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台股新聞
中國大陸恐爆出新一輪房地產危機,外電報導,香港開發商僑福集團約合新台幣 287 億元的貸款已到期,若無法展延或再融資,恐波及多家亞洲銀行 (包含台灣),中信金 (2891-TW) 總經理高麗雪今 (17) 日表示,中國信託銀行並未參貸僑福案,近兩年在中國市場已採取保守策略,持續降低曝險,其中,不動產相關曝險金額已經降至 129 億元。
摩根士丹利於 11 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潛在購房者的情緒持續惡化。調查顯示,淨 42% 的受訪者預期未來 12 個月房價將下跌。在一線城市 (T1),信心惡化更為顯著,淨 67% 的受訪者預期房價下跌,遠高於 7 月的 50%。居民的購房意願已降至調查開始以來的最低點,僅 48% 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考慮購房,對收入前景的擔憂是主要抑制因素。
國際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首次購房者在所有購房者之中的比例降至歷史新低 21%,首次購房者的平均年齡也攀升至歷史新高。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周二(4 日)發布的《2025 年購房者和賣房者概況》顯示,首次購房者的年齡中位數已攀升至 40 歲,刷新歷史紀錄。
專家觀點
在通膨高漲、房價居高不下的年代,許多人陷入了同樣的焦慮:「我該先買房嗎?還是把錢拿去投資股票比較划算?」這問題像是一道現代版的「人生必答題」,有人認為「有土斯有財」,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才算安穩;也有人主張「錢要會滾動」,把資金投入市場才能讓資產成長,而就在大家各說各話的時候,94 歲的股神巴菲特,用他一貫樸實的語氣,給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如果你覺得買房能讓你更輕鬆、靈活、賺更多,那你大概要失望了。
國際政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日(2 日)表示,由於高利率,美國部分經濟領域,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可能已經進入衰退。他再次呼籲聯準會(Fed)加速降息,以穩定經濟。根據《路透》報導,貝森特指出:「我認為我們整體經濟狀況良好,但我認為經濟中仍有部分領域已陷入衰退。
國際政經
南韓總統李在明警告,韓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即將破裂的泡沫,他支持韓國央行上週維持利率的決定。由於擔心更低的借貸成本可能進一步刺激房地產價格上漲,李在明表示,必須避免引發曾困擾日本數十年的經濟困境。李在明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事實上,韓國正面臨一場非常危險的潛在危機,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那就是過度的房地產投資。
美股雷達
美股持續走強、科技股屢創新高,但多位經濟學家警告,市場正陷入「萬物泡沫」(Everything Bubble),潛藏 1929 年大蕭條前的風險跡象。華爾街分析師 Jon Wolfenbarger 指出,美股高昂的投機情緒、經濟疲軟、債務攀升與政策空間有限,使市場有可能迎來自大蕭條以來最大規模的熊市。
國際政經
隨著美國與英國因詐騙和洗錢指控對柬埔寨房地產集團太子集團(Prince Holding Group) 董事長陳志(Chen Zhi)實施制裁,泰國與新加坡當局也已展開調查。根據《彭博》報導,泰國網路犯罪調查局局長 Surapol Prembutr 表示,泰國官員將與美國同行合作,審查涉及太子集團的資產扣押程序及法律訴訟。
大陸政經
根據中國住宅研究機構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5 年 9 月,中國 100 個城市的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 13,727 元人民幣。數據指出,9 月份房價環比下跌 0.34%,同比下跌 3.21%,跌幅較上月擴大了 0.07 個百分點。這表明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房地產價格的下跌慣性仍未扭轉。
歐洲最大銀行滙豐控股 (HSBC)(00005-HK) 周四 (9 日) 宣布,計畫將其香港主要子公司恒生銀行 (00011-HK) 私有化,此舉震驚市場,對這家成立於 1933 年的本地銀行估值超過 2900 億港元 (約 370 億美元)。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二 (16 日) 報導,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PIMCO) 呼籲美國聯準會 (Fed) 重新思考資產負債表操作,停止持續縮減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MBS) 的規模,甚至採取更積極的「房貸扭轉操作」(Operation Mortgage Twist),以有效壓低美國房貸利率、提振住房市場。
大陸房市
歷經十餘年等待,境外人士在中國購房時面臨的「付款難題」終於獲得解決。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簡稱「外匯局」)日前發布《關於深化跨境投融資外匯管理改革有關事宜的通知》,推出兩項外匯新政,旨在便利境外資金在境內購房,被市場視為一次「精準滴灌」式的政策優化。
大陸政經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狀況在 8 月份持續惡化,新房價格再次下跌,顯示出這個關鍵性行業的疲軟需求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阻力。《路透》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計算顯示,8 月份中國新房價格較上月下跌 0.3%,與 7 月份的月度跌幅持平,延續了自 2023 年 5 月以來持續疲軟的趨勢。
基金
2025 年已過了三分之二,今年股市表現不俗,部分資產如黃金等今年也有不錯的走勢。審視自己手邊的資產,今年有交出好成績或者還在原地踏步?根據 2025 年《宏利亞洲康健調查》最新數據顯示,不少受訪的台灣投資人,即使知道增加財務實力的重要性,但行為上卻仍維持傳統作為,將高達近五成的流動資產放在長期可能貶值的現金帳戶,期待與行為出現矛盾,也難怪超過三分之一 (40%) 的受訪者表示,因為憂慮財務狀況,已經出現健康上問題。
中國房地產市場 9 月迎來一線城市限購政策的全面鬆綁,隨著深圳在 9 月 6 日正式實施非核心區限購放寬政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已全部放開非核心區域購房限制。然而,在經濟深度調整與市場信心不足的雙重背景下,這場力度空前的政策鬆綁,究竟是短期刺激還是長期拐點,引發了廣泛關注。
大陸政經
受經濟成長放緩和薪資停滯的影響,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和借貸意願受到打擊。據《金融時報》周五(29 日)報導,中國五大銀行近期公布的財報顯示,多項業務表現惡化,面臨逾 195 兆人民幣(約 27 兆美元)的資產風險,而消費信貸違約率上升和淨利差縮窄,更凸顯了金融系統的潛在壓力。
大陸政經
據《路透》調查顯示,中國工廠活動在 8 月份可能已連續第 5 個月出現萎縮。製造商正焦急等待中美貿易協議的進一步明確,而國內不穩定的就業市場和持續的房地產危機則共同抑制了國內需求。這項對 21 位經濟學家的調查預計,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將從 7 月份的 49.3 微升至 49.5,但仍將維持在區分經濟增長與收縮的 50 點榮枯線以下。
大陸政經
中國恆大上市地位周一(25 日)上午 9 時起正式被取消,在港交所披露易上搜索,中國恆大已正式被列入「已除牌證券」,中國恆大約 16 年的上市之路畫上句點。據《第一財經》報導,恆大被下市的原因是停牌超過 18 個月。8 月 20 日,港交所發布公告,稱中國恆大的股份自 2024 年 1 月 29 日起已暫停買賣。
A股港股
中國房地產市場周一 (25 日) 迎來多項重磅消息。A 股開盤後,龍頭房企萬科 A 股 (000002-CN) 股價持續走強,盤中一度觸及漲停板,收盤時漲幅仍高達 9.15%;萬科 H 股 (02022-HK) 股價也大幅上漲,盤中漲幅一度超過 15%,收盤時仍漲逾 9%。
A股港股
上海周一 (25 日) 宣布最近放寬購屋規定,以應對中國長期以來的房地產危機,推動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周一普漲。這些新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符合資格的居民,包括非上海戶籍者,現在可以在外郊區購買數量不限的住宅。• 非上海戶籍居民若已繳納 3 年退休金,現在可以在市區購買新建住宅,而不僅限於現有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