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
台股新聞
中國商務部昨日公告「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限制出口令,電池正極材料廠泓辰材料 (3616-TW) 今 (16) 日表示,泓辰正積極建置磷酸鋰錳鐵 (LMFP) 示範產線,突顯公司在台灣能源自主政策上,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國禁止稀土出口之後,15 日再度公告,新增限制出口「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包括電池用磷酸鐵鋰製備技術、電池用磷酸錳鐵鋰製備技術、磷酸鹽正極原材料製備技術等 3 條控制要點。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 (GM-US) 與南韓 LG 能源解決方案 (LG Energy Solution) 合資的 Ultium Cells 周一 (14 日) 宣布,將擴建位於田納西州 Spring Hill 的電池工廠,預計 2027 年底啟動低成本 LFP(磷酸鐵鋰)電池的商業化生產,以降低電動車成本,對抗市況轉弱的美國電動車市場。
台股新聞
台泥 (1101-TW) 旗下三元能源科技高雄小港電池工廠今 (14) 日凌晨發生火警,台泥下午補充說明,部分出貨可由南科廠彈性支援,並正積極與國內外客戶溝通,盡量減少對客戶的影響。三元能源科技是台灣首座「超級電池工廠」,其所屬的能元科技 (Molicel) 則是台灣關鍵電芯大廠,更是目前國內唯一成功打入國際高端電芯品牌供應鏈,供應超跑、電動機車與無人機等高端應用市場;三元能源 2024 年佔台泥合併營收 0.72%。
特斯拉 (TSLA-US) 周五 (11 日) 以股價上漲為艱難的一周劃下句點,除了執行長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再次隔空互罵拖累本周走勢之外,電池供應鏈也傳出利空消息。在此同時,投資人靜待 7 月 23 日的第 2 季財報公布。日經新聞周五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由於特斯拉電動車銷售下滑,電池供應商 Panasonic 將延後美國電池廠全面投產的時間表。
台股新聞
台泥 (1101-TW) 旗下能元科技,在台南新化中興林場舉辦首屆「Molicel 永續林木保育家庭日」,展現 Molicel 這個電芯品牌將綠色理念從前端技術研發、供應鏈管理,進一步延伸至企業文化與員工家庭的全面 ESG 佈局與具體實踐。能元科技是台泥體系中首家發布獨立 ESG 報告的子公司,近年深耕歐美高階產品市場同時,也深耕低碳永續發展,長期投入節能減碳、全生命週期管理與創新研發,同時也致力於打造多元共融的職場環境。
台股新聞
工研院今 (3) 日宣布,將運用泓辰 (3616-TW) 材料開發之高性能磷酸錳鐵鋰粉體正極材料,攜手法國 Saft,開發新一代磷酸錳鐵鋰 (LMFP) 電池技術,搶攻電動車與儲能系統市場,也展現台灣在高階電池材料領域的研發實力與產業價值。法國 Saft 公司技術長 Dr. Nechev 拜訪工研院,並在台灣泓辰材料董事長陳宏力見證下,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
A股
據《CNBC》周五 (27 日) 報導,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 (03750-HK)(300750-CN) 正積極進軍歐洲並推廣換電技術,可能重塑電動車市場格局。目前,寧德時代在在電動車電池市占率約 38%,客戶包括特斯拉 (TSLA-US)、福斯和 BMW 等全球大廠,技術實力遠超西方競爭對手。
美股雷達
據《MarketWatch》報導,美國電動車固態電池製造商 QuantumScape(QS-US) 股價周四 (26 日) 持續飆升,暴漲逾 34%,原因是公司宣布一項針對關鍵電池零件的新製程技術。但分析師警告,儘管這項新技術是重要里程碑,該公司仍面臨諸多風險,投資人應審慎以對,尤其是公司至今尚未實現任何營收。
台股新聞
電池製造商格斯科技 *(6940-TW) 今 (2) 日宣布,與美國加州新創電池公司 Tyfast Energy Corp. 正式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聯手開發新一代高效釩 (Vanadium) 鋰離子電池技術。格斯科技 * 指出,未來視雙方技術合作開發進度,透過自家技術轉移業務模式,雙方評估計畫於北美建立高性能釩電池的大規模生產基地,建立穩定的區域供應鏈,並以此支撐全球能源系統的韌性,推動能源轉型與技術全球拓展,並有望增添公司技術轉移授權業務貢獻。
台股新聞
儲能廠商熙特爾 (7740-TW) 配合創新板初次上市前之公開承銷作業,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 3,200 張,其中 2,720 張全數採競價拍賣方式承銷,自明年日投標至 6 月 3 日,競拍底價為 130 元,預計上市掛牌日為 6 月 16 日。
歐亞股
在代表歐洲電池自主化希望的瑞典新創 Northvolt 於今年倒閉後,歐洲兩大金屬業領袖直言,歐洲在電池技術領域已落後中國太遠,與其與之競爭,不如轉向與中國企業務實合作。法國礦業公司 Eramet 與比利時專精電池材料生產回收的 Umicore 高層,不約而同向《金融時報》表達相同的觀點,即發展完全自主的歐洲電池產業不切實際。
根據 KERUI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 年 4 月份的電池企業裝機量中,寧德時代 (300750-CN) 以 44.7% 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 比亞迪 (01211-HK) 弗迪電池以 23.3% 的份額排名第二。 這兩家主要的電池廠商合計佔據了高達 68% 的市場份額。
美股雷達
美國商務部周二 (20 日) 初步裁定,中國關鍵的電池材料享有不公平補貼,此舉奠定了美國未來對這些關鍵電池零件徵收反補貼關稅的基礎。這些關鍵材料包括石墨和矽,主要用於電動車電池上。彭博報導,商務部這項初步裁定,是美國對活性陽極材料供應貿易調查的初步里程碑。
台股新聞
中美晶 (5483-TW) 今 (19) 日宣布,與印度企業 Premier Energies 共同合資一家新公司,在印度生產用於太陽能電池的高品質矽晶片,初期規劃 2GW 產能,主要供應印度當地使用以及在地緣政治下海外市場需求。後續將配合印度政府政策,擴大產能掌握商機。
港股
中國電動車電池巨擘寧德時代 (300750-CN) (CATL)今 (12 日) 在香港招股,預計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上市交易案。值得關注的是,寧德時代決定將股票發售方式完全改為 Reg S,及不允許向美國境內投資者發售,顯示表美中緊張關係可能正蔓延至 IPO 市場。
台股新聞
中美晶 (5483-TW) 今 (9) 日召開董事會,並通過第一季財報,受子公司環球晶認列評價損失影響,中美晶稅後淨利約 7.32 億元,季增 54.4%,年減 61.5%,每股稅後盈餘 1.19 元,同時也宣布將啟動組織重整,分割太陽能電池及電廠事業體。
《路透》周三 (7 日) 報導,美國針對中國轉進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與泰國的太陽能面板生產線祭出高額關稅後,中資企業迅速轉向印尼與寮國設廠,並成功在美國市場取得立足點,重塑全球太陽能供應鏈格局。根據《路透》報導與美國貿易數據,印尼與寮國在美國太陽能模組市場的合計市占率,從 2023 年不到 1%,在 2024 年 11 月第二輪關稅後的三個月內飆升至 29%。
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 (300750-CN) 正在尋求約 10 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其在印尼的業務擴張。這筆可能為期 5 年到 7 年的貸款,資金將用於與印尼國有電池公司 Indonesia Battery Corp. 成立的合資企業。
台股新聞
儲能系統業者熙特爾新能源 (7740-TW) 今 (10) 日公布 3 月營收 5,771.8 萬元,年增率 1,857.87%,第一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2.47 億元,年增 203%。熙特爾預計,今年營收可望逐季走揚,營運結構也逐步優化。目前資本額 5 億元,公司去年 10 月登錄興櫃,日前證交所已經通過初次申請創新板股票上市案,預計今年第二季正式掛牌上市。
美股雷達
美國國會眾議院周一 (10 日) 通過編號 H.R.1166 的《與依賴外國對手電池脫鉤法》,禁止國土安全部向 6 家中國公司購買電池,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遠景能源、億緯鋰能、海辰儲能以及國軒高科。媒體報導指出,中國在電動車發展方面的主導地位已成為與美國地緣政治緊張的最新來源,這個亞洲最大經濟體生產了全球約 80% 的電池和約 75% 的鋰離子電池,使得全球汽車製造商在不同程度上都必須依賴其中國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