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
美股雷達
近期人工智慧(AI)投資爭議聚焦 GPU 折舊年限。Bernstein 報告指出,GPU 可盈利運行約 6 年,5 至 6 年的折舊週期合理;舊款 GPU 在算力需求旺盛下仍具高價值。反觀「大空頭」Michael Burry 則警告,延長折舊可能抬高收益,市場對科技巨頭利潤真實性仍存疑。
美股雷達
梅留斯 Melius 分析師 Ben Reitzes 指出,Alphabet 已實現「人工智慧 (AI) 逆襲」,部分投資人「非常害怕 Alphabet 會贏得 AI 戰爭」,這可能衝擊多檔相關個股。輝達 (NVDA-US) 上周公布的亮眼的財報,卻無法完全消除市場對超大規模雲端業者 (hyperscalers) 支出能否持續、以及產業是否存在內部循環需求的疑慮。
美股雷達
亞馬遜 (AMZN-US) 宣布,計劃投資約 150 億美元,在北印第安納州興建數座資料中心園區,以提升算力,並滿足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 (AI) 需求。亞馬遜去年已宣布 110 億美元投資,該公司周一 (24 日) 表示,這項新的資料中心計畫將為該地區新增 2.4GW,並創造 1100 個工作機會。
美股雷達
Google 週四 (20 日) 宣布,最新的 Pixel 10 系列智慧手機已能與 iPhone 進行跨系統檔案傳輸,並直接使用蘋果的 AirDrop 協定,為突破蘋果封閉生態系統投下震撼彈,此功能由 Google 自行開發完成,蘋果未參與其中。
台股新聞
智通科創 (8932-TW) 今 (19) 日召開法說會時指出,自 2023 年啟動的商業轉型並聚焦軟體資訊服務事業的努力,已開花結果,展望第四季,軟體事業群營收比重有機會再攀高,推升營運和獲利成長可期。智通第三季稅後純益 2.1 億元,季增 33%、年增 534%,獲利能力大幅躍升,同時,單季營業利益率 51%、淨利率 37%,雙雙創歷史新高,主要是因軟體事業群營收占比提高至 74%,成為最重要的成長引擎,而前三季合併營收已超越去年全年。
美股雷達
《Marketwatch》報導,網路基礎設施公司 Cloudflare 週二 (18 日) 發生系統異常,造成全球多項網路服務短暫受影響,包括 X、OpenAI 的 ChatGPT 及 Canva 等平台均一度無法正常載入,引發使用者哀號遍野。
港股
中國搜尋引擎業者百度 (09888-HK)(BIDU-US) 周二 (18 日) 公布第三季財報,營收出現上市以來最大跌幅,反映核心廣告業務持續承壓,且資產減損拖累獲利表現。儘管公司積極加碼人工智慧(AI)、雲端與自動駕駛等新興項目,但轉型過程仍面臨市場競爭加劇與成本攀升等多重挑戰。
台股新聞
資訊軟體服務商德鴻科技 (6910-TW) 預計 12 月中旬完成掛牌上櫃,德鴻董事長林宏興今 (18) 日表示,目前正處於 AI 訂單爆發成長的黃金階段,客戶的採購預算幾乎全面集中於 AI 相關應用,今年 AI 產品訂單金額已達 3 位數成長,看好未來這些 AI 模組與雲端客服中心深度整合的訂單,將持續帶來強勁且可預期的營收動能,同時,已經在談拓展至日本市場的可能性。
台股新聞
佳世達 (2352-TW) 集團旗下連接器廠矽瑪 (3511-TW) 今 (17) 日召開法說,公司經營團隊表示,車用、AI 及雲端落地訂單需求強勁、供不應求,動能可望延續到明年第一、二季。矽瑪表示,目前營運狀況持續回溫,其中,AI 落地應用如無人機、機器人訂單已看到成長,預計第四季到明年都將延續,雲端落地則聚焦車隊管理、醫療、工控等高毛利市場。
網路設備製造商思科 (CSCO-US) 周四 (13 日) 盤前大漲 7.22%,此前公司上調了年度利潤和營收預期,原因是雲端需求強勁,以及人工智慧(AI)驅動的基礎設施開支。思科是雲端、企業和電信客戶的關鍵供應商,隨著企業加速雲端遷移和升級園區網路,推動思科股價今年上漲近 25%,表現優於同期標普 500 指數 16% 的漲幅。
《路透》周二 (11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計劃在德國投資約 50 億歐元 (約 58 億美元),以擴充當地基礎設施與資料中心容量,顯示美國科技巨頭正加速在歐洲最大經濟體擴張雲端與人工智慧(AI) 能量。
美股雷達
甲骨文在 9 月上旬公布財報後,曾交出單日大漲 36% 的超亮麗成績,但從那時起到本周五 (7 日) 為止,漲幅已經回吐殆盡,對甲骨文投資人來說,股價又回到「基本面」的考驗。巴隆周刊 (Barron’s) 報導,甲骨文當時公布的財報好壞參半,但當天股價聞訊狂漲 36%,創下 1992 年以來最佳漲勢,約莫同一時間與 OpenAI 簽署價值 3000 億美元的運算協議也在媒體報導中曝光。
美股雷達
《Investing》報導,摩根士丹利 (大摩) 最新研報指出,Google Cloud 明年有望迎來大幅擴張,預估 2026 年營收成長可超過 50%。報告由分析師 Brian Nowak 撰寫,他表示,該行更新的訂單待履行(backlog)模型顯示,Google Cloud 2026 年營收成長逾 50%,這代表相較該行目前預估約有中個位數百分比的上修空間,且較市場普遍預期高出 15% 以上。
台股新聞
遠傳 (4904-TW) 今 (6) 日召開法說會,指出旗下企業資通訊服務表現亮眼,永續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電信系統整合與數位轉型等四箭齊發,已有多項專案交付。同時,持續強化跨國與雲端布局,助力企業跨境數位轉型。 遠傳表示,永續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電信系統整合與數位轉型等 4 項服務已有多項專案交付,帶動整體資通訊與固網前三季營收年增 9%,稅後純益年增 5%。
美股雷達
雲端市占龍頭、亞馬遜 (AMZN-US) 旗下 AWS 和人工智慧 (AI) 領導新創 OpenAI 首度合作,簽署規模 380 億美元的算力採購協議,消息激勵亞馬遜周一 (3 日) 股價大漲 4%,登上歷史新高。根據周一公布的協議,OpenAI 將能立即在 AWS 基礎設施上部署大量的 AI 運算工作, 並使用數十萬顆輝達 (NVDA-US) 繪圖處理器(GPU),並規劃未來繼續擴大容量。
台灣政經
總統府今 (3) 日舉行 2025 APEC 代表團返國後記者會,會議期間代表團政院政委、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也證實,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 (Marco Rubio) 交流,並觸及「台灣模式」赴美投資。吳誠文表示,屆時再開發美國科技園區時,將以「雙方互利」為目標,藉由我科學園區經驗,快速整合成「供應鏈國家隊」赴美,協助建造科技園區,能更快速、更降低成本。
美股雷達
網路世界的巨頭幾乎已全數公布財報,並向華爾街提出明確的訊息:人工智慧 (AI) 投資規模將只增不減,但投資人回應卻讓幾家歡樂幾家愁。CNBC 報導,Alphabet(GOOGL-US)、Meta(META-US)、微軟 (MSFT-US)、亞馬遜(AMZN-US) 本周都提高資本支出預估,合計今年的 AI 投資規模將超越 3800 億美元。
美股雷達
Alphabet(GOOGL-US)、亞馬遜 (AMZN-US) 本周公布第 3 季財報獲得投資人讚賞,股價雙雙大漲,仔細檢視財報內容可以發現,兩家公司對人工智慧 (AI) 新創 Anthropic 的持股價值都增加數十億美元,凸顯這筆 AI 投資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
美股雷達
據《Investing.com》,亞馬遜 (Amazon)(AMZN-US) 周五 (10 月 31 日) 股價大漲 9.6%,此前公司公布了優於預期的第三季獲利,主要受惠於雲端事業成長快速與人工智慧 (AI) 的需求激增。這家電商巨頭公布第三季每股盈餘 (EPS) 為 1.95 美元,遠高於分析師預估的 1.56 美元。
美股雷達
新創公司對算力的渴望帶動 Google Cloud 成長,使 Alphabet (GOOGL-US) 單季營收首度突破 1000 億美元整數關卡,優於分析師所料,周三 (29 日) 盤後股價大漲。該公司也預告,全年資本支出將再提高。財測關鍵數字F2025 資本支出:910-930 億美元 (原估 750-850 億美元)Alphabet 宣布,將再度上修 2025 會計年度的資本支出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