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
台股新聞
勞動部即將在本周 5(26 日) 舉行基本工資審議會,決定明 (2026) 年最低工資是否調漲,有勞團喊最低工資調漲 4%、專家估漲 3%。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今 (24) 日受訪時表示,今 (2025) 年外部情況很弔詭,經濟雖有成長,但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實際上很辛苦,目前政府在電價調漲已有所體諒,他認為最低工資調漲,考量應更為慎重。
基金
全球貿易格局持續演變,美國關稅對亞洲經濟體的影響日益顯著。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劉培乾今(24)日指出,面對供應鏈移轉、新興貿易聯盟形成,各經濟體正經歷一場深層的結構性轉變。她表示,儘管國際貿易與供應鏈步入日益碎片化的新階段,但這並不意味著亞洲經濟體將變得脆弱,在 AI 與關稅這兩大因素下,它們正展現出超乎預期的適應能力。
台灣政經
副總統蕭美琴今 (23) 日出席「2025 全球產業脈動與海外台灣企業影響力經貿論壇」時表示,台美產業具高度互補性,台廠在美國供應鏈中亦扮演關鍵角色,許多美商公司也加碼布局、投資台灣,台美關係一直都堅實穩固,即便面臨關稅的挑戰,談判團隊依然持續進行對話,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台股新聞
勞動部近期公布最新無薪假統計,受對等關稅影響,截至 9 月中旬,已有 242 家公司受台美關稅影響實施無薪假,人數高達 6,246 人,比起上期,公司、人數皆翻倍成長。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今 (17) 日受訪時表示,中小企業放無薪假是無可奈何,建議政府應對這些無薪假工廠,給予企業所得稅減免或紓困給予 1 年以上的空間。
台灣政經
勞動部今(16)日公布最新無薪假(減班休息)統計,主因受到美國關稅影響,客戶訂單趨保守觀望,甚至延後下單。本次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家數與人數雙雙暴增,其中製造業更是首當其衝,新增人數佔總增人數的 97%,又以金屬機電工業受創最深,在本次通報實施減班休息的佔 231 家,人數達 5,731 人,佔製造業高達八成。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今 (10) 日出席「2025 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賴清德提出台灣國家安全韌性 4 大韌性,也在經濟韌性上強調,面臨國際經濟、地緣政治不斷變動情勢下,政府持續注意中小微型企業,在面對關稅下的嚴峻挑戰,並協助升級轉型,也期盼金融單位能協助企業需求,不能「雨天收傘」,而應共度難關。
台灣政經
近期總統賴清德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台美關稅談判的進度,強調若向阿拉斯加購買天然氣也是基於國安需要,前往投資也在此次關稅談判策略中。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今 (9) 日受訪時回應,阿拉斯加州州長先前曾來台訪問,另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曾到國外參加相關論壇,這部分潘孟安也已經公開向國人報告。
台灣政經
工業總會今 (2) 日公布發布「2025 工總白皮書」,工總副理事長陳進財指出,今年對產業而言,無異是驚滔駭浪的一年,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談判和 232 條款調查,巨大變動已造成了產業界的傷害。陳進財表示,他憂心近期 PMI 續跌,加上無薪假擴散,呼籲政府應設防禦措施因應,協助中小型企業轉型及融資輔助。
台灣政經
工總於今 (2) 日發表 2025 建言政策白皮書,據工總調查,目前有過半產業界認為,產業面臨最大挑戰是缺工、減碳政策、國際經貿、能源政策及產業轉型等 5 項議題。工總建議政府可從「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協助業者因應新局下進出口的挑戰」、「務實解決全面缺工問題」及「檢討能源政策,並穩定工業電價」四大當務之急施政,以振興經濟,發展民生。
台灣政經
為呼應民眾需求,行政院內閣進行小改組,今 (28) 日由行政院長卓榮泰率新內閣團隊亮相,共有 16 名正副首長異動換將,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將回任經濟部擔任部長。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今日透露,準部長龔明鑫態度很積極,已邀工商團體於下周一 (1 日) 面對面溝通,他會向甫上任的龔部長說明關稅未定,當前產業現況及廠商接單困境。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今 (25) 日表示,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我國農業,政府提出「180 億元農漁產業支持方案」,從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 3 大面向及六大措施,盼強化台灣農業體質與韌性,讓農民更幸福、消費者更安心、讓農業更永續發展。
台灣政經
近期外傳,我國與美國在對等關稅內容曝光,指稱台灣為爭取關稅優惠,提出市場開放、投資及採購等多項承諾在 4 年內赴美投資 2,500 億美元,範圍包括農產品、汽車及相關產品領域。總統賴清德今 (23) 日晚間表示,目前正值台美關稅談判期間,未經證實的報導應避免,否則會給後續的談判帶來困擾。
台灣政經
近期美國對外實施新關稅,為避免外國貨品經由我國自由貿易港區違規轉運出口,以規避高額關稅,交通部航政司今 (22) 日表示,已研擬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修正草案,擬將貨物產地通報及產地標示不實的違規行為,將比照貿易法,將最高罰鍰提高至 300 萬元,以維護我國產業利益及經濟安全。
台股新聞
美國從本 (8) 月 7 日起,對台輸美商品實施 20%+N 疊加關稅,高於日、韓等國,產業界憂心恐傷台廠出口競爭力。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今 (20) 日表示,他擔憂的除了不利於產品價格出口,更可能發生台廠將研發中心外移、人才也留不住,建議政府應積極爭取取消疊加關稅、降低匯率,讓關鍵核心製程務必根留台灣。
台股新聞
為協助產業因應對等關稅,經濟部盤點相關計畫給予產業支持,加上產業界期盼對等關稅 20%+ 疊加稅率還能往下調。經濟部今 (14) 日表示,行政院已通過強化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修正草案,預算匡列上調至 5,900 億元,增加的 200 億元,將針對嚴重受衝擊的業者,補助其海外參展經費、研發補助等產業支持額度。
台股新聞
針對美國近期對我國加徵 20%「對等關稅」及其疊加計算後,對產業造成衝擊。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今 (13) 日表示,台灣產業主體以中小微企業為核心,高度依賴外銷訂單,不僅產業供應鏈造成龐大壓力,也牽動就業市場,他提出四大建議,包括組成國家隊爭取訂單、比照疫情補貼業者及勞工生計等。
台股新聞
美國對於本 (8) 月 7 日對我國實施對等關稅,在現有最惠國待遇之上再疊加 20%。工業總會今 (12) 日表示,此次 MFN+20% 關稅將削弱台灣產品價格競爭力,使供應鏈調整的壓力加劇,對工具機產業來說,衝擊可能更甚於 COVID-19 疫情期間,是產業 40 多年來處境最慘烈的一次。
台灣政經
美國自本 (8) 月 7 日實施最新「對等關稅」,再加上既有稅率形成「疊加關稅」,對產業影響甚鉅,如傳產及農漁產品影響最深,如外銷蝴蝶蘭,輸美關稅從 0 跳到 20%,還需加原稅率 5%,令產業炸鍋。對此,工商業界今 (11) 日表示,觀察疊加看來無法避免,政府忙關稅談判,對企業多項補助,但情況仍不明下,恐緩不濟急,中小企業勢必會更加辛苦。
台股新聞
外界關注美國對台灣對等關稅是否為疊加處理,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今 (9) 日證實,除了歐盟以外,各國關稅皆採疊加計算,台灣是既有稅率再加 20% 暫時性關稅稅率。對此,工商協進會今 (9) 日表示,政府需公開說明,幫助產業釐清關鍵資訊,並提出四點建議,盼協助企業穩健因應關稅議題。
台灣政經
面對美國對台灣 20% 關稅生效及對半導體、晶片徵收 100% 關稅,經濟部今(7)日積極展開雙軌因應行動,一方面召開半導體業界座談會,另一方面全面啟動「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自即日起受理申請,協助產業強化韌性、穩定營運,其中提供中小企業最高 6,000 萬元、非中小企業最高 1 億元的保證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