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數位基礎建設快速擴張的背景下,被視為「新時代石油」的銅持續供不應求,國際價格再度站上歷史高位。根據《日經》報導,銅的國際價格正逼近歷史高點,市場因看好礦石短缺與數據中心需求強勁而吸引大量資金湧入推升報價。此外,在普遍認為礦石供應問題短期無法解決的背景下,銅錠減產的疑慮進一步升溫。
期貨
鋁、銅和鐵礦砂等金屬價格周四 (20 日) 走高,此前據《彭博》報導,北京正考慮採取新措施,來扭轉持續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已持續 4 年,這場危機嚴重影響了建築活動,並拖累了國內對金屬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儘管房屋銷售曾短暫回升,但自第二季起持續下滑。
一手情報
《油》美國對俄實施制裁,為油價提供支撐! IEA 修正石油產量預期,顯示潛在需求仍強!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對俄羅斯的盧克石油公司實施制裁,以此作為促使克里姆林宮就烏克蘭問題展開和平談判的措施之一。這項制裁措施自 11 月 21 日起禁止與這家俄羅斯公司進行任何交易。
港股
截至台北時間14日03:21,恆生科技指數下跌179.37點(或3%),暫報5801.93點。歷史漲跌幅近 1 週:+0.62%近 1 月:-2.67%近 3 月:+6.23%近 6 月:+13.5%今年以來:+37.26%焦點個股大中華區概念領跌-3.97%。
銅價雖從 7 月的歷史高點回落,卻不代表這波工業金屬的強勁行情已經結束,分析師指出,堅實的需求可能很快帶來供不應求的局面,進而推動銅價進一步上漲。RJO Futures 資深市場策略師 John Caruso 說:「銅就像是一顆引爆價格暴漲的定時炸彈。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四 (6 日) 報導,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更新關鍵礦產清單,新增銅、銀、鈾等 10 種礦產,總數增至 60 種。此舉擴大川普政府認定的戰略物資範圍,可能對這些礦產及其衍生品課徵關稅,以減少對外國供應的依賴。根據美國政府網站,新增的礦產還包括冶金煤、鉀鹽、錸、矽和鉛,清單並涵蓋 15 種稀土元素。
原物料
受全球能源轉型、AI 革命與電網升級的「三重共振」驅動,國際金屬銅市場迎來持續的資金熱潮,價格飆升逼近歷史高點。倫敦 LME 銅價已突破每噸 1.1 萬美元,上海期貨主力合約站上每噸 88,300 元上方。這強勢表現印證了高盛「銅是未來新石油」的判斷,凸顯其作為影響國家科技競爭力與能源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地位。
原物料
根據《彭博》報導,受美中貿易協議前景樂觀及全球多座大型礦場供應中斷帶動,銅價周一 (27 日) 續漲,逼近歷史新高。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銅價盤中一度上漲 1.2%,至每公噸 11,094 美元,距離 2024 年 5 月創下的紀錄高點僅差約 10 美元。
國際政經
華爾街投行高盛 (GS-US) 近日出具最新研究報告指出,AI 快速發展正將電網推向能源安全核心位置,電網升級作為金屬密集型項目,將顯著拉動金屬需求。目前,AI、新能源、高端製造等新興科技領域正從需求擴張與產業變革兩端,為有色金屬產業注入強勁成長動能。
國際政經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於 10 月發布的一份深度分析報告指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正在浮現,僅靠推動礦產「國產化」的雄心,美國仍難以擺脫關鍵礦產供應的結構性困境。在全球力量重塑的競賽中,關鍵礦產已成為新的戰略制高點。從電動車電池到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這些基礎原料是現代經濟與國家安全的命脈。
國際政經
近日,麥肯錫發布《2025 全球材料展望》,為全球礦業提供了一份重量級成績單:儘管 2024 年全球金屬與採礦業營收下滑 6%,整體仍實現 7000 億美元利潤,創近二十年來最強勁表現之一。然而,亮眼業績背後挑戰依舊存在。礦石品位下降、開採條件複雜、環保與勞工標準日益嚴格,均推高生產成本並擠壓利潤。
原物料
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將對中國商品大幅加徵關稅,衝擊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銅價周五 (10 日) 在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重挫近 5%,跌破每公噸 10,400 美元,創下五個月來最大跌幅,抹去前一日的漲幅。川普在社群平台發文指出,鑑於中國近日對稀土元素實施「敵意濃厚」的出口管制,他認為本月底在南韓舉行的會議上「沒有理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
港股
截至台北時間10日02:14,恆生科技指數下跌194.1點(或3%),暫報6277.24點。歷史漲跌幅近 1 週:-3.17%近 1 月:+11.02%近 3 月:+23.69%近 6 月:+38.01%今年以來:+44.83%焦點個股黃金及貴金屬概念領跌-5.71%。
在能源轉型與科技革命交織的當下,一個看似普通的工業金屬——銅,正被重新定位為全球經濟的基石,甚至被譽為「新石油」。高盛在其研究報告中,強烈指出銅將成為影響國家科技競爭力與能源安全的關鍵戰略資源。這項判斷的核心邏輯在於,隨著 AI 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全球電網老化危機加劇,以及電動化浪潮的推進,銅以其無可匹敵的物理屬性,成為連接「電網 - AI - 國防」三角框架的紐帶。
原物料
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最新報告指出,受礦山產能擴張放緩與銅精礦供應受限影響,預估 2026 年全球精煉銅市場將自先前預期的 20.9 萬噸過剩轉為 15 萬噸的短缺。報告指出,由於印尼、智利與剛果等地近期發生一連串礦場事故,市場擔心這可能導致銅供應短缺,導致銅價週三 (8 日) 一度觸及 16 個月以來的最高點。
原物料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期貨價格近期一度飆破每噸 10,500 美元,創下自 2024 年 5 月以來新高。然而,市場分析師警告,此輪漲勢主要由突發的供應中斷事件驅動,屬於難以持久的「壞牛市」,全球最大消費國中國的需求,才是判斷牛市是否可持續的決定性因素。
台股新聞
全球第二大銅礦場印尼格拉斯伯格 (Grasberg) 礦場因意外事故暫時停產,推升國際銅價走揚,LME 銅期貨本周創 16 個月新高,第一銅 (2009-TW) 受此激勵連二天漲停,周五收 41.95 元,創半年新高,周漲 24%。綜合外電報導,印尼格拉斯伯格礦場 9 月初發生大規模泥石流,造成人員死亡及失蹤,格拉斯伯格礦場的擁有者美國自由港麥克莫蘭銅金公司(Freeport-McMoRan Inc)宣布,該礦場暫時停產。
歐亞股
英美資源集團 (Anglo American plc) 與加拿大泰克資源有限公司 (Teck Resources Limited) 今日宣布,雙方已達成一項平等合併協議,將組建「英美泰克集團」(Anglo Teck),旨在成為一家全球領先的關鍵礦產公司和全球前五大銅生產商。
美股雷達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角力,正悄悄改變全球銅市場格局。最新數據顯示,中國 7 月精煉銅淨進口降至一年來最低水準,原因之一是美國在威脅加徵關稅的壓力下,大量搶購金屬,迫使中國調整供應來源,並引發國際銅流向重組。美國搶貨拉動 中國進口銅創一年新低中國海關數據顯示,7 月淨進口精煉銅降至 121,000 噸,為近一年來低點。
港股
截至台北時間01日09:30,恆生指數上漲502.39點(或2%),暫報25580.01點。歷史漲跌幅近 1 週:-1.03%近 1 月:+1.23%近 3 月:+7.68%近 6 月:+9.31%今年以來:+25.01%焦點個股禽畜飼料概念領漲+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