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低毛利說 黃仁勳:甲骨文AI雲端業務將「非常有利可圖」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甲骨文 (ORCL-US) 靠租賃輝達 (Nvidia)(NVDA-US) 繪圖處理器 (GPU) 的雲端業務傳出利潤微薄,令投資人對其在人工智慧 (AI) 熱潮下的獲利能力心生疑慮,股價應聲下挫,對此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周二 (7 日) 出面反駁,他表示,新技術一開始或許賺不到錢,但最終將能從整個系統的生命周期賺到「豐厚的利潤」。

甲骨文近年積極轉型為雲端和 AI 運算供應商,是 AI 熱潮受益者,今年以來股價已累積上漲超過 60%。受傳言影響,甲骨文周二盤中一度重挫 5%,終場跌幅收斂,仍下跌 2.5% 至每股 285.24 美元。輝達收盤小跌 0.25%,每股報 185.04 美元。
The Information 同日稍早引述內部文件報導,甲骨文在 8 月底止的三個月內,透過租賃由輝達 GPU 晶片驅動的伺服器,獲得約 9 億美元營收,毛利率僅 14%,遠低於甲骨文整體約 70% 的水準。部分租賃少量繪圖 GPU 的交易甚至出現「可觀的虧損」。
然而黃仁勳周二下午接受 CNBC Investing Club 節目「Monthly Meeting」主持人 Jim Cramer 訪問時不以為然,表示甲骨文「將會表現得非常好」。
黃仁勳從更細緻的觀點出發,他說:「當你首次推出一項新技術時,一開始很可能賺不到錢,但卻將在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帶來豐厚的利潤。」
黃仁勳還特別強調經營 AI 運算用大型 AI 資料中心的複雜度,他說:「甲骨文對輝達系統的處理並不容易… 你必須構建基礎設施,提供土地、電力、冷卻系統,然後還要營運這些東西。」
甲骨文曾透露,雲端業務需求正蓬勃發展。該公司 9 月曾表示,截至 2026 會計年度第 1 季的「履約義務餘額」(也就是雲端合約積壓訂單) 年增 359%。根據媒體報導,這主要由甲骨文與 OpenAI 達成的 3000 億美元運算合約帶動。
甲骨文當時也預測,到 2030 年雲端基礎設施收入將達道 1440 億美元,遠高於 2025 年的略高於 100 億美元。儘管當天公布的上季獲利與營收低於市場預期,但在新合約與財務展望激勵下,甲骨文當天仍暴漲 36%。但從那時算起,甲骨文股價已回吐部分漲幅,下跌約 13%,反映外界對 AI 投資動能的疑慮加深。
黃仁勳也在與 Cramer 的對談中,談到輝達與其他三家關鍵夥伴的合作,分別是 OpenAI、英特爾和 CoreWeave,以及「美國在 AI 軍備競賽中勝出」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