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影響煤炭市場的主因還是供給側改革
鉅亨網新聞中心
10月28日,由中國煤炭資源網主辦的「2016年(第四屆)國際動力煤資源與市場高峰論壇」於北京西郊賓館隆重啟幕。本次會議受到了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煤炭建設協會及鄭州商品交易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此次會議邀請到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理事長張宏,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陳昌盛,中國煤炭建設協會秘書長、研究員徐亮,汾渭董事長常毅軍,汾渭董事陳煒權等業內權威人士共同參與探討國際動力煤資源與市場熱點關注話題。
同時吸引了神華集團、山西焦煤、河南能源、淮北礦業、嘉能可公司、淡水河谷等上百余家國內外大型企業就煤炭行業發展共同交流。和訊期貨參與全程網絡直播本次會議。
中國煤炭建設協會秘書長、研究員徐亮
中國煤炭建設協會秘書長、研究員徐亮先生參會並發表講話,他說:「影響煤炭市場的主要原因還是供給側改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壓減過剩產能,二是276限產政策,由於同時限制了超能力、違規生產等行為,因此壓減產量不僅是16%,初步估算超過了27%即9.8億噸。因此,預測第四季度,煤炭市場將呈現供需雙高局面。」
他表示,能源結構調整優化過程中,煤炭健康可持續發展將起到一定的決定性作用。
對於人們關注的的2015年BP能源統計出的主產煤國家的產量和消費量數據顯示,其中澳大利亞、印尼、俄羅斯和南非這個四個國家的產量遠遠大於其消費量,但卻沒有出現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沒有導致全行業虧損和經營困難的原因,他認為:我國煤炭市場具有以下兩個特征:一是封閉市場,即煤炭供需均有自給自足方式的內部調節;二是產業鏈條,即煤炭作為工業原料和燃料對社會終端產品消費形成鏈式效應。因此,我國煤炭市場是一個復雜系統,具有耗散結構特征,市場運行屬於遠離平衡態的自組織演化過程。
因此,徐亮談到,總體來看,供需關系是價值規律的體現,煤炭只有回歸合理價值空間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以下為發言內容全文(內容已審核):
主持人:感謝陳博士給我們做了精彩演講。接下來有請徐亮給我們做煤炭行業2016年的分析和展望。
徐亮:尊敬地各位領導和來賓,大家上午好。感謝主辦方的邀請,非常榮幸跟大家一起來交流。我介紹的題目是中國煤炭行業分析以及未來展望。在介紹之前,我想通過一個問題展開這個議題,大家看到2015年BP能源統計出的主產煤國家的產量和消費量數據,其中澳大利亞、印尼、俄羅斯和南非這個四個國家的產量遠遠大於其消費量,而且近幾年基本保持這樣的形勢。但是,這些國家的產能嚴重過剩並沒有導致全行業虧損和經營困難,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差距?下面我將通過三個部分的內容來跟大家探討。
第一部分是煤炭經濟運行形勢,2016年前三季度煤炭市場的主要指標體現了「三升五降」,下面就這八個指標的數據跟大家做個分析。
1、產量下降。原煤產量24.6億噸,同比下降10.5%,其中國有重點煤礦占約50%;1-9月份的月度產量也同比均有下降,預估今年是2013年以來降幅是最大的。
2、消費量下降。煤炭消費28.4億噸,同比下降下降2.4%,降幅明顯低於產量,其中電力、鋼鐵、建材和煤化工耗煤量分別是13.6、4.7、3.8和2億噸,電力和鋼鐵耗煤量與去年相比下降不明顯,主要體現在發電量、粗鋼產量和水泥產量同比均有所上升;預估今年煤炭消費量是2013年以來降幅最小的。
3、進口增加。前三季度進口煤炭1.8億噸,同比增長15.2%;凈進口1.7億噸,同比增長14.2%。尤其5月份以來進口增幅加大。印尼、澳大利亞分別占35%和33%,仍然是我國煤炭主要進口國,主要進口煤種是煙煤、煉焦煤、褐煤。
4、庫存下降。全社會煤炭庫存約1.7億噸,比去年底減少了1.5億噸,其中煤炭企業為1.15億噸、重點發電企業5700萬噸、主要港口2619萬噸,分別下降14%、18%、34%,存煤天數也有所縮短;但是9月份以來電廠、港口的補庫存意願增加。
5、運量減少。鐵路發運煤炭13.7億噸,同比下降9.1%,其中電煤9.6億噸,下降6.7%;主要港口轉運煤炭4.7億噸,同比下降2.8%;但8月份以來煤炭運輸市場出現活躍。
6、投資減少。前三季度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為2200億元,同比下降26%,其中民間投資1338億元,同比下降19.8%;預計全年投資將明顯低於「十二五」期間年均投資4800億元。
7、價格回升。目前,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均處於600元以上,而且近日的動力煤主力合約1701品種一度漲停,報625.6元/噸,價格創歷史新高。
通過近10年價格變化趨勢可以看出,煤價由於需求拉動在2008年、2011年兩次達到高點後開始下滑,到去年底已跌至2004年水平。總結去年可知,季節性周期沒有體現,而是恐慌式的價格戰,企業以降價換銷量,求得維持生存的現金流。
今年以來,第一季度:煤價上漲幅度不大,且一直保持低位徘徊;第二季度:煤價緩慢攀升,電廠耗煤量超過去年同期;第三季度:先進產能釋放的效果滯後,發電煤耗增加,水電出力不足,導致上漲過快,如7、8、9月份煤炭產量下降13.1%、10.2%和12.3%,而火力發電增長4.4%、7.5%和12.2%。總結前三季度可以看出,季節性效應與供給側效果疊加,煤炭生產、物流、貿易等企業傳導機制不佳,助推供需從緊。
同時,還有一些影響煤價的因素,就是進入5月份以來,港口平倉價上漲滯後於出礦價,煤礦傾向於地銷;交易價格變化速度緩慢,中小專場用戶盈利縮小;中間貿易商順勢而為,通過投機方式拉動煤價等等。
8、效益回暖。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1-8月份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3879.2億元,同比下降10.2%;實現利潤224.8億元,同比增長15%,這是自2012年6月以來,煤炭企業首次實現利潤總額同比正增長;但是煤炭行業虧損面仍然在31%左右。
下面,通過梳理上述市場數據可以看出,影響煤炭市場的主要原因還是供給側改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壓減過剩產能,目前已經完成今年計劃2.5億噸的80%;
二是276限產政策,由於同時限制了超能力、違規生產等行為,因此壓減產量不僅是16%,初步估算超過了27%即9.8億噸。因此,預測第四季度,煤炭市場將呈現供需雙高局面,這里面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當前進入冬儲煤環節,港口和電廠以補庫存為主;二是先進產能將逐步釋放,煤炭發運量增加,煤炭供需從緊將得到緩解;三是煤炭物流成本增加,太原、烏魯木齊、西安和呼和浩特等鐵路局取消鐵路運輸優惠政策,調增煤炭鐵路運價。但是南方枯水季節,北方港口封航等因素也會導致局部煤炭供應從緊的現象。
第二部分是「十三五」規劃情況,這部分主要從煤炭行業、非化石能源、基礎設施三個方面來分析「十三五」發展。
1、煤炭行業「十三五」展望。由於「十三五」規劃還未公開發布,依據有關能源中長期戰略和行動計劃有關內容,煤炭行業「十三五」時期發展思路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化解過剩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清潔高效發展。
重點任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到2020年產量占95%以上,其中東部不再新建,進一步壓減魯西、冀中、河南、兩淮基地產量;中部減量置換,控制蒙東、晉北、晉中、晉東、雲貴、寧東基地規模;西部穩步新增,優化陝北、神東、黃隴、新疆基地建設。
二是煤炭深加工示范升級,重點建設寧夏寧東、新疆伊犁、內蒙古鄂爾多斯(600295,股吧)和內蒙古呼倫煤化工升級示范基地,到2020年實現煤制天然氣產能300億立方米、煤制油1000萬噸和煤制造烯烴1500萬噸。
三是智能煤礦工程建設,到2020年,將建成10-20個無人采煤工作面和80-100個智能煤礦。
2、非化石能源「十三五」規劃。「十二五」期間,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裝機規模成倍增加,帶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2.6個百分點,2015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占12%,規劃到2020年和2030年分別達到15%和20%,占比增長還是比較快的。下面我們看看這些能源的規劃情況:
核電,目前我國超過一半的省區布局有核電廠,在運機組27台2550萬千瓦,在建及已核准機組25台3203萬千瓦,運行裝機容量世界第四,在建規模世界第一。規劃到2020年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203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核能強國」。
天然氣,隨着西氣東輸四條線路通行,為「煤改氣」創造了條件,2020年天然氣需求預計2900億立方米,2030年達到4800億立方米。
水電,規劃2020年裝機3.5億千瓦,2030年4.0億千瓦,水電將平穩發展。
風電,規劃2020年裝機2.5億千瓦,2030年4.5億千瓦,風電將快速發展。
太陽能,規劃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1.5億千瓦,2030年5億千瓦,太陽能將加倍發展。
另外,生物質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也發展較快。
再次,煤炭行業環境。需要關注存在的問題,正視資源賦存及其下游需求。
3、基礎設施「十三五」規劃。基礎設施作為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的動力源(600405,股吧),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鐵路建設,「十三五」期間,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達3.5-3.8萬億元,建設新線3萬公里。
二是城鎮化建設。未來五年城鎮新增就業5000萬人,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2000萬套。
三是「農業現代化」。規劃到2020年我國農業水利化建設總投資將超過4萬億。因此,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力還存在。
下面,我們對第二部分做個小結,根據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目標,「十三五」期間GDP在6.5%以上,按照能源消費彈性系數0.3,能源需求增速應在2%左右。《中國能源展望2030》也提出「2020年、2030年能源消費總量分別達到48億噸和53億噸標煤」。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煤炭清潔高效發展是最佳途徑和現實選擇,因為即使到2020年、2030年煤炭消費比重規劃下降至60%、49%,煤炭主體地位仍然不會改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需要規模發展,但要實現規模效益,需要其邊際成本低於煤炭清潔發電水平,如果沒有政府補貼或鼓勵性調度等政策支持,棄風、棄光、棄水甚至棄核現象還可能發生。二是根據邊際替代效應,能源消費增速1%,需要22%的清潔能源增長來替代1%的煤炭減少,因此,目前不是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份額競爭問題,在人均能耗沒有達到峰值之前,超低排放等技術革命就可以使得煤炭基於環保約束的劣勢轉變為經濟可靠的競爭優勢。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能源結構調整優化過程中,煤炭健康可持續發展將起到一定的決定性作用。
第三部分:煤炭重點問題探討,從四個層面來介紹,分別是行業層面、企業層面、相關產業和問題解答。
1、行業層面。我們從資源賦存、產能預測和人均能耗三個視角來看。
一是資源賦存,我國查明煤炭資源儲量1.53萬億噸,煤炭占一次能源資源量的94%,而石油和天然氣僅占3.8%,且增產難度大,對外依存度較高。可見,能源賦存結構決定了清潔高效利用煤炭是可行的發展方向。
二是產能預測,目前,我國煤炭總產能57億噸,合規產能46億噸,有效產能38.8億噸,其中:
(1)正常生產及改造的煤礦39億噸,按照276政策有效發揮32.8億噸;(2)在建煤礦15億噸(8億噸未經核准),通過完成核准和減量置換將發揮新增6億噸(3億噸未核准減量置換)。(3)停產煤礦3億噸。
三是人均能耗,根據主要國家的人均能耗趨勢圖,英、法、德、日、美等發達國家均出現了人均能耗峰值,其中美國為12.2噸標煤、英國為5.8噸標煤、德國為6.8噸標煤,均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法國和日本出現在本世紀初分別為6.0和5.9噸標煤,中國和韓國人均能耗峰值均未出現,其中韓國已經超過8噸標煤,而我國目前僅為3.1噸標煤,規劃到2030年達到3.9噸標煤。所以從能源需求側來看,人均能耗還有增長空間。
2、企業層面。煤炭企業應該堅持協調發展,拓寬產業合作領域,從內部競爭向合作發展轉變,催生新的增長點。下面我從這三個發展方向談一些建議:
首先,通過減法實現脫困發展。要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實施減量置換,淘汰落後產能,發揮先進產能。同時,依據國辦發〔2016〕45號和國發〔2016〕19號,探索混合所有制、PPP合作、債轉股等方式,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
其次,推進煤電聯營和煤電一體化。有兩個途徑:一是產業鏈深度融合,依托資源型城市搞煤電網一體化運營,煤電企業融合發展、統一規劃、聯合運營。二是以新電改為契機,實施園區型售電主體直接交易,煤炭企業參與售配電業務,建設區域微電網,建立基於合約關系的運行模式。
再次,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方面也有兩個途徑:一是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目前全國超低排放機組達到8400萬千瓦,應該加強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電價支持政策,盡快推進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二是低階煤分質梯級利用,我國低階煤資源儲量超過55%,低階煤經過中低溫熱解可以轉化為高熱值的潔凈煤,進而耦合IGCC或循環硫化床發電。在熱解過程中還能從低階煤中提取煤焦油和煤氣,其中煤氣可經深加工提取出氫氣和清潔燃料液化天然氣,煤焦油可經加氫改質制取柴油和石腦油,從而達到煤-油-氣-電-化多聯產。建議推進工程示范,真正實現切合中國國情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3、下游產業。
一是電力行業,根據相關研究報告,我國火電裝機已達到10億千瓦,接近峰值並出現過剩,根據規劃平均每年新投產機組5500萬千瓦。
二是鋼鐵行業,粗鋼產能已壓減計劃(1億—1.5億噸)的80%。
三是建材行業,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產國,國家擬淘汰水泥熟料過剩產能4億噸,平板玻璃1.8億重量箱。
四是煤化工行業,傳統煤化工已接近飽和,煤制油、煤制氣等現代煤化工發展較快,但還面臨技術、環保、碳排放等方面的問題,短期內難以大規模發展。
4、問題解答。下面我結合一開始給大家提的問題通過上述內容進行一個梳理。
前面的問題是澳大利亞、印尼、俄羅斯和南非這個四個國家的產能過剩問題卻沒有出現我國這樣的境況,這個問題通常可以用M2、GDP、CPI之間的關系導致的人民幣貶值壓力的道理來解釋,也可以用美元超發卻獲得全球稀釋的市場理論來解答,但是我們通過追蹤和分析大量數據得知,我國煤炭市場具有以下兩個特征:一是封閉市場,即煤炭供需均有自給自足方式的內部調節;二是產業鏈條,即煤炭作為工業原料和燃料對社會終端產品消費形成鏈式效應。因此,我國煤炭市場是一個復雜系統,具有耗散結構特征,市場運行屬於遠離平衡態的自組織演化過程。
我們通過建立大數據並運用數據挖掘工具對煤炭價格影響因子進行分析,發現彼此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而且煤炭價格彈性系數遠大於1,所以,我們得出結論:煤炭價格對供需失衡較為敏感。那麼我們的政策和工作就應該通過多措並舉保障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但是,就現狀來看很難達到,因為「去產能、保供應、穩價格」的目標就是屬於一個復雜結構,不能一蹴而就,比如我們能看到:2016年側重去產能和保供應,市場表現出政策市與消息市在共同跳舞,節奏就是價格波動;2017年側重保供應和穩價格,市場表現出產、運、需資源在配置漫步,動力即是市場修復。
那麼如何能夠做到最優,還需要注意兩個事項,一是政策方面,目標和工具的不協調可能導致傳導機制失效問題;二是市場方面,煤炭產業鏈間的契約缺失導致的槓杆效應。所以,我們要深入調研塑造市場理性發揮的政策環境,同時,保障煤炭長協合同的有效執行。
總體來看,供需關系是價值規律的體現,煤炭只有回歸合理價值空間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由於時間關系,這個問題我就不展開了,最後做一個總結:2017年,發達國家金融緩慢趨穩,新興國家將通過共生經濟構建命運共同體。我國經濟增速將穩中有升,煤炭下游產業仍然過剩,通過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效果顯現,煤炭行業將由政策主導轉換為市場調節,煤炭供需將處於緊平衡狀態。
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