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
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在上月「兆瓦閃充」發佈會上發表漢 L 與唐 L,當時公佈的預售價分別是 27~35 萬及 28~36 萬元 (人民幣,下同),這兩款新車周三(9 日) 正式上市,但起售價下滑,其中漢 L DM-p 價格為 20.98 萬元、22.98 萬元及 25.98 萬元,唐 L 則分別 23.98 萬元、25.98 萬元及 28.98 萬元,專家認為這一定價是打算不給同業對手留活路。
中國汽車製造商近日陸續公布 2024 年度成績單,包括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吉利汽車 (00175-HK)、長城汽車 (02333-HK)(601633-CN) 在內的 11 家主要車廠全年營收接近 1.9 兆元 (人民幣,下同),歸母淨利總額達 472.44 億元,但業界平均淨利率僅 2.49%,但在這份看似亮眼的成績單背後,分化正在加劇,重量級民營企業狂攬近 700 億利潤,新勢力陣營卻集體陷入巨額虧損泥沼。
美股雷達
中國電動車廠比亞迪 (01211-HK) 發布第一季業績指引後,周二 (8 日) 股價上漲 4.8%,因其淨利已趕上特斯拉 (TSLA-US)。同日標普 500 指數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分別下跌 1.6% 和 0.8%。比亞迪財測高於預期,其第一季淨利預計 12 億美元至 14 億美元,根據 FactSet 數據,以該財測中間值 13 億美元來說,已遠高於華爾街預測的 8.2 億美元。
A股
根據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數據顯示,比亞迪 (002594-CN) 今年第一季純電動車銷量為 41.64 萬輛,年增 38.74%,成為全球純電銷冠;特斯拉 (TSLA-US) 第 1 季銷量為 33.67 萬輛,年減 13%,這是繼去年第四季之後,比亞迪純電銷量第二度超越特斯拉。
A股港股
對於許多中國大陸的億萬富豪而言,2025 年可謂是資產觸底反彈的一年。在經歷了過去幾年大型科技公司的調整期後,今年的主題轉向了中國科技公司估值的重塑。港股科技 30ETF 追蹤的恒生港股通中國科技指數上漲了 76.13%,同期恒生科技指數也上漲了 59.46%。
美股雷達
比亞迪 (01211-HK) 雖然 3 月電動車交付量再創月佳績,但股價在海外交易中下跌,為典型「賣在事實 (sell the news)」反應。比亞迪周二 (1 日) 公布,3 月乘用車交付量 371,419 輛,其中包括 166,109 輛純電動車。
A股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國電池企業不僅在全球市場上奪得領先地位,也進一步拉大與南韓電池商的差距,南韓業界疾呼成立「國家主權基金」,以防與中國同業差距進一步擴大。《Business Korea》報導,由於受到川普政府政策風險、電動車需求暫時走緩以及與中國競爭加劇的影響,南韓電池製造商陷入困境,他們呼籲南韓國會迅速準備立法,為陷入困境的電池產業提供直接補貼。
A股
中國車市價格戰再起,繼周二 (3 月 28 日) 調降宋 PLUS DM-i、海豹 06 DM-i 和海豹 07 DM-i 三款非智駕車型起售價後,比亞迪(002594-CN)(01211-HK) 周三 (3 月 29 日) 再次宣佈,王朝網旗下秦 L DM-i 和宋 L DM-i 兩款非智駕版車型推出限時一口價活動,活動至 4 月 30 日為止。
歐亞股
繼與華為簽署協議共同研發數位鑰匙、手機應用互聯等功能後,德國車廠 BMW 上周三 (26 日) 又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合作,共同開發 AI 引擎並將其整合至 2026 年在中國上市的「新世代車款」中。專家指出,BMW 此次密集簽約的背後,既是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激烈競爭的回應,也是為了搶佔智慧化技術制高點的關鍵佈局。
港股
去年,中國汽車業迎來歷史性時刻,電動車大廠比亞迪以 7771 億元的營收超越騰訊等網路巨頭,成為中國最賺錢車廠,不僅改寫了中國車市的競爭格局,更在全球舞台上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根據比亞迪發布的 2024 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人民幣達 7771 億元,年增率 29%,連續第 3 年維持高速成長,這一營收數字不僅遠超過騰訊同期的 6602 億元營收,也將傳統車廠巨頭上汽集團甩在後方。
港股
為期三天的 2025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周日 (30 日) 閉幕,與會嘉賓圍繞「夯實電動化、推進智慧化」發表真知灼見,而在周六 (29 日) 的「踐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與路徑」高層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小米創辦人雷軍,吉利執行長淦家閱,蔚來創辦人李斌,地平線創辦人余凱等更難得齊聚一堂,進行主題演講。
港股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 (001211-HK) 周五 (28 日) 宣布與義大利公司 Intergea 簽署一項汽車零件經銷協議,這是比亞迪為加強在歐洲市場存在感而採取的策略之一。隨著中國國內市場成長放緩,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將重點放在歐洲市場,希望藉由其在電動車技術上的優勢,並在當地設立製造和組裝工廠來推動銷售。
A股港股
在比亞迪與小米相繼宣布港股配售計畫後,蔚來集團 (NIO-US)(09866-HK) 於 27 日正式宣布將進行首次港股配售,計畫發行最多約 1.19 億股本公司 A 類普通股。隨後,蔚來在官網公布了本次股份的定價細節,擬配售約 1.37 億股公司 A 類普通股,發行價定為每股 29.46 港元,預計募集資金總額將達到 40.3 億港元。
港股
今年也許是「中國新能源豪車」大爆發的一年,繼蔚來 (09866-HK)(NIO-US) ET9、小米 (01810-HK) SU7 Ultra 與尊界 S800 等豪華車款陸續亮相後,比亞迪 (01211-HK)(002594-CN) 也在周四 (27 日) 推出仰望 U7。
A股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旗下仰望品牌周四 (27 日) 晚間推出全新轎車仰望 U7,共推出四款車型,均提供純電及插混版本,五人座版起售價人民幣 62.8 萬元 (約 290.3 萬台幣),四人座版 70.8 萬元(約 327 萬台幣) 起。
A股港股
據陸媒《礪石商業評論》報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一場備受矚目的焦點對決。這場競爭的主角,正是中國兩家極具代表性的科技企業——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與華為。這兩家總部同樣位於深圳的行業巨頭,在過往很長一段時間內合作大於競爭,如今,隨著華為近年來積極佈局新能源汽車業務,雙方終於在最核心的產品領域展開了首次真正的較量。
A股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2024 年財報顯示,全年總營收年增 29% 至 7771 億人民幣,其中海外市場表現特別搶眼,營收成長 38% 至 2218 億人民幣,海外增速遠高於國內,這一創歷史紀錄的表現也在全球汽車業掀起新一輪關注熱潮,甚至獲得英國《金融時報》罕見正面稱讚,該英國老牌財經媒體認為,比亞迪的強勢源自企業的垂直整合能力和王傳福的個人能力。
A股
多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 高層近日在小範圍溝通會上表示,預計今年全球銷量將從 427 萬輛擴大至 550 萬輛,其中海外市場佔 80 萬輛以上。據《財聯社》周三(26 日)報導,包括智慧駕駛、快速補能在內的「科技平權」,以騰勢為代表的高端車型上行,及快速擴展的歐洲、南美和東南亞等地區業務,將支撐起比亞迪今年近 30% 的增速目標。
港股
路透周三 (26 日) 報導,中國電動車巨擘比亞迪 (01211-HK) 計劃在 2025 年將海外銷量翻倍,達到 80 萬輛,並打算透過在當地組裝汽車來克服關稅壁壘。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本周二的電話財報會議中向分析師透露了這一目標。比亞迪 2024 年在海外市場銷售 417,204 輛車,並預計在英國市場的市占率將顯著上升,因為英國對具有競爭力的中國產品「非常開放」。
A股
《韓聯社》報導,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在訪問中國期間,參觀了新能源車企比亞迪 (002594-CN) 集團的深圳總部,與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等高層舉行會面,討論加強車用電子配件合作。李在鎔是在 23 日至 24 日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2025 年年會後,當天下午前往位於深圳市坪山區的比亞迪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