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
負責電網穩定的監管機構指出,隨著美國資料中心用電需求上升,在極端情況下,今年冬天出現大範圍停電的風險正在上升。北美電力可靠性公司 (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rp., NERC) 周二 (18 日) 發布冬季評估報告,內容顯示,與去年冬天相比,電力消耗量已增加 20GW,而 1GW 約莫是一座核電廠的典型規模。
美股雷達
Alphabet 旗下 Google 周五 (14 日) 宣布,將投資 400 億美元在德州興建三座新的資料中心,繼續砸錢提升人工智慧 (AI) 算力。這筆投資將持續到 2027 年,三座資料中心的其中一座位在德州狹長地帶的阿姆斯壯郡 (Armstrong County),另外兩座則位於西德州阿比林 (Abilene) 附近的哈斯克爾郡 (Haskell County)。
美股雷達
全球最大鈾供應商 Cameco (CCJ-US)股價週二 (28 日) 暴漲逾 21%,係因美政府宣布與該公司及 Brookfield 合作,啟動一項規模高達 800 億美元的夥伴計畫,加速建設全美西屋 (Westinghouse) 核反應爐的建設。
美股雷達
OpenAI 公司周一 (27 日) 表示,美國若想在人工智慧 (AI) 競賽中保持領先中國的地位,就必須大幅加強對新發電能力的投資,並建議每年應新增 100GW(gigawatt) 發電量。近幾個月來,身為 AI 新創的 OpenAI 陸續簽署多項雄心勃勃的基礎建設協議,這些計畫將需要龐大的電力供應。
美股雷達
Google (GOOGL-US) 宣布與 NextEra Energy 達成協議,將購買位於美國愛荷華州的杜安阿諾(Duane Arnold)核電廠所產生的電力,用以支援其數據中心營運。杜安阿諾核電廠於 2020 年因經濟因素及風暴損毀而關閉,運轉長達 45 年,如今在清潔能源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計劃於 2029 年重新啟用,前提是能獲得相關監管批准。
A股港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於 10 月 25 日向世界分享了中國「人造太陽」項目的最新進展,她指出該裝置預計將在 2027 年竣工,並有望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實現聚變發電的裝置。據陸媒《財聯社》報導,這項被稱為「BEST 項目」(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的工程,正標誌著核聚變發展前景逐漸清晰。
國際政經
美政府周一 (29 日) 宣布一項旨在扭轉煤炭使用下滑趨勢的政策,計劃擴大聯邦土地上的煤礦租賃範圍,並投入數億美元資金補助煤電廠升級與延後汰換。美國內政部長 Doug Burgum 表示,該部門將釋出 1,310 萬英畝(約 530 萬公頃)的聯邦土地供煤礦租賃,涵蓋北達科他、蒙大拿與懷俄明州,這個面積是川普先前簽署重大法案中所釋出的三倍以上。
美股雷達
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 · 萊特(Chris Wright)周四 (25 日) 表示,鑑於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等用電需求爆發,聯邦政府正要求多數即將退役的燃煤電廠延後關閉,以確保電力供應穩定。萊特指出,部分燃煤電廠即使已有數十年歷史,也將延緩關停;政府更已準備動用緊急權力、依據《聯邦電力法》(Federal Power Act),強制命令電廠延長運作,以維護電網彈性與供電安全。
美股雷達
丹麥離岸風電開發商 Orsted 的「Revolution Wind」計畫日前因川普政府於 2025 年 8 月 22 日發出停止施工令而中斷施工;但美國聯邦法官 Royce Lamberth 周一 (22 日) 裁定,川普政府無權令該案停工,Orsted 可恢復在羅德島外海的工程。
美股雷達
鈾礦股周一 (15 日) 大漲,川普政府的最高能源官員表示,美國應該考慮提高鈾礦的戰略儲備,以緩解俄羅斯供給威脅,並提高對核能發電長期前景的信心。美國能源部長 Chris Wright 周一的發言,凸顯在能源需求驟升之際,川普政府計劃提倡核能使用。
美股
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周二 (9 日) 發布短期能源展望報告(STEO),指出今明兩年美國電力消耗量將創下歷史新高。EIA 預測,2025 年和 2026 年的電力需求將分別增至 4.187 兆千瓦時和 4.305 兆千瓦時,高於 2024 年創紀錄的 4.097 兆千瓦時。
國際政經
知情人士透露,美政府計劃向美國電力公司提供約 20 公噸的鈽,作為潛在的反應堆燃料,而這些鈽來自冷戰時期拆除的核彈頭。他並附上一份概述該計畫的備忘錄草案。此前,鈽僅在短期試驗中轉化為美國商用反應器的燃料。該計畫將貫徹美總統川普今年 5 月簽署的一項行政命令,該命令要求政府停止大部分現有的稀釋和處置過剩鈽的計畫,轉而將其用作先進核技術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