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央行
台灣房市
Fed 啟動「風險管理」降息的策略以因應美國勞動市場轉弱、經濟成長陷入停滯的跡象,但仍需保留降息彈性以防範關稅引發通膨壓力,降息幅度僅有 1 碼。對投資市場來說,降息的方向固然一如之前的廣泛預測,但非農就業、失業率等指標走軟,以致降息空間有限,也再度預示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
台灣房市
台灣央行今 (18) 日召開理監事會,維持政策利率不變,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和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為 2%、2.375% 和 4.25%,利率連 6 凍,並未跟進美國聯準會的降息腳步,符合市場預期。此次台灣央行未再進一步推出打房措施,也未有明顯放寬。
台灣房市
全台房市如寒冬,統計最新實價預售揭露資料顯示,今年 7 月預售揭露量跌到谷底,單月揭露量跌破 3000 件,寫下近 55 個月以來的新低量,過去的房價飆漲區域,雙北市以外的四都年減幅度都逾 8 成,反映民眾現階段對於購買預售屋的觀望,主要還是擔心未來房貸與價格是否鬆動。
台股新聞
彭博報導,台灣壽險業正在研究放寬會計規定的可能性,以緩解不斷飆升的外匯避險成本。彭博取得的一封信件顯示,台灣壽險公會已經要求各會員公司成立專案小組,並與這些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希望擬定一套機制,以降低新台幣升值對產業的衝擊。不過,信中並未提及會計規則可能的具體調整方式。
台灣房市
過去幾年,房價持續攀升,市場交易熱絡,不動產經紀業也隨之迅速擴張。台灣央行自去年 9 月的第七波房市信用管制至今,房市交易冷清仍未復原,近一年來市場明顯降溫,房仲業的展店腳步步伐也逐步放緩。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 8 月底,全國不動產經紀業備查家數為 9,294 家,較 7 月底的 9,301 家減少 7 家,雖然幅度不大,卻也終結了自 2023 年 1 月以來連續 31 個月的增長趨勢。
台灣房市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8 月燈號仍無起色,依然是衰退的黃藍燈,分數下滑至 35.4 分,為今年的第 6 顆黃藍燈,分數是 2021 年 8 月以來新低,爲新冠疫情時期後的至差表現,六大構成項目呈現「三降、三平」,預售屋推案量、新成屋戶數、來客組數下降。
台灣房市
市場關注台灣央行甚麼時間點會對房市較為鬆綁,觀察上一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央行從 2010 年 6 月實施後,一直到 2016 年才鬆綁,主要當時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上路後,不動產投機需求減少加上房價趨於穩定,觀察當時交易量變化,2015 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則是 14 年來首度跌破 30 萬棟,顯示房市要趨於穩定才有條件放鬆。
台灣房市
受到台灣央行限貸令的影響,近期交易移轉量大幅縮減,根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統計實價登錄,2025 年六都 1-4 月的住宅單價均價和去年同期相較,台北市從過去的 7 字頭,如今已站上 8 字頭,均價來到 81.5 萬元;而 2 字頭的親民房價區,僅剩桃園、台南及高雄。
外匯
亞洲主要貨幣近期受惠於美元走弱,紛紛走強,引發多國中央銀行關注匯率波動對經濟穩定與出口競爭力的影響。香港與台灣央行相繼釋出訊號,將在必要時進場干預,以穩定本國匯率。根據彭博報導,香港金融管理局 (HKMA) 周一 (5 日) 晚間再次進場買入美元,以維持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
外匯
新台幣兌美元周一 (5 日) 盤中大漲超過 3%,這一漲勢延續了上周五的強勁表現,將新台幣推升至大約 3 年來最高。新台幣大漲之際,台灣官員正與美國官員進行貿易談判,以避免華盛頓對台北徵收高額對等關稅。市場交易異常熱絡。據《彭博》報導,新台幣兌美元一度升值至 29.59,隨後回落至當日上漲約 3.7% 的 29.96,盤中漲幅創下 1988 年以來最高。
台灣房市
台灣央行今 (20) 日召開第一季理監事會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未再對房市信用管制出招,房仲業者指出,台灣央行管控房市見成效,但房仲業者認為,市場預期雖消除,但已趨於保守,且目前房貸資金緊縮,難見房市立即反彈。在台灣央行去年 8 月要求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放款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等於直接關緊房貸水龍頭,房市已經出現預售市場大幅衰退與二手交易降溫,房仲業者指出,民眾對於未來房價預期也從極度樂觀轉為保守,有鑑於房市已經交易降溫回歸理性,央行並未再推第八波的選擇性管制措施。
台灣房市
信義房屋 (9940-TW) 針對官網使用者進行 2025 第一季的購屋意向調查,調查期間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已上路一季,調查結果民眾延續政策後保守心態,兩季時間看漲房價減少了 40 個百分點,長期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房市信心,是近兩年以來最保守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