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一句話撼動美股 三指標曝估值過高真相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日前警告,美股估值相當高,此話一出立刻在股市掀起波欄,三大指數當天反轉收黑,MarketWatch 特別整理出三大指標,證明鮑爾的警告其來有自。

過去三年來,標普 500 與那斯達克漲勢凌厲,已讓多項常見的估值指標達到歷史新高或接近高點。
鮑爾並非首位公開警告美股估值過高的 Fed 主席。Yardeni Research 創辦人 Ed Yardeni 表示,鮑爾一席話讓人聯想到 1996 年葛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的經典發言:「我們如何得知非理性繁榮 (irrational exuberance) 是否過度推升了資產價格?」時隔三年,發生了眾所皆知的網路泡沫化。
1、席勒本益比 (CAPE Ratio)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席勒 (Robert Shiller) 設計的「周期調整本益比」( CAPE Ratio),可呈現標普 500 指數相對於過去十年經通膨調整後平均獲利的水準。
席勒本益比在 8 月底逼近 38,為 2021 年以來最高。Creative Planning 策略師 Charlie Bilello 表示,席勒本益比近期甚至一度突破 40,是自 2000 年網路泡沫以來首見。
2、巴菲特指標
巴菲特曾說,股市總市值與美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之比,是「最能判斷估值高低的單一指標」。
美股 6 月底總市值為 64.5 兆美元,而美國 GDP 約 23.7 兆美元。這代表兩者比值約 2.7 倍,攀抵至少 2001 年以來最高水準。
分析師認為,這顯示股價已大幅超越經濟實體的規模。
3、股價營收比 (Price-to-Sales)
以股價對未來 12 個月銷售額的比率衡量,標普 500 指數在 8 月底的股價營收比達到 3.12 倍,創下自 2000 年 1 月有資料以來最高紀錄。
部分分析師認為,股價營收比較本益比更能真實反映估值,因為企業盈餘可能受會計調整影響。
然而企業利潤率目前重返歷史高點附近,這導致與歷史資料比較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新常態?
儘管美股估值高昂,部分華爾街人士認為不必過度擔心。
Yardeni Research 的 Yardeni 指出,企業獲利預期仍在快速上修,第 3 季有望再創新高。
美國銀行 (BofA) 策略師 Savita Subramanian 認為此刻還無須擔憂,高估值或許已經變成「新常態」,理由在於,標普 500 成份股企業如今的負債占股權比率更低、盈餘波動更小、資產結構更輕盈,而且自動化技術正在降低成本。
大企業獲利持續增加,逐季相比的盈餘波動已經減緩,如今高品質企業在成份股企業所占的比率超過六成,遠高於 20 年前。
因此 Subramanian 認為,市場或許能接受當前倍數水準,而不是繼續期待回到過去的均值。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