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周二 (11 日) 晚間發佈公告表示,該公司成功按配售價 335.2 港元向不少於六名的承配人配發及發行合計 1.3 億股新 H 股,佔經配發及發行配售股份後擴大的已發行 H 股總數的 10.57%,經扣除佣金和估計費用後的配售所得款項淨額為 433.83 億港元(約 1857 億台幣)。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TSLA-US) 2 月在全球各大市場的銷量不樂觀,中國乘聯分會周一(10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 月特斯拉中國批發銷量為 30,688 輛,較一年前銳減 49%,這也是特斯拉國產以來首次單月銷量跌破 3.1 萬輛(除 2022 年 4 月),寫下兩年多新低。
台股新聞
電動車零組件大廠精確 (3162-TW) 今 (10) 日公布 2 月合併營收達 6.29 億元,月增 9.83%,年增 353.98%,在傳統淡季期間創下單月次高的紀錄,精確表示,近來接單頻傳喜訊,今年的營收和獲利成長可期。進入 2025 年後,精確第一季表現超出預期,一開春即接獲新訂單,包括東風嵐圖大 SUV、小鵬 G6 及商用車平台、中創新航和日產汽車 3-6 年的長約訂單,新訂單總額達人民幣 10 億元以上 (約新台幣 45 億元以上)。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 周二(4 日)在港交所公告,計劃以 335.2 港元 / 股的價格,配售 1.298 億新股,總金額約 435 億港元,一舉超越美的集團 IPO,成為過去四年香港市場最大規模融資。據《華爾街見聞》周三報導,比亞迪此次配售吸引了主權財富基金、阿聯 Al-Futtaim 家族辦公室等全球投資者參與,認購訂單多倍覆蓋。
A股
葡萄牙能源公司 Greenvolt 集團周一 (3 日) 與比亞迪儲能 (BYD Energy Storage) 簽署協定,將在波蘭的 Turosn Koscielna 和 Nowa Wies Elcka 兩個區域分別建設 200MW/800MWh 的儲能專案,總計 400MW/1.6GWh。
美股雷達
高盛在 3 月 3 日報告中指出,物理 AI(Physical AI)被認為是當前最重要的技術趨勢之一,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而是關乎讓機器真正能夠感知、互動及改變物理世界的技術,目前物理 AI 應用最重要的領域包括自動駕駛、AI 裝備、以及機器人自動化等。
科技
中國汽車與無人機系統結合的技術正日益成熟,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上周日 (2 日) 舉行名為「翼想天開」的智慧車載無人機系統發佈會,正式發布「靈鳶」車載無人機系統,希望讓汽車獲得垂向視野,並把車載無人機系統涵蓋至旗下所有品牌。
港股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 周二(4 日)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成功完成一項大規模港股配售,籌資總額達 435 億港元(56 億美元),是近四年來香港股市最大規模融資。據《華爾街見聞》報導,比亞迪公告稱,本公司和配售代理於 2025 年 3 月 3 日(收市時間後)訂立配售協議。
港股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車市熱度在政策持續刺激及許多車廠不斷推出更大優惠的背景下有所回升,比亞迪股份 (01211-HK)(002594-CN) 賣逾 32 萬輛,出口更猛增至 6.7 萬輛,小鵬 (09868-HK)(XPEV-US) 則再度登頂新勢力銷售冠軍,年增 570% 且連 4 月賣逾 3 萬輛,零跑 (09863-HK) 亦暴漲 285%,嵐圖則以年增率 152% 成為新晉黑馬。
港股
《經濟通通訊社 28 日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 在 2 月初已經對中國商品加徵 10% 關稅的基礎上, 將對中國進口商品額外再徵收 10% 的關稅, 並於 3 月 4 日起生效。受關稅戰持續發酵影響, 美股隔晚齊受挫, 港股亦借勢回調。恒指今日低開過百點後, 早盤反覆向下, 但在十天線 (約 23141) 見反彈, 惟午後沽壓明顯, 一路向下, 跌穿十天線, 收市跌 776 點或 3.3%, 恒生指數全日收報 22941, 主板成交近 4063 億元。
台股新聞
DeepSeek 低價 AI 模型橫空出世以來,不只衝擊了原本由輝達和美國科技大廠主導的 AI 產業,更讓全球資金重新聚焦在原本低迷的陸港股市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也高調見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DeepSeek 創辦人梁文鋒等中國科技圈企業大咖,以科技帶動中國產業復甦的基調底定。
多家國際投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等,近期發布報告,紛紛上調了多檔中國股票的目標價。外資加速布局跡象明顯,數據顯示,恆生科技指數已連續六周上漲,阿里巴巴 (09988-HK)、騰訊 (00700-HK)、中芯國際 (00981-HK) 等龍頭股年內漲幅均超 50%,中國資產正迎來新一輪價值重估。
國際政經
在全球智慧化駕駛浪潮的推動下,中美兩國在電動車領域的合作前景愈發明朗。儘管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加劇,但市場上出現了對兩國在電動車技術合作的樂觀預期。摩根士丹利(大摩)近期發布的研報指出,中美汽車產業的關係可能已經度過最低谷,預計華盛頓與北京將在電動車技術上不斷探索合作的可能性。
A股港股
近年來,各家車企爭相投入的熱門領域。從特斯拉、本田等國際大廠,到廣汽、上汽、比亞迪、小鵬、奇瑞、小米等中國品牌,都紛紛加入這場競賽。人形機器人儼然已成為汽車產業的下一個風口,各家車企都希望藉此機會,在未來市場中搶佔先機。其中,「行業標竿」特斯拉設定了一個宏大的量產目標,將在 2027 年將自己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的產能擴大至每月 10 萬台。
大陸政經
中國汽車業激烈的價格戰,導致數十家規模較小的車企退出市場,車主面臨車子功能故障沒處可修理的窘境,原本的高科技酷炫車逐漸變成功能陽春的基本代步車。這樣的狀況,也給車主帶來了一個難題:當你的高科技電動車變得過時時,該怎麼辦?上海一位穆姓車主,在 2022 年購買了威馬汽車(WM Motor)的 EX5 電動車。
A股港股
中國智慧駕駛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華為與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之間的角力備受矚目。媒體指出,這不僅是技術路線之爭,更是關乎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之爭。導火線:余承東與王傳福的隔空交火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董事長余承東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之間的隔空喊話,點燃了這場智駕大戰。
大陸政經
備受矚目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周一(17 日)在北京登場,以下是六位與會代表的發言摘錄。華為創始⼈任正⾮:1. 科技產業現狀與挑戰任正⾮指出,儘管中國在智慧駕駛、半導體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需警惕「表⾯的繁榮掩蓋內功不⾜」的問題。他呼籲⺠營企業加強核⼼技術研發與全球化布局,以應對全球科技競爭的挑戰。
大陸政經
備受矚目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周一(17 日)在北京登場,座談會結束後,王傳福、雷軍、王興興等參會代表紛紛接受《央視》新聞採訪,以下是發言內容。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堅定信心,民營經濟發展會更快民營經濟,我相信現在信心是最大的,如果堅定信心,發展會更快。
A股
比亞迪 (002594-CN) 宣布,將在 2027 年推出第一台全固態電池純電車,這也宣告著固態電池已經進入時間競賽,因為寧德時代也公布,要在 2027 年推出「準量產」全固態電池。固態電池被稱為「電動車最後的決賽圈」,誰率先掌握了固態電池的量產,誰就掐住了汽車行業的脖子,因為其效能、成本、安全三方面都全面碾壓現有的鋰電池,一旦實現規模化量產後成本甚至還能更低。
大陸政經
中國車企開始向東南亞市場推出新能源高階車型,因為在中國市場競爭激烈、歐美市場地緣政治挑戰重重的情況下,東南亞市場對跨國企業相對友好,尤為可貴的是:消費力正在上升。中國新能源車企進攻東南亞市場並非新鮮事,但推出高階品牌和車款則另當別論。傳統燃油車的高級品牌大多是歷史悠久、世界認可的品牌,消費者甘願花更高價格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