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
原本市場屏息以待美國總統川普周一 (14 日) 對俄羅斯的「重大宣布」,期望能見到即時升級的制裁行動。然而,川普的聲明最終僅止於威脅未來 50 天內若未達成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加徵「100% 關稅」,並補充北約將出資購買美國武器援助烏克蘭。聲明內容不如市場預期強硬,導致國際油價應聲下滑。
《彭博》周四 (10 日) 援引知情代表透露,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 (OPEC+) 正討論在 9 月完成既定增產後,從 10 月起暫停進一步增產。這代表 OPEC + 可能在完成 220 萬桶 / 日的增產計畫後,選擇觀望市場變化,以避免原油價格進一步下滑。
台股新聞
一、油價推升通膨預期 市場重新定價政策時點油價飆升來自地緣風險干擾下的供給面恐慌,並非經濟需求復甦帶動,這類非成長型上漲對股市反而是壓力,因為通膨預期升高,將打亂聯準會降息時機,增加資金高成本的維持時間。延伸閱讀:量化交易懶人包 一文搞懂量化交易是什麼? 延伸閱讀:量化交易是什麼? 如何自學? 不用寫程式也能做量化?二、FOMC 6 月會議結論 全年預估降息次數縮減為 2 次FOMC 會議決議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 4.25%~4.50% 不變,已經連續多次維持現狀的政策延續,最具指標性的變化來自於利率點陣圖下修降息預期,預估今年將降息 2 次 (50 基點),低於今年初預估的 3 次。
能源
正值美國人夏季出遊高峰之際,國際油價可能會進一步下跌。上周末,OPEC + 宣布將進一步向市場推出石油,此舉震驚了市場。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在內的 8 個產油國,計畫在 8 月將日產量提高 54.8 萬桶,遠超過分析師預期的 41.1 萬桶。
能源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中的八大主要產油國於週六(5 日)宣布,自 8 月起將每日增加 54.8 萬桶石油產量,遠高於原先預期的 41.1 萬桶,同時繼續迅速解除自願減產協議。根據《CNBC》報導,此次宣布增產的八個 OPEC + 成員,包括重量級產油國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以及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哈薩克、科威特、阿曼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國際政經
根據兩名美國官員透露,伊朗軍方於上月在波斯灣秘密將水雷裝載至艦艇上,此舉引發美國政府高度警覺,懷疑伊朗準備封鎖戰略重地「荷姆茲海峽」,作為對美國空襲的潛在報復行動。據《路透》報導,這項先前未被公開的部署行動由美國情報單位發現,時間點發生在以色列於 6 月 13 日對伊朗發動首次飛彈攻擊之後。
國際政經
《彭博》周一 (30 日) 報導,石油交易商普遍預期,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 (OPEC+) 將於本周末再度宣布大幅增產,為連續第四個月上調供應量。此舉反映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產油國聯盟,正在加快重奪市占率的腳步,儘管當前全球石油市場已出現過剩跡象。
美股雷達
《華爾街日報》(WSJ)周三 (25 日) 報導,儘管中東局勢動盪,但美國夏季汽油價格反而較去年便宜,為駕駛與家庭支出帶來喘息空間。專家預估,只要原油供應持續充裕,即使衝突再起,油價也不太可能出現大幅飆升。油價跌勢延續 預估今夏穩在每加侖 3 美元上下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 數據,全美汽油平均價格目前為每加侖 3.21 美元,較去年同期便宜 23 美分。
美股雷達
美股周三 (25 日) 開盤小幅震盪,標普 500 與那斯達克指數接近歷史高點,投資人觀望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國會證詞結尾,尋找利率政策新線索。隨著以伊衝突出現停火跡象,地緣政治壓力暫時緩解,市場焦點重回美國通膨與降息前景,帶動主要指數靠近紀錄水準。
台股新聞
以伊爆發衝突後,外界擔憂貿易受到衝擊,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今 (25) 日在台北國際食品展開幕前接受聯訪時表示,貿協已做過推估,預估最壞情況已過,加上因美國的介入調停,目前狀況應該回穩。另貿協駐伊朗首都德黑蘭主任孫經權,也續留當地處理業務,並協助外交部撤僑。
台灣政經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今(25)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表示,近期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雖一度牽動國際油價波動,但整體影響有限。根據國發會評估,該事件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影響最多僅 0.2%,「影響沒那麼大」,他並指出台灣今年下半年 GDP 在最壞情境下,應可保 1% 。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二 (24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伊朗與以色列初步同意停火之前,白宮早已就中東可能爆發重大石油供應中斷展開討論。知情人士指出,川普團隊在數周前就開始評估一系列應變方案,顯示美方對能源市場可能受戰事波及的風險高度警覺。
歐亞股
據《彭博》周二 (24 日) 報導,歐洲央行副總裁德金多斯 (Luis de Guindos) 表示,儘管以色列與伊朗戰爭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但不會改變歐元區通膨展望。他強調通膨下降進程已經確立,油價上漲若能維持在可控範圍內,央行仍有信心達成 2% 通膨目標。
國際政經
國際油價周二 (24 日) 跌幅一度逾 5%,主因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中國可繼續自伊朗進口原油,此舉被市場解讀為美方將緩和對伊朗的制裁壓力,並有助支撐以色列與伊朗之間脆弱的停火協議。截稿前,8 月交割的布蘭特原油期貨下跌 4.64%,至每桶 68.16 美元;8 月交割的西德州原油期貨下跌 4.83%,至每桶 65.20 美元。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24 日) 警告以色列不要再對伊朗投擲炸彈,表示這將「嚴重違反」他稍早才宣布的以伊停火協議,並強調雙方應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他在 Truth Social 上寫道:「不要再投擲炸彈!這會嚴重違反協議!讓你的飛行員回來,現在就回來!」圖:川普 Truth Social就在幾分鐘前,川普對記者坦承,儘管他相信雙方都已違反協議,他仍希望這項脆弱的停火能維持下去。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4) 日公布 5 月製造業、服務業和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調查,均續呈下跌態勢,其中,製造業為 85.83 點,月減 4.74 點,呈現連 4 跌,並創 2023 年以來新低,服務業為 85.32 點,月減 0.35 點,呈現連 5 跌,也創 2020 年新冠疫情以來的低點。
美股雷達
據《MarketWatch》,美國公債殖利率周一 (23 日) 下跌,但這不必然是因為投資人因應美國直接介入以伊衝突而搶進美債作為避險。Nuveen 固定收益策略主管 Tony Rodriguez 表示,「目前發生的事足以引發避險潮。」他指的是美軍於周末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的空襲。
國際政經
一夜之間,中東地緣局勢出現明顯緩和跡象,因有媒體報導指出,伊朗官員聲稱伊朗已接受停火方案,使得中東地緣局勢風險明顯下降,國際油價也大幅回落。《雅虎財經》報導,華爾街策略師認為,當下中東局勢緩和所帶來的油價大幅下跌,將會成為推動全球股市走高的重要推手。
美股雷達
針對美國周末的意外襲擊,伊朗周一 (23 日) 晚間對美國駐紮卡達和伊拉克的美軍基地發射飛彈,不過飛彈似乎遭到攔截,無人受傷或死亡,美國總統川普甚至感謝伊朗「預告」即將發動空襲,讓一向在中東衝突中暴漲的油價暴跌並摜破 70 美元整數關卡,美股三大指數全面上漲將近 1%。
國際政經
上周末,美國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的攻擊讓以伊衝突又再升級,伊朗隨即威脅關閉荷姆茲海峽,美國駐敘利亞軍事基地也遭襲擊,中東局勢持續緊繃,全球市場神經也隨之緊繃。儘管中東局勢升級,但未構成全球市場的系統性威脅,市場仍保持冷靜,不過石油或天然氣價格若大漲,或是衝突進一步升級引發貿易動盪,都將成為世界經濟的又一掣肘,恐導致經濟成長放緩與通膨上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