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
台股新聞
研調機構 TrendForce 今 (24) 日指出,整體伺服器市場轉趨平穩,ODM 均聚焦 AI 伺服器發展,第二季起輝達 (NVDA-US) 的 GB200 機櫃、HGX B200 等 Blackwell 新平台產品逐步放量,更新一代的 B300、GB300 系列則進入送樣驗證,預估今年 Blackwell GPU 將占輝達高階 GPU 出貨比例 8 成以上。
台股新聞
台股今 (24) 日終場收 23373.73 點,上漲 55.06 點,成交量 3407.21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127.11 億元,其中外資買超 101.53 億,連八買共 966 億元,已連三買超鴻海逾 8 萬張,也買超航空雙雄,華航、長榮航逾 1.2 萬張。
專家觀點
AI 熱潮的確定性正持續轉化為台灣出口的強勁動能。上半年台灣外銷訂單總額高達 3205.7 億美元,年增率達到 6.6%,超出市場預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外銷訂單更是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達到 1711 億美元。這些亮眼的數字直接反映了 AI 產業對台灣出口的顯著拉動作用,並最終將體現在上市公司的營收和每股盈餘(EPS)上,進而推升股價。
台股新聞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上調今年資本支出,擴建 AI 運算基礎設施,法人看好,鴻海 (2317-TW) 第三季 GB200/300 出貨估季增 3 倍,並上調目標價至 226 元,鴻海今日大漲 4.8%,收最高 174 元,單日市值大增逾千億元。
台股新聞
繼日本之後,歐盟也傳出與美國關稅比照日本 15% 接近達成協議,但美國白宮表示,除非川普宣佈,都應被視為「臆測」。原本台股今 (24) 日以平高盤開出,在鴻海強漲 3%,電子股以及航運類股有所表現下,指數最高來到 23455.09 點,漲逾 150 點,但市場觀望氣氛仍濃,一度拉回翻黑,陷入平盤震盪,早盤估量 3891 億元。
台股新聞
DIGITIMES 今 (23) 日指出,在生成式 AI 浪潮下,產業勢力版圖已出現變動,從過去以 PC、手機與蘋果 (AAPL-US) 供應鏈主導的成長模式,轉為 AI 資料中心,是驅動營收的主因,也使全球前 20 大 EMS/ODM 業者排名大洗牌,而鴻海 (2317-TW)、廣達 (2382-TW) 及緯創 (3231-TW) 搭上 AI 浪潮,分別位居前三名。
台股新聞
美股周二 (22) 日漲跌互見,標普 500 再創新高,受日本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降至 15%,激勵日經指數大漲,也點火台股今 (23) 日早盤開高走高,一度上揚超過 220 點,成功收復 23,000 點大關,盤中漲勢再擴大漲逾 300 點或 1.11%、暫收 23,286 點,再度站上 5 日線。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今 (22) 日宣布,與子公司鴻揚半導體正式通過由英國標準協會 (BSI) 核發的 ISO 37301 合規管理系統國際驗證,成為台灣首家取得企業,提升面對國際出口管制、技術移轉、貿易法規應變能力,強化全球競爭信任基礎。
台股新聞
台股今 (18) 日大漲逾 300 點,鴻海 (2317-TW) 早盤也漲逾 1%,最高來到 166 元,13 天順利完成填息,鴻海預計將於 7 月 31 日發放現金股利,將總計將發出 805.71 億元。鴻海去年每股純益 11.01 元為 17 年最佳、每股配息 5.8 元,創上市以來新高,自 7 月 2 日除息交易後,歷經 13 個交易日完全填息。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旗下線束廠廣宇 (2328-TW) 董事長李光曜表示,在人形機器人布局上將鎖定大關節應用,規劃併購的歐洲徑向電機廠目標第四季完成交易,在新應用的帶動下,未來 3 年營收翻倍,目標 2028 年衝 500 億元。李光曜表示,目前對歐洲徑向電機廠併購案已走到盡責調查 (DD) 階段,後續會取得過半股權,並將發展軸向電機產品。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傳出要求印度廠中國技術人員返回中國,綜合外電報導,印度政府正密切監控鴻海生產目標,並認為蘋果有能力透過替代方案解決相關問題,目前鴻海也開始將 iPhone 17 系列所需的零組件進口到印度。鴻海先前傳出要求數百位中國工程師從印度返回中國,由於這些技術人員主要負責生產線管理、工廠設計、訓練印度員工操作 iPhone 生產設備,因此人員返回中國一事也引發供應鏈疑慮。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旗下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提出 ModeSeq 模型,近期推出改良版模型「Parallel ModeSeq」,參加 2025 年 CVPR WAD workshop 國際自動駕駛競賽 Waymo Open Dataset (WOD) Challenge - Interaction Prediction 挑戰賽獲得冠軍。
台股盤勢
儘管台灣關稅最終稅率尚未開牌,台股今 (9) 日早盤開低後一路走高,尤其在權值三王率先吹起反攻號角下,終場收在最高 22527.01 點,一舉站回五日線與十日線,上漲 164.74 點,成交值也放大到 3104 億元,較昨日增加。權值股普遍走強,台積電 (2330-TW)(TSM-US) 收最高 1090 元,上漲近 1%,鴻海 (2317-TW) 也上漲超過 1%,聯發科 (2454-TW) 則一口氣飆漲超過 6%,帶量站回月線與年線,並靠攏半年線大關。
歐亞股
日本汽車大廠日產(Nissan)正處於經營困境的風暴中心,近日傳出正與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 (2317-TW) 洽談合作,計畫共同使用其位於神奈川縣的追濱工廠。此消息若成真,不僅可能為日產的重組計畫帶來轉機,也將是鴻海進軍電動車(EV)製造領域的關鍵一步,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台股新聞
美國川普向各國發出稅率信函,包括對日韓加徵 25% 關稅,市場待台美關稅出爐,央行也嚴查外資炒匯,台北股匯市今 (7) 日早盤同步走跌,開低走低,盤中跌幅加劇,一度下挫逾 238 點,尾盤在台積電 (2330-TW) 大單急拉下,終場跌幅收斂,下跌逾 66.45 點或 0.29%,成交量小增至 2720.28 億元。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旗下工業富聯 (Fii)(601138-CN) 今 (7) 日公告第二季業務預告,預估單季歸母淨利潤人民幣(下同)67.27 億元至 69.27 億元,年增 47.72% 至 52.11%;上半年淨利 119.58 億元至 121.58 億元,年增 36.8% 至 39.12%。
歐亞股
《路透》周一 (7 日) 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日產汽車 (Nissan) 正與台灣鴻海 (富士康 / Foxconn)(2317-TW) 協商,考慮開放旗下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大型工廠「追浜廠」(Oppama) 供鴻海生產電動車,藉此避免該廠關閉。
台股新聞
美股上周五 (4 日) 因休市 1 日,市場等待美國關稅出爐,台股今 (7) 日小跌開出後,受限外資籌碼調節與政策不確定性,電子權值股等半導體下跌拖累,指數翻黑,盤中跌幅加劇一度下跌逾 250 點,跌破 5 日線、10 日線及月線但在台積電 (2330-TW) 拉回盤下,盤中跌幅收斂,下跌 145 點,暫收 22,401 點,全日成交值預估縮至 2350 億元,。
台股新聞
《路透》引述《日經新聞》週日(6 日)報導指出,日產汽車(Nissan)正與台灣鴻海 (2317-TW) 科技集團,洽談電動車合作計畫,若成真,有望挽救其位於日本神奈川縣的追濱工廠免於關閉。根據《路透》報導,日產位於神奈川縣的追濱工廠現有約 3,900 名員工,一直是陷入困境的日產重組計劃的潛在整合目標,但若在該其閒置的裝配線上生產鴻海品牌電動汽車,則可以保住這些工作崗位和供應商網路。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今 (5) 日公告 6 月營收 5402.37 億元,月減 12.26%、年增 10.09%,第二季營收 1.79 兆元,季增 9.45%、年增 15.82%,上半年營收近 3.44 兆元,年增 19.68%,均創歷年同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