年毛利率逾 6 成,成為光電量測上的要角。「光電子晶片」(PIC)這個名詞或許有點陌生,但早已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手機拍照用的關鍵零組件 CMOS 影像感測晶片(CIS)、太陽能電池、汽車自動駕駛的「眼睛」光達(LiDAR),甚至是未來性十足的矽光子,都是 PIC 的範疇。
台股新聞
DeepSeek 以低成本、高效能模型迅速竄起,短時間內登上全球 157 個國家 Apple Store 免費下載榜首,部分地區甚至超越 ChatGPT。相較於 OpenAI 投入 1 億美金研發,DeepSeek 僅以 560 萬美金完成開源模型,展現出極具競爭力的低成本策略,該公司採用蒸餾技術壓縮模型大小,讓較小的學生模型保留大型教師模型的知識,並在低算力環境下維持強大推理能力,降低 AI 應用門檻,使開發者與企業能夠更容易部署 AI 技術,加速 AI 普及與商業應用發展。
國際政經
半導體產業協會 (SIA) 最新報告指出,受益於 AI 處理器和記憶體的驚人需求,2024 年全球半導體晶片銷售額成長 19.1% 至 6,276 億美元,創下新高,並首度突破 6000 億美元大關,預計 2025 年將再獲得雙位數成長。以地區來看,美洲、中國和亞太其他區域分別年增 44.8%、18.3% 及 12.5%,但日本和歐洲分別衰退 0.4% 和 8.1% SIA 市場研究和經濟政策總監 Greg LaRocca 表示,2025 年晶片銷售額預計將成長 11.2%。
美股雷達
近日,多家半導體巨頭宣布高層人事變動,標誌著業界的重要轉型與發展。安謀科技 (Arm China) (ARM-US) 於 2 月 5 日正式宣布,任命陳鋒為新任執行長(CEO)。陳鋒曾任瑞芯微副總經理,其任命將有助於安謀科技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台股新聞
電子材料大廠勤凱 (4760-TW) 今 (6) 日公告 1 月營收 1.26 億元,月增 8.5%、年增 40.8%,即使因農曆春節放假工作天數減少,仍呈現年月雙增;公司指出,受惠下游被動元件部分客戶過年產線沒有休假,拉貨積極,帶動 1 月營收表現亮眼,本季也隨著需求緩步加溫,營運展望相對樂觀。
雜誌
地緣政治緊張,各國意識到半導體供應鏈風險,紛紛推動自主化,隨著先進製程精進、晶片走向複雜,閎康、宜特、汎銓等檢測廠扮演關鍵角色。【文/周佳蓉】AI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半導體產業日益受到重視,各國政府也對半導體發展表現出高度的關注,希望推進自主半導體,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並增強產業的競爭力,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貿易戰二.○的大刀很快就砍向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儘管墨、加實施日期延後,被各界視為川普談判手段的環節,然而面對著美中科技戰的越演越烈,美國商務部對先進製程晶片的緊箍咒、晶片關稅的呼之欲出,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業者無不積極備戰,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政經變化。
國際政經
日本擴大出口管制範圍,先進晶片和量子運算相關技術納入其中,同時將 42 家中國企業列了黑名單,中國對此警告此舉可能引發兩國貿易中斷。根據新規,包括對量子計算所必需的低溫冷卻系統以及可用於飛彈導引系統的處理器,出口前都須獲得許可,以防止其被用於武器或武器開發。
美股雷達
全球第三大代工晶片製造商格芯 (GlobalFoundries / 格羅方德) 周三 (5 日) 表示已任命 Tim Breen 接替柯斐德 (Tom Caulfield) 成為新一任執行長。Breen 自 2018 年加入該公司以來,擔任運營長職位。
歐亞股
荷蘭半導體公司恩智浦 (NXPI-US) 近日宣布,由於全球經濟挑戰加劇及市場壓力增加,計畫在全球範圍內裁減多達 1800 個職位。這家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 34000 名員工,此次裁員比例預計不超過 5%。恩智浦強調,此決策並非直接與潛在的貿易限制有關,而是為了應對更廣泛的市場狀況。
歐亞股
德國車用晶片大廠英飛凌 (Infineon) 周二 (4 日) 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雖然該季營收比去年同期略有下滑,但給出的第二季 (本季) 財測超越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且上調全年財測,推動股價創下 9 個月以來最大漲幅。截稿前,英飛凌歐洲股價上漲 9.07%,每股暫報 34.09 歐元。
台股新聞
亞光 (3019-TW) 旗下影像感測模組廠亞泰影像 (4974-TW) 2024 年全年營收以 42.93 億元創新高之外,並挹注全年稅後純益以 5.28 億元改寫歷史次高,年增 29%,每股純益達 7.29 元,亞泰影像今 (4) 日公布 2025 年首月營收達 4 億元,月增 20.5%,年增 25.48%。
美股雷達
從龍年來到蛇年,輝達 (NVDA-US) 似乎流年不利,先是遇上 DeepSeek 這隻黑天鵝,然後是川普毫不留情的關稅威脅,造成股價大幅波動。輝達利空一波接一波輝達股價在周一 (3 日) 開盤時一度下跌 5%,延續了上周的跌勢,原因是投資人對美國總統川普新宣布的關稅政策做出反應。
台股新聞
研調機構顧能 (Gartner) 出具最新半導體報告,2024 年全球半導體產值達 6260 億美元,年增 18.1%。隨著記憶體價格反彈,三家記憶體原廠都入列全球前 10 名,其中,三星超越英特爾 (INTC-US)、重返龍頭,SK 海力士也提升至第 4 名,美光 (MU-US) 也一口氣攀升至第 6 名,輝達 (NVDA-US) 則躍居第 3 名。
港股
截至台北時間04日10:26,恆生科技指數上漲238.99點(或5.04%),暫報4976.45點。歷史漲跌幅近 1 週:+1.07%近 1 月:+7.59%近 3 月:+5.65%近 6 月:+39.93%今年以來:+6.03%焦點個股半導體概念領漲+6.07%。
港股
截至台北時間04日10:20,恆生指數上漲605.96點(或3%),暫報20823.22點。歷史漲跌幅近 1 週:+0.1%近 1 月:+2.31%近 3 月:-1.41%近 6 月:+19.31%今年以來:+0.78%焦點個股半導體概念領漲+5.98%。
港股
截至台北時間04日10:09,恆生科技指數上漲189.76點(或4.01%),暫報4927.22點。歷史漲跌幅近 1 週:+1.07%近 1 月:+7.59%近 3 月:+5.65%近 6 月:+39.93%今年以來:+6.03%焦點個股半導體概念領漲+5.98%。
台股新聞
中探針 (6217-TW) 積極布局半導體業務,預期今年高功率老化測試 (Burn-in test) 相關產品以及自動化測試配件 Change kit 等新品將陸續發酵,整體半導體業績展望佳,今年營運表現將優於去年,法人估,中探針今年營收將逐季揚、全年增雙位數。
國際政經
韓國政府最新數據顯示,2024 年韓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達 3.6 萬美元,連兩年超越日本,預計 2025 年將進一步升至 3.74 萬美元。2023 年韓國人均名目國民生產毛額(GDP)達 3.55 萬美元,首度超越日本,日本同期為 3.38 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