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
美國關稅措施對其貿易和消費的衝擊才剛剛開始。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 5 月 6 日發布的最新貿易報告顯示,今年以來美國進口總額已增長 23.3%,3 月美國貨物和服務貿易赤字擴大至 1,405 億美元,相比上月增加 14%。這顯示美國企業正在恐慌性囤貨,以因應即將到來的關稅風暴。
台股新聞
主計總處今 (7) 日公布 4 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 (CPI) 年增率 2.03%,仍衝破通膨警戒線 2%,前 4 月 CPI 平均年增幅 2.15%,主計總處說明,4 月水果價格續處高檔,漲幅仍大,又以番石榴漲 99.40%、香蕉漲 60.18% 最多,同時,肉類、外食費等價格也上漲。
台股新聞
台灣央行今 (30) 日公布第一季理監事聯席會議貨幣政策議事錄摘要,有理事提到,台灣的低利率環境部分造成房價續漲,在國內通膨持續性仍高的情況下,「若緊縮力道再加大一些,亦樂觀其成」,亦即,央行內部有偏鷹派聲音。須留意,此會議是在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前。
台股新聞
川普關稅震撼全球,也影響民生和消費,根據 1111 人力銀行調查指出,將近 9 成 (89.2%) 受訪者上班族認為關稅戰對於台灣產業影響很大,甚至已經滲透至工作層面,包括今年確定不加薪 37.5%、不敢換工作 33.9%、公司遇缺不補 / 工作量大 32.1%。
台股新聞
連鎖手搖飲集團六角 (2732-TW) 今 (23) 日指出,美國拋出的關稅議題,受影響程度應不大,多年來在全球布局具備供應鏈分散的優勢,在美國的展店計畫尚不受影響,不過,美國市場現在消費力道確實不太好,平均餐飲消費掉了約 15%。六角董事長王耀輝說,以餐飲的物料出口到美國來看,因占成本比重相對小,受影響不大,且六角具備供應鏈全球分散的優勢,可隨著關稅措施的演變來調整,今年全球展店計畫未變,只是怕消費者預期心理改變。
台股新聞
近年外食費用明顯成長,持續加重民生負擔,連鎖餐飲業者八方雲集 (2753-TW) 今 (14) 日率先餐飲業者宣布,旗下雙品牌「八方雲集」、「梁社漢排骨」今年價格凍漲,梁社漢排骨今日起也推出平價新品,每份售價僅 99 元,期以百元鈔有找的價格全力搶攻大眾餐食版圖。
美股雷達
上個月通貨膨脹率大幅放緩,但由於川普總統的激烈貿易戰繼續為經濟前景蒙上陰影,對中國加徵的新關稅可能引發新一波物價上漲。白宮周四 (10 日) 確認,中國的總關稅稅率實際上為 145%,高於先前報告的 125%。雖然川普對非報復性國家暫停徵收 90 天的對等關稅,但這次調漲已將美國整體平均有效關稅稅率推高至 27%,為 1903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美國周四 (10 日) 將公佈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由於能源和汽油價格的下降,整體 CPI 預計將小幅回落。然而,分析師普遍指出,食品和核心商品的價格壓力仍在持續上升,通膨並未實質緩解。這項數據發布的時間點頗具敏感性,正值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一輪關稅政策之際,全球金融市場也在經歷劇烈波動,市場對未來幾個月的通膨路徑和經濟成長預期正經歷深刻重估。
大陸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降 0.1%,第二個月陷入通縮,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下降 2.5%。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10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 月 CPI 月降 0.4%,年降 0.1%,降幅較 2 月的 0.7% 明顯收窄。
台股新聞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將於明 (10) 日赴立院報告,在甫出爐的書面報告中,楊金龍對各界關切的對等關稅和通膨議題說明,關稅政策施行會產生正負兩股力量互相拉扯物價走勢,正負面衝擊互抵後,對台灣通膨影響可能有限。法人解讀,此說法可能暗示央行短期不會以降息因應。
台股新聞
主計總處今 (8) 日公布我國 3 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 (CPI) 年增率 2.29%,再度衝破 2% 通膨警戒線,其中,香蕉漲幅高達 107.32%,整體蔬果和水產品都漲價,使食物類漲 4.90%,創 2023 年 12 月以來最大漲幅。主計總處說明,3 月食物類價格上漲,且房租、掛號費、補習及學習費、汽車保養及修理等費用均調升,惟蛋類、油料費、成衣和機票等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美股雷達
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周五 (4 日) 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新一輪關稅措施的經濟影響可能會遠超預期,並強調 Fed 需要確保這些措施不會引發持續的通膨問題。鮑爾在美國商業編輯與寫作協會年會的演講中指出,儘管目前的不確定性依然較高,但他認為關稅的加徵將可能帶來比預期更大幅的影響,這些影響將包括更高的通膨與經濟成長放緩。
台股新聞
國內房市在中央銀行實施第七波打炒房措施後,買方態度趨於觀望,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今 (28) 日發表對國內房產看法,看到房市有「緩下來」,認為政府這樣做「沒錯」,建議要炒房的人應該去投資股票;而對美國關稅議題,林敏雄看台灣有信心,「台灣的電子供應鏈難撼動」。
台股新聞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 (27) 日公布 3 月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 (CCI) 為 71.86 點,較上月下降 0.73 點,並創去年 5 月以來新低,其中,六項調查指標均下滑,又以「未來半年物價水準」跌最多,也創去年 7 月以來低,顯示水電價調漲在即,令消費者對通膨的預期再度升溫;另外,「購買房地產時機」降至 2020 年 9 月以來新低,反映近來房市的濃厚觀望氣氛。
美股雷達
消費金融公司 Synchrony Financial (SYF-US) 表示,由於物價居高不下和經濟前景惡化,美國消費者開始抑制支出。聯準會上月表示,美國人由於財務壓力不斷增加而累積更多債務,車貸、卡債和房屋信貸額度的拖欠率不斷上升。費城 Fed 行長哈克也警告,美國經濟可能正在面臨麻煩,消費領域出現壓力跡象,消費者信心也在減弱。
台股新聞
傳周五電價審議會可能調高電價,平均漲幅約 6%,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今 (24) 日在立院備詢時表示,漲電價的確恐使 CPI 年增率再度衝破 2% 的通膨警戒線。陳淑姿不諱言,若電價調漲,會上修今年 CPI 年增率,不過,仍有信心今年薪資成長超過通膨。
美股雷達
彭博周四 (20 日) 報導,根據加拿大獨立企業聯盟 (CFIB) 報告,加拿大中小企業的信心指數跌到至少 25 年以來最低點,這一變化主要源於美國對加拿大發動的貿易戰。CFIB 的商業晴雨表指數在 3 月降至 25 點,這是自 2000 年以來最低的讀數。
台股新聞
中央銀行今 (20) 日召開第一季理監事會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通膨、經濟成長率和房市變化,都是考慮利率政策的因素,現在的貨幣基調,「沒有寬鬆的條件」,且「有點擔心川普的不可預測」。央行維持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和短期融通利率分別在 2%、2.375% 和 4.25%,符合市場多數預期,利率呈現連 4 凍。
台股新聞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將於今 (13) 日 赴立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在先出爐的書面報告中,楊金龍示警,今年我國通膨仍有升溫風險,若考量未來台鐵票價和水電等公用事業費率調漲影響,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可能略上修至 2% 以上。央行預期,今年我國 CPI 年增率續降,主要是因預測國際油價趨跌,且國內服務類價格漲幅可望維持緩步回降,估 CPI 年增率續降至 2% 左右。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一(10 日)收盤同步走低,國家統計局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 2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降 0.7%,為 13 個月以來首度跌破零,顯示中國經濟持續面臨通縮壓力。上證指數周一收報 3,366.16 點,跌 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