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中國原油需求反彈 OPEC+需重新思考產量政策

IEA:中國原油需求反彈 OPEC+需重新思考產量政策(圖:AFP)
IEA:中國原油需求反彈 OPEC+需重新思考產量政策(圖:AFP)

國際能源署 (IEA) 執行董事 Fatih Birol 周日 (5 日) 表示,隨著中國原油需求反彈,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夥伴國 (OPEC+) 或許必須重新思考目前的產量政策。

中國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也是第二大液化天然氣 (LNG) 買家,隨著該國去年 12 月解除防疫封控政策,經濟復原的速度備受關注,並成為全球今年的原油和天然氣市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Birol 說:「我們預估,今年全球原油需求約一半將來自中國。」他補充說明,中國的飛機燃料需求呈現爆炸性成長,為整體需求帶來上升壓力。

他說:「如果需求成長非常強,如果中國經濟反彈,我認為 OPEC + 將須重新思考他們的產量政策。」

OPEC + 去年 10 月決議,從 11 月起到 2023 年底每日減產 200 萬桶,引起西方國家不滿,美國主張產油國應該增產幫助抑制燃料價格,以支持全球經濟。

Birol 表示,隨著需求改善,包含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 OPEC + 將能在全球市場扮演具建設性的角色,不該重蹈去年覆轍。OPEC + 上周三舉行產量會議,維持現行政策不變。

價格上限遏制俄國石油收入

另一方面,Birol 表示對俄國實施的油價上限已經達到穩定油市、和限制俄國油氣出口的目標。他推估,俄國 1 月的石油收入比去年同期減少近 30%,相當於少了 80 億美元。

七大工業國集團 (G7)、歐盟和澳洲對俄國油品的價格上限已在周日開始實行,其中柴油門檻為每桶 100 美元,燃料油等較便宜的油品上限設在每桶 45 美元。

G7 的價格上限和西方國家去年 12 月 5 日對海運俄國原油實施的措施類似,後者規定俄國原油必須以每桶低於 60 美元的價格販售,若超過此門檻,西方國家不得為其提供運輸、保險、金融等服務。

Birol 表示,在歐洲從中國、印度、中東和美國進口更多石油這段全球貿易路線調整期間,油市可能在短期內遭遇挑戰,拉丁美洲等市場可能必須從其他市場尋找替代進口來源。

歐洲另已從周日起停止自俄國進口精煉燃料,不過 Birol 認為,到了今年下半年,全球將有更多煉油產能加入,燃油市場平衡將逐漸改善。


鉅亨AI投組

根據標的評分機制自動配置,使用AI優化效率前緣,創造高報酬率的投組。

try AI optimize

投資本金$10,000收益

AI優化後報酬率

+22.96%

$12,296

原投組報酬率

+17.88%

$11,788

投組標的成分

  • 40%

    振曜

    6143

  • 20%

    毅嘉

    2402

  • 20%

    欣技

    6160

  • 10%

    威強電

    3022

  • 10%

    施羅德環球基金系列-中國優勢(美元)C-累積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