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
蘋果 (AAPL-US) 正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 AI「人才戰」危機,這場危機不僅撼動其 AI 研發的核心力量,更可能對這家智慧手機大廠在 AI 領域的未來佈局產生深遠影響。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自今年初以來,蘋果 AI 團隊已有 10 多名研究員相繼離職,轉投 Meta、OpenAI、xAI 和 Cohere 等競爭對手陣營,其中不乏頂尖研究員及團隊負責人。
美股雷達
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近日公開的申請資料顯示,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旗下人工智慧(AI)公司 xAI 已正式提交「MacroHard」(巨硬)商標註冊,可能成為馬斯克的下一家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名稱因在字面上與「微軟」(Microsoft)形成強烈對比,被廣泛認為是馬斯克對微軟 (MSFT-US) 的公開嘲諷。
美股雷達
以 Meta(META-US) 、微軟 (MSFT-US) 、Google (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蘋果 (AAPL-US) 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今年在 AI 基礎設施上的支出預計將逼近 4,000 億美元,甚至超越歐盟去年全年的國防預算,引發華爾街關注。
科技
根據外媒《The Information》近日揭露,人工智慧(AI)領頭企業 OpenAI 的最新模型 GPT-5 在研發過程中屢遇阻礙,不僅未能實現重大技術突破,還因關鍵人才流失與內部協調不善,引發組織混亂,導致開發進度受挫。根據《The Information》,相較於 GPT-3 到 GPT-4 帶來的技術飛躍,GPT-5 的表現屬於「漸進式」,並未實現外界期待中的革命性突破。
美股雷達
美國五大科技巨頭 Alphabet (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蘋果 (AAPL-US) 、Meta (META-US) 和微軟 (MSFT-US) ,近日陸續公布 2025 年第二季財報,整體業績全面超越華爾街預期,反映科技產業基本面仍具高度韌性。
美股雷達
亞馬遜第二季財報多數指標超出預期,但華爾街仍不買單,股價周五重挫 7%。雲端事業成長不如微軟、Google 競爭對手亮眼,加上獲利指引疲弱,掩蓋了營收、獲利強勁、廣告業務成長 23% 的表現。根據《CNBC》周五 (1 日) 報導,亞馬遜股價在財報發布後即下跌,並在電話會議期間持續走軟。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四 (31 日) 報導,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數據顯示,美國企業 7 月宣布裁員 6.2 萬人,較去年同期暴增逾一倍,創疫情以來 7 月最高紀錄,科技業因 AI 投資需求領頭削減成本。
美股雷達
微軟 (Microsoft) 股價周四 (31 日) 開盤股價一度勁揚逾 8%,市值突破 4 兆美元,成為繼輝達 (NVDA-US) 之後第二家達到此市值的上市公司,受惠於雲端業務強勁成長與人工智慧 (AI) 投資效益顯現,進一步推動美股標普 500 與那斯達克指數雙雙開盤創高。
美股盤中
微軟(MSFT-US)截至台北時間31日21:30股價上漲41.38美元,報554.62美元,漲幅8.06%,成交量3,607,636(股),盤中最高價555.45美元、最低價554.61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0.21%S&P 500指數:+0.74%NASDAQ指數:+1.51%費城半導體指數:-1.1%微軟(MSFT-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1.58% 近 1 月:+3.18% 近 3 月:+29.85% 近 6 月:+23.68% 今年以來:+21.77%。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四 (31 日) 報導,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 (CMA) 表示,將依據新的數位市場規則,升級對亞馬遜 (AMZN-US) 和微軟 (MSFT-US) 在雲端服務市場支配地位的反壟斷調查,並考慮賦予兩家公司「戰略市場地位」(SMS),以便採取更嚴格的干預措施。
美股雷達
據《The Information》周三 (30 日) 援引消息人士報導,ChatGPT 開發商 OpenAI 在今年前七個月的收入幾乎翻倍,年營收已達 120 億美元。報導指出,這項數字意味著 OpenAI 目前每月營收達 10 億美元。該公司旗下的 ChatGPT 產品每周活躍用戶數約為 7 億人,涵蓋消費者與企業用戶。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三 (30 日) 盤後公布的上季營收、獲利超越市場預期,本季財測和 Azure 雲端業務成長也亮眼,帶動盤後股價一度大漲逾 9%,市值衝上約 4.1 兆美元。周四開盤後若維持此漲勢,將是繼輝達 (Nvidia)(NVDA-US) 之後,本月第二家躋身 4 兆美元市值俱樂部的企業。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三 (30 日) 公布財報中,首度揭露經營十多年的 Azure 雲端業務確切規模:6 月為止的全年度營收為 750 億美元。這證實市場對微軟位居雲端市場第二大的長久推測,也代表亞馬遜 AWS 穩坐龍頭地位。彭博依據最近期可取得的一整個會計年度資料,亞馬遜 (AMZN-US)AWS 以 1120 億美元的規模位居霸主地位,微軟 Azure 以 750 億美元居第二, Alphabet(GOOGL-US) 的 Google Cloud 排第三,為 490 億美元,甲骨文 (ORCL-US) 排第四,為 100 億美元。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三 (30 日) 公布上季 (2025 會計年度第 4 季) 財報,Azure 雲端運算事業再次交出令人驚喜的成長,展現微軟重金投資人工智慧 (AI) 的回報不斷增長,激勵盤後股價大漲 9%。微軟並首度揭露 Azure 的營收數字,是經營此業務十多年來第一次揭開神秘面紗:Azure 全年度的營收總計超越 750 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 746.2 億美元。
美股雷達
巴隆周刊 (Barron’s) 報導,投資人正在拋售那些財報不符合預期、或是財測過於樂觀得企業,可能反應對經濟成長趨緩和通膨死灰復燃的焦慮。截至上周末,標普 500 指數中已有 40% 的公司公布 6 月為止一季的財報。美國股票策略師 Savita Subramanian 領導的分析師團隊表示,大多數企業的財報表現穩健:約有 72% 的公司獲利超出華爾街預期,77% 的公司營收高於華爾街預測。
台股
經濟部今(29)日舉辦「AI 新秀計畫聯合開訓」記者會,正式宣布首波 AI 新秀專班即將啟動,逾千名報名,涵蓋商管、理工、人文領域,連醫學系背景也有。產業發展署長邱求慧主持並邀請臺北大學、虎尾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與成功大學 (副) 校長出席,台灣微軟(Microsoft)、日月光、宏碁資訊等國內外企業也到場見證計畫啟航,現場同步宣布第 2 波 AI 新秀計畫自今日展開。
美股雷達
《彭博》周一 (28 日) 報導,微軟 (MSFT-US) 宣布將進一步深化人工智慧 (AI) 助理 Copilot 在其 Edge 瀏覽器中的整合,推出全新的「Copilot 模式」,希望協助用戶在瀏覽網頁及搜尋資訊時更加便利。微軟周一表示,這項功能目前屬於實驗性質,啟用後在 Edge 瀏覽器開啟新分頁時,將可直接在單一文字框中同時使用 Copilot 與網頁搜尋。
美股雷達
全球科技資本市場格局迎來重大轉折。截至上周五 (25 日) 收盤,輝達(NVDA-US) 以 4.24 兆美元市值登頂全球企業之巔,微軟 (MSFT-US) 以 3.8 兆美元緊隨其後,而曾經長期佔據市值王座的蘋果 (AAPL-US) 則滑落至 3.19 兆美元,較微軟相差近 6000 億美元,較輝達更是落後逾 1 兆美元,這一數字標誌著蘋果正式退出全球科技企業第一梯隊,市值王的地位在持續十五年後宣告終結。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四 (24 日) 報導,微軟 (MSFT-US) 執行長納德拉在內部備忘錄承認,2025 年至今已裁員超過 1.5 萬人讓他深感沉重。不過,該公司股價最近首度突破 500 美元,反映投資人對成本控制的肯定。納德拉寫道:「首先,我想談談一直讓我深感沉重的事,也是我知道你們許多人在想的:最近的裁員。
美股雷達
Alphabet(GOOGL-US)、亞馬遜 (AMZN-US)、微軟(MSFT-US) 截至 6 月的上季財報即將在未來幾天陸續登場,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代理 (agentic AI) 崛起,投資人正尋找更多證據,判斷 AI 是否已經開始為企業帶來實質的財務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