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
國際政經
首批載有被川普課徵高關稅商品的貨輪本周陸續抵達美國洛杉磯港口,其中中國貨運量較去年同期砍半,美國零售業預計商品短缺潮將至。港口高層透露,本周抵美的這批產品成本,比上月暴增了 250%。加州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塞羅卡(Gene Seroka)周二(6 日)表示,本週該港口的貨運量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約 35%,進港船隻從中國進口的貨物也減少了 50% 以上。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稍早宣布兩周內將對藥品課徵關稅,值此之際,數據顯示美國 3 月的藥品進口量激增,且以愛爾蘭為大宗,顯示藥廠正在急忙於潛在關稅生效之前,積極備貨。美國商務部周二 (6 日) 的數據顯示,3 月的藥品總進口金額超過 500 億美元,相當於 2024 年藥品總進口的 20%。
英國與印度周二 (6 日) 達成一項重大自由貿易協定(FTA),降低雙邊多項關稅,並拓展服務市場准入。這是自英國脫歐後最具分量的雙邊貿易協議之一,也是在美國總統川普擴大關稅政策、全球貿易秩序動盪之際,雙方搶先布局經濟安全與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要一步。
外匯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繼上週五一天暴力升值近 1 元,終場以 31.064 元作收單日勁揚 3.07%,今(5)日新台幣持續上攻以 30.910 元開出,飆漲 4.5%,升值逾 1.4 元,2 字頭再現,最高觸及 29.59 元,寫下近 3 年來高點。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五 (2 日) 報導,面對貿易戰對自身經濟造成的壓力,中國近期已悄悄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給予關稅豁免,規模估計達 400 億美元,占 2024 年中國自美進口總額約四分之一。報導指出,一份包含 131 項美國商品的豁免清單近日在中國貿易圈內流傳,包括藥品、工業用化學品等關鍵物資。
美股雷達
路透周二 (29 日) 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已取消本月稍早對美國乙烷 (Ethane) 進口所加徵的 125% 關稅,並將其列入豁免清單,旨在減輕本國石化產業的成本壓力。乙烷是美國頁岩氣開採過程中的副產品,主要用於生產乙烯等重要石化原料。
國際政經
數據顯示,在中美貿易僵局加劇之際,中國採購美國黃豆和豬肉的數量大幅銳減。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 4 月 17 日的一周,中國取消了 12000 公噸的美國豬肉訂單,使得當周總銷量驟降至僅 5800 噸,這一數字是 2025 年迄今為止報告的每周交貨量的最低值,與前一周相比更是暴跌了 72%。
大陸政經
中國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上周六(26 日)發文稱,中國進口車進口量從 2017 年的 124 萬輛持續以年均 8% 左右下行,到 2023 年僅 80 萬輛,2024 年汽車進口 70 萬輛,下降 12%。據《財聯社》周日報導,2025 年 1~3 月進口汽車 9.5 萬輛,較一年前驟降 39%,這是近期少見的第 1 季巨大下滑。
美股雷達
路透周五 (25 日) 報導,根據一份未公開的產業報告,美國若對進口藥品徵收 25% 的關稅,將導致全美藥品成本每年增加近 510 億美元,藥價最高恐上漲 12.9%。報告警告,此舉不僅將增加消費者負擔,也可能削弱美國藥品製造的全球競爭力,甚至影響數十萬出口相關就業機會。
台股新聞
立委今 (25) 日在立法院質詢過程中,質疑部分業者有「中國貼牌」、「洗產地」事宜,聯合再生 (3576-TW) 嚴正澄清,強調公司所有商業交易皆依法合規,從未有任何形式之產地標示造假或不當補助申請,也於 4 月 17 日即已主動函復主管機關國發會,針對所有交易進行完整說明。
美股雷達
廣受關注的即時經濟預測模型、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的 GDPNow(Atlanta Fed GDPNow),從 4 月底開始將依據黃金進口做調整,以修改現行模型經濟預測偏悲觀的問題。GDPNow 是亞特蘭大聯準銀用來追蹤美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模型,因為比官方數據更早發布,而廣受關注。
歐亞股
日本最近陷入米價暴漲的困境,因此開始向韓國進口大米,這是自 1990 年開始統計韓國大米對日出口以來,韓國大米首次出口到日本向普通消費者銷售。最新數據顯示,今年 3 月日本米價較去年同期暴漲 92.1%,創下自 1971 年有紀錄以來的最大升幅,並已連續 6 個月刷新高位,因此開始將目光望向價格相對低廉、品質好的韓國大米。
國際政經
美日關稅談判日前在華府舉行,《朝日新聞》周四 (17 日) 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在跟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會晤時談及日本負擔駐日美軍費用、美國汽車在日銷售以及貿易赤字平衡等三大議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最新表示,將研究如何實現川普想讓更多美國汽車出現在日本道路上的希望。
大陸政經
中國海關周一(14 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貨物貿易進出口達人民幣 10.3 兆元,增長 1.3%,出口 6.13 兆元,增長 6.9%,進口 4.17 兆元,下降 6%。中國進出口增速逐月回升,1 月進出口下降 2.2%,2 月基本持平,3 月增長 6%。
台股新聞
有關美國對等關稅議題,車輛公會最新表態,此已造成產業界相當恐慌,強調「反對貿然調降整車進口關稅」,整車產業鏈及生態系養成不易,呼籲政府「不能毫無準備就自毁長城」。車輛公會已召集各大整車廠,包括國瑞、中華、裕隆、裕隆日產、台灣本田、福特六和和三陽等,以及主要零件廠理監事會員等數十位高階主管共商對策,與會業者代表均甚為憂心台灣汽車產業將淪為犧牲品。
台灣政經
行政院今 (1) 發布新聞稿指出,針對「美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今年特別增加的部分,包括認為台灣主管機關針對使用美國豬肉場所的查核並不合理,干擾業者營運,影響購買美國豬肉意願等等。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有關美方的意見,各主管機關均會以專業的態度,與美方持續溝通討論。
國際政經
路透周五 (28 日) 援引四位政府和產業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印度正考慮取消對美國液化天然氣 (LNG) 的進口稅,旨在增加美國 LNG 的採購量,同時幫助縮小與美國的貿易順差,這一順差一直是川普的關切問題。美國是印度的第二大能源供應國,雙方都希望為印度這個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提供更多能源,特別是滿足印度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美股雷達
《彭博》周一 (24 日) 報導,受潛在加徵關稅的影響,能源及商品集團摩科瑞 (Mercuria) 估計約有 50 萬噸銅將流向美國,而正常的每月進口量約為 7 萬噸。報導引述大宗商品交易巨頭托克集團金屬業務前聯席主管賓塔斯的話說,大量銅被運往美國,可能將銅價推至歷史新高,並可能導致最大消費國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出現銅供應嚴重短缺。
國際政經
根據路透周三 (19 日) 報導,歐盟將於 4 月開始收緊鋼鐵進口配額,進一步減少進口量 15%,以防止便宜鋼鐵湧入歐洲市場,這一措施旨在應對美國政府對鋼鐵產品徵收新關稅的影響。此舉也反映歐盟對於維護本地鋼鐵產業競爭力的關切,尤其是在面對來自亞洲和其他地區的競爭,以及高漲的能源成本。
國際政經
路透周三 (12 日) 報導,隨著烏克蘭受到俄羅斯攻擊對其能源基礎設施的影響,該國計劃透過德國、希臘、立陶宛和波蘭的液化天然氣 (LNG) 終端進口大量美國天然氣。烏克蘭國家天然氣運營商表示,預估在今年 4 月至 10 月間進口至少 4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