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
巴西里約熱內盧第一商業法院近日裁決認定中國比亞迪 (01211-HK)(002594-CN) 旗下汽車侵犯 IP Bridge 公司兩項專利,要求比亞迪在收到傳票五天內立即停止在巴西銷售的電動車中使用 4G 技術,否則將面臨每日 2 萬巴西里亞爾 (約 10.7 萬台幣) 的罰款。
美股雷達
市場研究公司 Rho Motion 週二表示,6 月份全球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年增 24%,顯示中國與歐洲轉向電動車的趨勢仍持續成長。Rho Motion 的數據經理查爾斯 · 萊斯特(Charles Lester)表示,儘管如此,美國電動車的銷量本月下降了 1%,在總統川普的支出法案比預期更早削減稅收抵免後,預計今年的銷量將難以回升。
A股
據《華爾街日報》周五 (11 日) 報導,中國政府 6 月底修法禁止大企業設定不合理付款條件後,包括比亞迪在內超過十家車廠承諾 60 天內付清供應商款項,但業界對承諾能否兌現表示懷疑。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最近將入門電動車價格降至不到 8000 美元,為達成如此低價,供應商表示車廠正透過要求降價和延長付款期間來壓榨他們。
A股
比亞迪 (002594-CN) 9 日宣布,率先實現媲美 L4 級智慧停車,並承諾在中國市場,全面承擔所有天神之眼車輛在智能停車場景下的安全及損失。比亞迪表示,對搭載「天神之眼」智慧駕駛輔助系統的車輛,因停車輔助系統異常或演算法失誤導致的事故,依照法律規定或司法判定應由本車承擔的維修費用、第三方財產損失、人身傷害損失,由比亞迪承擔相關維修或損失費用,但不含出於和解、諒解等目的而額外支付的金額,也不含因車輛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違法違規而依法應承擔的賠償。
國際政經
《華爾街日報》周二 (8 日) 報導,中國乘用車市場資深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於 7 月 4 日簽署的「大而美法案」(Megabill) 不僅傾向傳統汽油車,還可能在全球市場意外助長中國電動車品牌的海外拓展。中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崔東樹周二表示,該法案終止美國國內的電動車補貼,有利於中國品牌在海外擴張。
A股
今年以來,中國 A 股在關稅擾動與科技突破的雙重夾擊下走出獨立行情。隨著市值百強榜最新數據出爐,這場資本市場的角逐正呈現前所未有的分化格局。截至今年上半年,入圍前百大的企業總市值達 41.63 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17.83%,展現新政刺激下市場活力的顯著提升。
A股
進入 7 月,中國汽車市場 2025 年上半年銷量成績正式出爐。包括比亞迪 (002594-CN) 、上汽集團 (600104-CN) 、一汽 (000800-CN) 、吉利汽車 (00175-HK) 、長安 (200625-CN) 、奇瑞、北汽 (01958-HK) 與長城汽車 (601633-CN) 在內的 8 大主流汽車集團,均公布了半年銷量與年度目標完成率。
港股
全球汽車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權力重構,當歐美日韓車廠主導全球車市格局持續百年後,中國車廠正以雷霆之勢改寫歷史。最新統計顯示,在全球市值排名前 50 大車廠中,中國車廠佔據 17 席,佔比高達 34%,創下歷史新高。中國騰訊新聞汽車自媒體「象視汽車」今 (4) 日刊文指出,這場由電氣化與智慧化驅動的產業革命,正將全球汽車工業推向「中國時代」。
美股雷達
據《路透》周四 (3 日) 報導,中國汽車製造商將新車開發時間大幅縮短至 18 個月,比傳統車廠快一倍以上。這種「破壞性速度」讓它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擊敗外國競爭對手。2023 年 10 月,中國汽車製造商奇瑞緊急召集工程師和供應商,前往山東的試驗場地。
港股
《路透》周四 (3 日) 報導,顧問公司艾睿鉑 (AlixPartners) 最新預測指出,截至 2030 年,中國目前 129 個銷售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的品牌中,最終僅有 15 個能維持財務上的可行性,凸顯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之激烈。艾睿鉑指出,這 15 個存活品牌預計將在本世紀末占中國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市場約 75% 的市占,每個品牌年平均銷量約為 102 萬輛,但該報告並未具名這些品牌。
A股
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美國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 擱置了在墨西哥建造大型工廠的計畫。彭博報導,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 1 日在巴西巴伊亞州接受採訪時說,該公司仍有興趣在美洲擴張,但沒有新增投資的時間表。
港股
中國汽車大廠吉利汽車 (00175-HK) 周二 (1 日) 晚間在港股投下一枚震撼彈,正式宣布將年度銷售目標從 271 萬輛上調至 300 萬輛,這項決定正值中國汽車市場成長放緩、多家車廠被迫下調目標之際,吉利逆勢上調的姿態格外引人注目。根據吉利汽車周二的公告,上月銷量達 23.6 萬輛,年增 42%,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 140.92 萬輛,年增率高達 47%。
港股
中國電動車巨擘比亞迪 (01211-HK) 周二 (7/1) 公布,6 月共售出 37 萬 7,628 輛汽車,年增 10%,為 2025 年以來最佳單月表現。儘管在 5 月底大幅降價以刺激買氣,引發外界關注,但數據顯示其成效有限,部分車型最高降幅達 34%,卻未帶來顯著銷售爆發。
美股雷達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曾長期佔據領頭羊位置的特斯拉 (TSLA-US) ,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場挑戰。最新數據顯示,歐洲市場銷量連 5 月大降,這一曾被視作「新能源汽車分水嶺」的品牌,正面臨著來自市場格局、品牌形象與產品競爭力的三重考驗。歐洲市場銷量暴跌是最直觀的警示訊號。
港股
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價格戰升溫與庫存堆積壓力下,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01211-HK) 近期被傳出放緩工廠產能與延後擴產計畫,顯示其快速成長動能恐面臨挑戰。傳多家工廠停夜班、減產三成 擴建計畫暫緩《路透》周三 (25 日) 援引兩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比亞迪近幾個月已在中國部分工廠取消夜班、降低產能,部分產線的產出減少逾三成。
美股雷達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 (ACEA) 的數據,由於消費者轉向價格更低的中國電動車,特斯拉 (TSLA-US) 5 月在歐洲的新車銷量連續第五個月下滑。ACEA 周三 (25 日) 發布的數據顯示,特斯拉 5 月在歐盟、英國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汽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 27.9% 至 13863 輛。
A股
最近幾年,中國汽車產業迎來爆發性成長,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以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焦點,但鮮有人知的是,另一家中國車廠奇瑞正以更低調的姿態在海外市場「悶聲發大財」,不僅穩坐中國汽車出口銷售冠軍,更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刻下鮮明印記。
A股
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印度正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加速推動本土電動車產業發展,中國部落客「火星宏觀」周二 (24 日) 刊文指出,印度這個全球第三大原油進口國正瞄準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經驗,透過定向降低電動車零件關稅、整車進口稅等政策組合拳,向中國企業拋出合作橄欖枝。
鉅亨新視界
今日推介 - 比亞迪股份 (1211, $125.8), 目標價 $140, 止損價 $1201) 股市前景上周五港股反彈,成交增加。全星期計,日均成交額環比減少 17% 至 2112 億元;港股通南向交易淨買入 163 億元;恒指及恒生科指跌 1.5% 及 2.0%;恒基地產 (12)、小米(1810) 及中國人壽 (2628) 漲逾 5%、4% 及 3%,為升幅最大藍籌。
A股
近年來,比亞迪 (002594-CN) 不僅在中國市場展現強勁成長,其在歐洲市場的銷售表現也持續突破紀錄。自 2021 年進軍歐洲僅售出約千台車款後,至 2024 年註冊量已飆升至近 6 萬台,累積成長將近 60 倍。根據最新數據,2025 年 5 月比亞迪海外市場銷量達 88,640 輛,較去年同期成長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