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國際政經
根據《路透》周一 (6 日) 報導,川普政府正加快腳步推動美國關鍵供應鏈安全,透過將聯邦補助轉為股權持有的方式,直接投資於稀土與半導體相關企業,藉此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這項舉措標誌著美方政策從傳統補助轉向直接持股,更展現出積極的產業介入姿態。稀土與礦產布局根據報導,川普政府已經或正在與多家資源公司接觸。
美股雷達
《EE Times 電子工程專輯》指出,全球半導體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經濟轉型,而其核心正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2330-TW) 。台積電 (TSM-US) 正透過一連串的定價策略,宣告數十年來電晶體成本可預期下降的時代正式劃下句點。這場結構性轉變的中心,是台積電決定對其最先進的邏輯晶片實施前所未有的價格調漲。
基金
南韓股市在 2025 年成為新興市場中的領跑者,指數創下自 2021 年 2 月以來的歷史新高,核心驅動力來自於四大板塊的合力推升:半導體景氣回升與 AI 投資;國防出口和造船業堀起;「韓流」文化帶動的 K-Beauty 與醫療觀光爆發;政府積極推動公司治理改革。
A股
中國機器人計程車產業正處於關鍵轉折期。花旗預測,中國機器人計程車市場規模(TAM)將由 2025 年的 3900 萬美元,以年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 229% 的速度,躍升至 2030 年的 150 億美元;即便在 2030 至 2035 年間,增速仍維持 35% 的 CAGR,2035 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680 億美元。
台股新聞
牧德科技 (3563-TW) 今 (3) 日公布最新營收資訊,2025 年 9 月營收營收爲 2.28 億元,月減 14.18%,年增 77.2%,累計 2025 年 1-9 月營收 25.29 億元,年增 1.73 倍,法人估牧德科技新增半導體新設備,待完全認證出貨,將有利於第四季的營運向上。
台股新聞
市場普遍預期台積電 (2330-TW) 法說有利後市,加上籌碼選擇權在一之上等因素,中秋變盤的機率不大。今日台股在權值股帶動下再度創下新高,大盤呈現看回不回的走勢。籌碼面雖有部分雜音,但強勢股數量持續上揚,多頭結構仍未動搖。〈大盤續創新高,周線連六紅〉智霖老師昨天直播中強調,市場對台積電 (2330-TW) 法說看法正向,因此中秋變盤機率不大。
台股新聞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半導體公司,於今(3)日在高雄楠梓科技產業園區舉行 K18B 新廠的動土典禮,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局長楊志清獲邀於典禮致詞表示,K18B 新廠重大投資緊密呼應了政府推動的「大南方新矽谷」戰略定位。楊志清在典禮致詞指出,台灣在全球 AI 半導體供應鏈中具備關鍵的領先優勢,政府正積極透過政策引導與園區建設,來強化 AI 與半導體這兩大核心產業的系統性垂直整合。
台股新聞
近期市場趨勢與 EPS 的重要性2025 年,儘管 AI 與半導體產業持續引領風騷,但投資人對公司的評估標準已日趨成熟。在經歷了「只要沾上 AI 邊就能股價大漲」的時代後,市場開始更理性地檢視企業的基本面。EPS,這個衡量公司為每股股票創造多少利潤的核心指標,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
美股雷達
華爾街日報 (WSJ) 周四 (2 日) 報導,川普政府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簽下投資協議至今將近五個月,輝達 (NVDA-US) 遲遲無法把人工智慧 (AI) 晶片出口到阿聯,據悉原因之一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要求阿聯須先履行對美國的投資承諾,才願意核發出口許可,這讓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和白宮 AI 沙皇感到沮喪,並曾私下抱怨。
美股雷達
據《Investing.com》報導,應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s)(AMAT-US) 股價周四盤後下跌逾 3%,此前該公司披露,美國最新出口限制措施將對其營收造成重大衝擊。這家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在提交給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 (SEC) 的文件中指出,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 (BIS) 已於 2025 年 9 月 29 日頒布新規,擴大受出口限制的公司名單。
美股雷達
據《路透》周四 (2 日) 報導,川普政府正積極推動涉及 30 個產業、數十家企業的交易計畫,範圍涵蓋製藥、半導體、AI 至關鍵礦產等。政府以關稅優惠換取企業配合或要求直接入股,盼將製造業遷回美國、減少對中國依賴,打破數十年不干預私企的傳統。
台股新聞
台股今日在台積電 (2330-TW) 領軍之下再度刷新高點,加權指數收在 26,378 點,大漲 395 點,漲幅 1.5%,成交金額約 4800 萬,依舊在月均量附近。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317 億元,其中外資連三日加碼,顯示市場信心穩定回升。
台股新聞
Q4 行情啟動,選股的五大重點,大揭密?!影片中分享給你知道(按讚訂閱打開小鈴鐺)再來看一下今天的台股!加權指數今日開高走高,終場上漲 395.48 點,收在 26378.39 點,成交量 4896.76 億。 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買超 234.09 億元,投信賣超 4.40 億元,自營商買超 88.23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317.92 億元,其中外資、自營商皆連買三日,投信則由買轉賣,三大法人近三日累計買超金額 616.3 億元美國最新公布的 9 月 ADP 就業數據意外大減 3.2 萬人,創下兩年半來最大降幅,遠低於市場預期,帶動市場再度押注聯準會可能加快降息腳步,不過,美國政府因預算法案僵局於 10 月 1 日正式關門,雖短期影響有限,但仍增添政治不確定性,即便如此,美股四大指數昨晚全面收紅,道瓊小漲 43 點再創收盤新高,標普 500 與那斯達克分別上漲 0.34%、0.42%,費城半導體指數更大漲 2.05%,顯示科技股資金動能明顯回溫,美股方面,(NKE-US)Nike 財報優於預期,股價大漲逾 6%,(INTC-US) 英特爾因布局利多勁揚超過 7%,推升整體晶片族群氣氛,(NFLX-US)Netflix 則因馬斯克呼籲退訂衝擊股價重挫逾 2%,顯示市場資金流向仍有分歧,值得注意的是,(TSM-US) 台積電 ADR 大漲 3.29%,與 (NVDA-US) 輝達同步改寫新高,反映外資與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信心持續升溫。
歐亞股
受到美股走高激勵,半導體類股領漲,日股周四 (2 日) 一掃頹勢反彈,日經 225 指數(NKY) 終場上漲. 87% 或 385.88 點,報 44,936.73 點,終止連四個交易日的跌勢。東證指數 TOPIX(TPX) 終場下跌 0.24% 或 7.34 點,報 3,087.40 點,連續第 2 個交易日走跌。
美股雷達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激烈競逐中,ASML 生產的極紫外光(EUV)微影機,始終是技術制高點。然而,這項尖端設備的核心組件,卻是由德國光學巨擘蔡司(Zeiss)獨家供應的高精度鏡組,這使得蔡司在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戰略中,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節點。
ETF
2025 年已經走過三個季度,回顧今年以來台股表現,雖在 4 月對等關稅一度受創甚深,但隨著利空快速消化,台股一路震盪走高,更打破「9 月魔咒」,攻上 26000 點改寫歷史新高。而受到投資人喜愛的高股息 ETF,今年來報酬率也多數轉正,截至 10/1 止,含息報酬率在 10% 以上的共有 7 檔,分別是群益科技高息成長 (00946-TW) 的 13.95%、群益台灣半導體收益 (00927-TW) 的 13.18%、中信成長高股息 (00934-TW) 的 11.03%,國泰股利精選 30(00701-TW) 的 10.75%、富邦臺灣價值高股息 (00730-TW) 的 10.62%、台新 AI 優息動能 (00962-TW) 的 10.4%,以及元大高股息 (0056-TW) 的 10.33%。
台灣政經
國科會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今 (1) 日舉辦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主任交接,由陽明交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劉建男接任。劉建男表示,未來國研院將建立國際領先的開放式半導體學術服務平台,加速台灣在異質整合、化合物半導體、矽光子 (CPO)、AI 晶片等領域創新突破。
台股新聞
10 月 1 日台股受惠輝達創高激勵,早盤一度大漲逾 300 點,但成交量不足導致留長上影線。加權指數終場收 25,982 點,上漲 162 點,法人資金持續進場,不過融資增加令震盪加劇。展望十月,國安基金在場、台積電法說會與 ETF 買盤仍將提供支撐〈量縮反彈,留下長上影線〉今日台股早盤在台積電 (2330-TW) 帶動下強勢開高,盤中一度大漲逾 300 點,不過隨後追價力道不繼,終場僅留下 162 點漲幅,並伴隨逾 300 點的長上影線。
美股雷達
在人工智慧帶動的投資熱潮中,投資者的目光正從炙手可熱的晶片設計與製造公司,轉向一個過去常被忽視的領域——半導體設備供應商。隨著微軟 (MSFT-US) 和 Alphabet(GOOGL-US) 等科技巨頭持續加碼投入 AI,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需求,但博通 (AVGO-US) 等指標性晶片股的估值已日益高昂,促使投資者開始尋找更具成本效益的成長機會。
美股雷達
據《Investing.com》報導,KeyBanc 分析師在最新的半導體供應鏈調查中點名輝達 (Nvidia)(NVDA-US) 和博通 (Broadcom)(AVGO-US) 為最強勁的公司,理由是兩者產能持續提升,並且拿下多項人工智慧 (AI) 大單,使其在該產業中具備最佳競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