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內期貨市場十大猜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03 07:30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胡俞越張慧王欣楊樂禎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開局之年,期貨市場穩步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但是,在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諸多挑戰。股指期貨受限,嚴重影響期貨市場健康發展;部分期貨品種價格波動較大;期貨公司謀求業務轉型之際,急需專業人才,但卻難阻人才外流趨勢。
前路漫漫,展望2017年,預計多重利好政策將落地,商品期權即將上市、股指期貨有望循序漸進式鬆綁、部分品種國際化取得進展,這將引領期貨市場再上新台階,我國期貨市場將迎來跨越式發展的大好時機。
[1][宏觀經濟企穩大宗商品階段性行情有望持續]
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火如荼,去產能改善供需關係,工業部門走出通縮,企業盈利持續改善;去庫存降低房地產市場存銷比,提升房地產商補充庫存衝動;去槓桿推動貨幣政策趨於保守,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緩解金融風險。2016年8月以來,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4個月站上50.0榮枯分水線,並且一直延續上行趨勢,刷新自2014年7月以來的高點。2016年9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由負轉正,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負增長。PMI和PPI的持續上升,表明經濟增長由落轉穩,企穩基礎進一步穩固。展望2017年,預計經濟探底走勢將持續,底部有所抬升。
經濟運行周期是決定大宗商品價格變動趨勢最重要的因素。按照「美林時鐘」理論,在流動性一定的情況下,四類資產(股票、債券、大宗商品、現金)會隨經濟周期波動而滾動。在經濟衰退和復甦時,大宗商品的收益通常在四類資產中最低;在經濟過熱時,大宗商品的收益位居四類資產之首。隨著經濟周期迎來溫和性通脹,即「經濟上行、通脹上行」,通脹上升增加了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可能出台的加息政策降低了債券的吸引力,股票的配置價值相對較高,商品將明顯走牛。2016年大宗商品的表現可謂一騎絕塵,對比股、債、商品三類資產可以發現,截至12月29日,南華商品指數漲幅為53.37%;中證全債漲幅為1.77%;滬深300指數表現最弱,年內下跌1.05%。有不斷轉好的基本面作為支撐,2017年大宗商品的階段性牛市有望持續。
[2][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複雜多變「黑天鵝」事件多發]
2016年6月英國脫歐以及11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都引起了全球市場的巨幅振蕩。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紛繁複雜,市場方向變化難以捉摸。「黑天鵝」不僅是過去時,也有可能是未來時,投資者必須警惕2017年更加頻繁爆發的「黑天鵝」事件,比如特朗普新政、歐元區多個國家即將公投和大選等,這些都會給中國經濟帶來較大影響。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將正式開始履行總統職責。若美版基建計劃一旦落地,對大宗商品走勢將是重要推動。2017年的歐洲或許會是一個「天鵝湖」,將有「黑天鵝」不斷飛出。一是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總理倫齊辭職,進而導致反對派五星運動黨上台。五星運動黨是一個民粹主義政黨,多次呼籲就退出歐元區進行公投。二是2016年11月法國現任總統奧朗德宣布放棄連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法國民調中領先的法國國民陣線是一個極右翼組織,該政黨領導人多次呼籲退出歐元區。三是2017年9月份德國大選,現任總理默克爾如何應對右翼政黨的衝擊,仍有待觀察。如果意大利、法國政局都出現變動,歐洲將出現不穩定局面。而一旦德國也出了意外,整個歐元區很可能面臨解體。這些事件都可能在2017年對歐洲乃至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3][期貨新品種上市豐富完善現有品種體系]
2017年,國內期貨市場將上市多個新品種。棉紗、乙二醇和原油期貨經過多年論證和籌備後,上市步伐越來越近;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在研究生豬期貨;2016年人民幣匯率一路走低,推出外匯期貨顯得尤為重要;2016年12月美聯儲加息後,我國國債期貨上市後首次跌停,推出短期利率期貨、豐富利率期貨品種體系是應對利率風險的上策。
籌備中的乙二醇和棉紗期貨均是已有品種的上下游產品,有助於產品系列化的實現。乙二醇期貨可以配合現有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等石化期貨品種,幫助聚酯企業和乙二醇企業完善套保體系。棉紗是棉花的下游品種,棉紗價格的運行方向雖然與棉花基本一致,但兩者漲跌頻率和幅度往往不相同。相對而言,作為工業品,棉紗價格受下游需求影響更大。除此之外,交易所也在儲備新的品種,如生豬期貨。生豬期貨不同於其他品種,它的標的是一個活體,需要在交割體系上有所創新,這也是難點所在。
市場對原油期貨上市可謂期盼已久。原油期貨的推出,一方面有助於我國完善能源品種體系,增強我國應對國際能源價格風險的能力,助力我國構建立體化、多元化能源安全體系,為實體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在原油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中國作為原油最大進口國,有望通過原油期貨爭奪原油定價權,並與布倫特、WTI一起建立全球24小時滾動交易網絡。
隨著人民幣匯率下行,實體企業、金融機構、投資者等外匯避險、投資需求不斷增強。推出外匯期貨,一是可以為企業提供外匯風險管理工具,進而服務實體經濟;二是可以加強外匯儲備管理,有效化解外匯儲備風險,實現國際收入平衡;三是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目前境外已經有8家交易所上市人民幣期貨,人民幣定價權豈能拱手相讓。外匯期貨的上市,有助於建立健全有深度和廣度的外匯市場體系,形成外匯即期、遠期、期貨、期權等相配合的衍生品體系,奠定人民幣國際化的市場基礎。
2017年美國將迎來多次加息,在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同時,必將衝擊我國債券市場。儘快推出短期利率期貨,完善利率期貨產品體系,充分發揮現有國債期貨的作用,不僅能為市場參與者提供避險對沖工具,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避險需求,而且能夠與現有的中長期國債期貨形成呼應,共同促進基準利率曲線的形成,進而完善利率市場定價機制,並為貨幣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4][股指期貨鬆綁助力期市功能有效發揮]
2015年夏季發生的股市異常波動至今令人心有餘悸,不少人將本輪股市異常波動的原因指向股指期貨。監管層也在當年採取三大措施限制股指期貨交易,這對股指期貨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目前仍處於「休克」狀態。截至2016年11月,股指期貨交易量比2015年同期下降97%,成交金額更是降到8.67萬億元。
限制股指期貨將使股市積壓的流動性無處釋放,在市場局部形成更難疏導的「堰塞湖」,導致股市風險進一步聚集,加劇股市的振蕩。可以說,將股指期貨打入「冷宮」是應對股市異常波動的非常規措施,希望通過這一限制措施來降低股市的波動。如今股市交易逐漸恢復正常,繼滬港通之後,又開啟了深港通。為了應對內外資本市場風險傳導,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為了保證股指期貨應有功能的發揮,應儘快為股指期貨正名,恢復股指期貨常態,對股指期貨的限制部分保留、部分放鬆。例如,對頻繁報撤單及延時交易的限制均會保留,而對手續費、保證金、交易量的限制則應儘快放鬆。
早日鬆綁股指期貨,於股市於期市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健康穩定的A股市場需要股指期貨的功能發揮,若股票市場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投資者的避險需求將被急劇放大。投資者對衝風險工具首選仍是股指期貨。
券商、基金、期貨、私募等機構投資者的資管業務也因股指期貨受限而嚴重受阻。機構在配置現貨資產的同時,需要有對沖現貨標的風險的管理工具,利用股指期貨構建alpha、beta策略可實現風險轉移。運用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和期現套利,不僅有助於化解轉移股票市場的風險,而且有助於減緩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動。
股指期貨受限已一年有餘,目前對其鬆綁的時機已成熟。因此,為了股市的長期健康發展以及期貨市場的功能發揮,預計監管層將在2017年放鬆對股指期貨投資者持倉手數的限制,下調保證金比例以及手續費。
[5][商品期權推出風險管理業務獲新抓手]
準備多年的商品期權即將開閘。證監會已批准鄭商所、大商所分別開展白糖、豆粕期權交易。商品期權作為期貨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資本市場最具活力的風險管理工具之一。
商品期權的推出,將進一步豐富我國期貨市場交易方式,對於市場風險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它將豐富涉農企業風險管理工具,更好地滿足農業企業精細化、多樣化的風險管理需求;商品期權的推出有助於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充分發揮;期權產品又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更加精巧的投資工具,建立起現貨、期貨與期權價格之間的網狀關係,三個市場價格之間的內在聯繫和相互影響,使價格發現和資產配置效率得以進一步提高。同時,期權交易將推出做市商制度,做市商主要有如下功能:一是價值發現,做市商通過專業估值促使期權價格更趨近於其實際價值;二是增強流動性,能讓市場交投活躍起來;三是穩定市場,做市商通過雙向報價和交易平抑期權價格波動,增強市場穩定性。
農產品(000061,股吧)期權還是管理農產品價格風險的重要工具。期貨公司利用農產品期權可以進一步發展風險管理業務。「保險+期貨」試點已經在涉農企業中積極推進,期權產品推出後,還可以積極嘗試「保險+期權」的模式。保險公司通過購買看跌期權來分散保險的巨額賠付風險,保險公司給農民承保就相當於賣出看跌期權,承擔了農產品價格下跌風險,同時購買與承保品種相同的看跌期權來對沖承接的風險。當保險標的價格上漲時,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可以支付期權費用;當保險標的價格下跌時,保險公司通過選擇期權行權所獲得的盈利來彌補保險賠款支出,規避價格保險面臨巨額賠付的風險。
[6][期貨公司融資渠道日趨多元進軍資本市場步伐加快]
最近幾年,期貨公司除了傳統的經紀業務外,開始着力發展創新業務,在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公司業務以及資訊系統建設等方面發力。目前各家期貨公司開展的創新業務均為重資本業務,對期貨公司資本金消耗較大。同時,證監會的監管框架以凈資本為核心,期貨公司各項創新業務能否拓展均取決於其資本實力。因此,2017年期貨公司進軍資本市場的步伐將再度加快,其融資渠道也會更加多元化。
首先,期貨公司股權融資的選擇範圍不斷擴大。當前新三板已經成為期貨公司股權融資的主渠道。自創元期貨2015年4月9日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以來,在新三板掛牌的共有7家期貨公司,目前還有多家期貨公司排隊等待上市,預計2017年新三板將迎來期貨公司上市潮。
其次,港股、A股也是股權融資的又一重要途徑。2015年,魯證期貨和弘業期貨先後在港交所上市,分別募集7.3億元人民幣和6億多港元。2016年12月9日,證監會發布11家企業預披露,瑞達期貨(博客,微博)赫然在列。業內人士表示,瑞達期貨一旦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獲得核准,A股市場將告別沒有期貨公司的歷史。
最後,次級債融資也是補充資本金的另一手段。次級債發行簡單、周期短、效率高且不影響公司的股權結構和決策,受到期貨公司的青睞。自2015年6月18日,東證期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總額6億元的次級債券,成為首家發行次級債的期貨公司以來,已有多家期貨公司通過次級債形式補充資本金。
[7][期貨公司分化明顯行業人才持續外流]
近年來,以經紀業務為核心,投資諮詢、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等業務為補充,成為大多數期貨公司的主要經營模式,差異化的定位與發展路徑也體現在其中。不同背景、不同規模、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的專業優勢,決定了期貨公司不同的戰略定位,未來或將形成金融型、商品型、專業型期貨公司百家爭鳴的行業態勢。同時,期貨公司的地理版圖幾乎仍未改變,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東和浙江。其中,上海公司數量最多,浙江省的營業部數量是全國最多的。在具體業務方面,可概括為「政策北京、市場浙滬、國際廣東」。在行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上述地域特點決定了不同地區期貨公司的發展周期。在行業創新發展階段,浙滬、廣東地區期貨公司最具優勢,而在行業合規監管階段,無疑是北京期貨公司發展最為穩健。
在期貨公司業務轉型之際,期貨公司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期貨公司從業人員卻在持續外流,專業人才缺口放大。其突出表現為期貨公司核心業務人才流向私募,交易所和期貨公司高端管理人才流向場外。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是在金融行業中期貨公司薪酬水平較低,且業務單一的劣勢凸顯,員工職業提升通道有限,一些員工流向證券行業;二是金融行業衍生品人才稀缺,期貨公司培養出來的創新業務人員,較多地流向了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互聯網金融企業等財富管理機構;三是互聯網開戶不斷發展,市場開發多元化,中介公司介紹業務比重加大,期貨公司削減部分市場開發人員;四是行業公司併購重組和發展輕型營業部的趨勢顯現,公司內一些職能重複的崗位減員。
[8][期貨市場國際化提速品種國際化是突破口]
在滬港通、深港通之後,港交所正在積極謀求滬倫通、股指通、商品通,互聯互通,一通百通,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勢在必然,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也將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參與內地期貨交易,越來越多的期貨公司和投資者走出去參與境外期貨市場;原油這一國際化期貨品種即將推出,2017年期貨市場國際化將提速。
期貨市場國際化,對中國經濟的轉型具有戰略意義。第一,期貨市場國際化是提升中國金融軟實力的重要舉措;第二,期貨市場國際化是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財富分配的重要途徑;第三,期貨市場國際化是爭奪大宗商品話語權的重要手段。
我國期貨品種上市早晚不同、成熟程度迥異,因此,國際化品種的選擇和國際化的方式應適應期貨品種的特性,不應遵循定例。第一,成熟的特色品種率先「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第二,有針對性地推出區域性品種。第三,期貨產品系列化需進一步提速,完善產業鏈品種體系。第四,就期貨品種國際化方式而言,期貨交易所一方面可以引進境外投資者;另一方面可以積極探索與境外市場進行產品互掛,充分利用境外市場資源,降低品種國際化的操作成本。
[9][混業監管迫在眉睫監管與創新張弛有度]
改革金融監管框架,是供給側改革、去槓桿的必要組成部分。自2015年股災以來,金融混業風險不斷暴露,理論界對監管改革展開激烈討論。分業監管體制下,各種金融產品分屬於不同監管部門,標準互不統一,各類資產之間的資金流轉難以及時監測。
有多頭監管,就有監管真空;有分割,就有套利。監管不統一,會引發監管套利,增加系統性風險隱患。如部分機構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業務轉移等途徑,在不同屬性的業務之間騰挪資產,將業務從監管較嚴的市場轉向監管相對寬鬆的市場,變相規避監管規定,這使得風險在不同產品、不同機構、不同市場間傳導,削弱了宏觀調控、審慎監管的有效性,增加了系統性風險的隱患。因此,跨市場混業監管迫在眉睫。
同樣,創新與監管應當張弛有度。監管過度會遏制創新,導致創新不足;監管寬鬆則容易忽視市場風險。創新是自選動作,而不是規定動作,其原則應當是對於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其有更多的空間不斷創新。相比之下,監管才是規定動作,監管部門需要列出「負面清單」,監管機構應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2017年市場監管力度有可能進一步加強。
[10][場內場外均有痛點期現市場急需轉型升級]
我國期貨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不成熟。與此同時,大宗商品場外市場近年來發展如火如荼。場內、場外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均面臨着各自的問題與挑戰。
具體到場內期貨交易所來說,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場內市場受到場外和境外的雙重倒逼。一是場外市場吸納的資金遠大於場內市場,場內諸多未上市的品種場外均有涉及。二是港交所在深圳成立前海聯合交易中心,不僅與幾家期貨交易所形成正面競爭,而且吸納了期貨市場諸多人才。
從期貨市場自身發展來看,一是市場規模較小,市場深度不夠。二是期貨市場發展質量有待提高。因此,2017年,場內市場唯有創新才能發展,唯有創新才能轉型,唯有創新才能升級。
就大宗商品場外市場而言,彌補期貨市場不足的同時也暴露出自身的問題,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預計2017年場外市場將會面臨空前的監管壓力。一方面,監管部門對場外市場的清理整頓力度逐步加大。2016年下半年,證監會再次啟動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全國範圍的摸底排查,此次加大了對原油、貴金屬、郵幣卡及微盤微交易的整治力度。清理整頓至今,絕大部分省份對違規違法的交易市場採取關停或整改等措施,但仍有死灰復燃之勢。到2016年全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台總數已突破1700家。另一方面,交易模式有待創新。傳統的撮合模式和OTC模式受到普遍質疑和嚴厲打擊,撮合模式逐步轉向以郵幣卡為代表的發售模式,而傳統的OTC模式逐漸過渡到微盤和微交易。好景不長,郵幣卡發售模式和微盤微交易等模式也逐步受到監管層的限制。2017年場外市場將迎來一場監管風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