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鴻海3月營收、大立光法說、台麥共同抗疫 本周重要大事回顧
鉅亨網記者劉韋廷 台北 2020-04-12 00:45
台積電、鴻海本周皆公布 3 月營收,其中台積電第 1 季營收達 3105.97 億元,季減 2.09%、年增 42%,再度寫下單季歷史次高紀錄,但鴻海首季則受疫情影響,第 1 季營收年減逾 1 成,為近 11 季來首度失守兆元,大立光則召開法說,示警第 2 季稼動率將下滑,4、5 月營收恐不及 3 月;台股本周則展開反彈,指數上漲 5.11% 或 493.98 點,重回萬點,以下是本周大事回顧:
台積電 Q1 營收寫歷史次高 擬再發債 216 億元擴建廠房設備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周五 (10 日) 公布 3 月營收 1135.2 億元,單月營收首度突破 1100 億元,月增 21.5%、年增 42.4%,改寫新猷;第 1 季營收 3105.97 億元,季減 2.09%、年增 42%,優於財測,且連 2 季站穩 3000 億元,寫單季歷史次高,僅次於去年第 4 季的 3172.37 億元。
即便近期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但台積電並未下修第 1 季財測,顯示營運未受疫情影響,但外資認為,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需求衰退下,疫情對台積電的影響,將從第 2 季顯現,估台積電今年營收恐無法達到雙位數成長。
另一方面,台積電董事會在今年 2 月通過將發行上限 600 億元的無擔保公司債,繼 3 月發行 240 億元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後,周一 (6 日) 公告發行第 2 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發行總額 216 億元,將用於新建、擴建廠房設備。
鴻海 Q1 營收 9296.8 億元年減逾 1 成 近 11 季來首度失守兆元
鴻海周一 (6 日) 公告 3 月營收,在人力、產能回升下,單月營收達 3476.54 億元,月增 59.87%、年減 7.69%;第 1 季營收 9296.8 億元,季減 46.6%、年減 11.99%,為 2017 年第 3 季以來,首度失守兆元大關,寫近 11 季以來新低。
鴻海表示,以 3 月四大類產品表現來看,月增方面,表現最佳的是智慧型手機等消費暨智能產品,其次為元件及其他產品,再來是電腦及平板等運算產品,最後則是伺服器及網通等企業產品。
展望方面,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在法說會中指出,第 1 季受到肺炎影響,是「二窮三絕」,四大產品線均將呈現衰退,但他也指出,在訂單遞延下,第 2 季營運將顯著回溫,上半年仍可望持平去年。
延伸閱讀
〈鴻海生產呼吸器〉郭台銘牽線攜手美敦力 美國威州廠量產呼吸器
〈鴻海生產呼吸器〉不只美國威州廠量產 台灣同步開發製造在地交貨
大立光 Q2 稼動率下滑 4、5 月營收均不及 3 月
股王大立光周四 (9 日) 舉辦線上法說會,由執行長林恩平親自主持,法人關注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不過,大立光第 1 季仍繳出亮眼成績單,每股純益 50.1 元,毛利率 69.8%,均優於外界預期,但第 2 季稼動率預估將低於第 1 季,資本支出則維持不變。
大立光第 1 季營收 132.1 億元,季減 28.02%,年增 34.52%,由於營業規模減少,毛利率為 69.8%,季減 1.25 個百分點,年增 5.63 個百分點,表現仍優市場預期。第 1 季稅後純益 67.2 億元,季減 17%,年增 33%,每股純益 50.1 元,寫下歷年最旺的淡季紀錄。
延伸閱讀
〈大立光法說〉Q1 每股純益 50.1 元 寫最旺淡季紀錄
〈大立光法說〉本季稼動率下滑 4、5 月營收均不及 3 月 毛利率也有壓
〈大立光法說〉Q1 最旺淡季、Q2 稼動率下滑 四大重點一次看懂
台麥共同抗疫 新冠肺炎快篩準確率高達 90%
由科技部輔導的柏勝生技周三 (8 日) 宣布,已開發出新冠肺炎血清檢測碟片,能在 12 分鐘內快速完成檢測,上周在丹麥醫院取得初步臨床認證,準確率高達 9 成,預計今年 5 月取得歐盟認證,6 月申請台灣 TFDA。
柏勝生技是台灣與丹麥合作成立的新創公司,並經科技部萌芽計畫輔導,主要股東為台安生技與廣明光電,兩家股權合計約占 6 成,柏勝生技研發基地位於丹麥哥本哈根,軟硬體研發中心與設備生產則位於台灣桃園。
延伸閱讀
〈台麥共同抗疫〉科技部攜柏勝生技 新冠肺炎快篩準確率高達 90%
〈台麥共同抗疫〉柏勝生技快篩檢測平台 廣明為最大幕後功臣
台塑四寶 Q1 大虧近 140 億元 台塑化單季虧近百億元僅南亞小賺
台塑四寶周五 (10 日) 公告第 1 季自結財報,受國際油價重挫及肺炎疫情雙重利空衝擊,台塑化認列鉅額存貨跌價損失,單季虧損近百億元,也拖累四寶表現,僅南亞小幅獲利 10 億元,四寶首季營收共 3095.52 億元,季減 9.5%,年減 19%,稅後虧損達 139.87 億元,寫近 5 年來單季最差營運表現。
延伸閱讀
〈台塑四寶業績發表〉台塑化單季虧近百億元 僅南亞小賺 四寶 Q1 大虧近 140 億元
〈台塑四寶業績發表〉台塑、台化下修 Q2 展望 南亞受惠電子材料需求相對有撐
四家金控單月賠錢 富邦金獨成長奪三冠王
15 家金控今年 3 月獲利全數出爐,肺炎疫情重創國內金控業獲利,15 家金控合計單月獲利較前月腰斬、月減 57%。共 14 家金控 3 月單月獲利較前月衰退,其中兆豐金、台新金、開發金、華南金等四家甚至虧損,只有富邦金逆勢大幅成長,更榮登金控單月獲利、累計第一季稅後純益及每股純益「三冠王」。
累計首季來看,華南金、開發金轉為虧損,由於 3 月金控獲利變動大,也使得首季金控獲利出現大洗牌,唯一不變的是富邦金持續穩坐第一,15 家金控第一季合賺 868.17 億元。
國巨今年 MLCC 將擴產 1 成 累計投資台灣破 300 億元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加碼台灣,回台投資專案總額由 165 億元,加碼至 312 億元,對此,國巨表示,為了能滿足全球客戶的緊急需求及長期訂單增長,並因應 5G 及車用電子發展所需,今年 MLCC 擴產一成、電阻也針對高階微型尺寸擴產。
國巨指出,目前除了持續擴建高雄大社、楠梓廠外,大發新廠也已開始積極動工,公司也正向應對並降低貿易戰及疫情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時擴充產線以提升量能及優化產品組合,根據國巨規劃,預計今年 MLCC 產能再增 10%, 以高端應用為主、晶片電阻則以 01005 規格為重心。
代工廠 3 月營收回溫 樂看 Q2 遠端工作、遠距教學商機
代工廠 3 月營收出爐,隨著中國廠復工、遞延訂單陸續出貨,出貨量皆較 2 月大幅增加,其中仁寶、英業達 3 月營收倍增,廣達、緯創月增也逾 5 成,和碩 則重回千億大關,但第 1 季仍受肺炎疫情影響,皆較去年同期下滑。
展望今年,業者表示,全球仍面臨肺炎疫情衝擊,下半年需求仍不明朗,但第 2 季營運可望在遞延訂單、遠端工作、遠距教學商機帶動下,優於第 1 季,緯創更預期,第 2 季營運將可望逐月成長。
延伸閱讀
仁寶、英業達 3 月營收倍增 Q2 筆電出貨看旺
緯創 Q1 營收季減 3 成為近 3 年新低 Q2 可望回穩
代工廠 3 月營收 廣達月增逾 5 成 和碩重回千億元
日本東京、大阪等 7 大行政區 進入「緊急狀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二 (7 日) 宣布對東京等 7 大行政區發布了緊急狀態宣言,包含疫情嚴重的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大阪、兵庫、福岡等,效期將從 4 月 8 日持續到 5 月 6 日為止。
這是日本政府首度基於特別處置法來發布緊急狀態宣言,上述行政區的首長 (知事) 們,將可「要求」民眾及企業不要外出或停止營業,但交通機關將維持正常營運,主要超市、超商、藥局等也都將維持正常營業。
中國武漢封城 76 天 8 日正式解封
新冠肺炎 (COVID-19) 風暴核心中國武漢周三 (8 日) 零時起宣布解除封城管制,武漢自今年 1 月 23 日封城後,經歷 76 天,機場、火車站、企業生產、百貨商場將重新回到正軌,但仍在防疫情間,民眾離開武漢仍須憑湖北健康碼「綠碼」才能依序離境。
歐盟向台灣、中國、印尼不鏽鋼加徵反傾銷稅
歐盟執委會周三 (8 日) 在官方公報指出,將針對中國、台灣和印尼進口的不鏽鋼加徵最高 18.9% 的反傾銷稅,來彌補歐盟供應商因傾銷行為所遭受的損害,根據彭博資訊指出,台灣不鏽鋼將被課徵 6% 或 7.5% 的進口關稅,印尼將被課徵 17% 關稅,中國則為 14.5-18.9%,反傾銷稅措施 9 日生效,估將持續 6 個月,且加徵期長達 5 年。
瑞幸咖啡財報醜聞 最壞情況將宣告破產、下市
被喻為「中國版星巴克」的瑞幸咖啡涉嫌偽造不實財務數據,根據調查,自 2019 年第 2 季至第 4 季,瑞幸偽造每日訂單量、商品淨售價等,總銷售額高達人民幣 22 億元 (約新台幣 93 億元),意圖透過營造獲利假象來掩蓋虧損事實。
而後續瑞幸將面臨集體訴訟和美國證監會罰款恐使其瀕臨破產,粗略計算,一旦開始集體訴訟,瑞幸咖啡賠償金可能高達 112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363 億元),若最終採取和解,集體訴訟賠償的範圍大概是投資者損失的 20-50%。
延伸閱讀
緊接瑞幸 愛奇藝也傳出財報醜聞
3 月無薪假年增 26% 勞長憂心:不排除破 2 萬人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延燒,國內經濟受衝擊,截至 3 月底,國內無薪假已達到近 8000 人,創下 8 年新高,勞動部長許銘春指出,儘管今年 1-3 月人數較去年僅增 7%,但光是 3 月份增幅就高達 26%,顯見疫情對經濟、就業影響相當大。若疫情燒到第 4 季,不排除無薪假將突破 2 萬人。
許銘春強調,在就業紓困方面,勞動部有短、中、長期 12 項計畫,預計可穩住 180 萬到 200 萬人的就業。此外,若之後疫情加劇、失業率攀升,將有僱用安定措施,推出擴大公共服務短期上工計畫因應,預估方案在 4 月中旬出爐。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