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退休





    2025-11-15
  • 美股雷達

    沃爾瑪 (WMT-US) 周五 (14 日) 宣布,執行長 Doug McMillon 將於明年初退休,由沃爾瑪美國區總裁暨執行長 John Furner 接任,這是美國零售業近期一連串領導層變動的最新案例。59 歲的 McMillon 將於明年 1 月 31 日正式退休,但會繼續擔任公司顧問至 2027 年 1 月 31 日。






  • 2025-11-13
  • 根據《彭博》周三 (12 日) 報導,美國亞特蘭大聯準銀行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 總裁波斯提克 (Raphael Bostic) 宣布將於任期屆滿後退休,並警告當前通膨仍是經濟面臨的「更明顯且迫切風險」,呼籲在達成 2% 通膨目標前,聯準會 (Fed) 應維持利率不變,以免過早寬鬆引發新一輪物價壓力。






  • 2025-11-11
  • 「股神」巴菲特周一 (10 日) 寄出卸任波克夏 (BRK.B-UW) 執行長前的最後一封致股東信,未來只剩「感恩節信」可再見證股神幽默而機智的文筆。他以價值投資哲學為人津津樂道,而他面對市場崩盤時的投資方法可以歸納為三個原則。巴菲特所職掌的波克夏 (BRK.B-US),自 1965 年迄今複合年成長率達 19.9%,幾乎是標普 500 同期表現的兩倍,Investopedia 報導,以下是他的三大原則。






  • 美股雷達

    美國投資傳奇巴菲特(WarrenBuffett)近日致信股東與家族,表示將持續保留「大量」的波克夏 (BRK.A-US) A 類股票,直到市場對即將接任執行長的阿貝爾(Greg Abel)感到放心為止。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巴菲特在週一致股東與三位子女的信中寫道:「這樣的信任建立不會花太久時間。






  • 2025-11-06
  • 國際政經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前眾議院議長、民主黨重量級政治人物裴洛西 (Nancy Pelosi) 周四 (6 日) 表示,將不再尋求 2026 年國會連任,結束長達近 40 年的國會生涯。現年 85 歲的裴洛西為史上首位女性眾議院議長,以強大立法動員能力與鮮明執政風格聞名,是美國政壇近代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2025-11-03
  • 鉅亨新視界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文在 10 月 28 日對外公開,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其中提到「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發展銀髮經濟」。最近幾年,越來越多航空公司也開始針對老年人這一客群,推出專屬航空和旅遊商品,而新一屆「銀髮族」的出行習慣,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 2025-10-29
  • 台股

    歡慶重陽節的同時,處於「缺工潮」時代的中高齡勞工,根據 yes123 求職網最新「熟齡勞工生活困境調查」結果顯示,逾三成已退休族被迫重返職場,7 成是因退休準備金不足,而熟齡勞工預估應準備的退休金,平均高達 2,665 萬元。然而平均達成率僅有 23.8%,專家建議若 60 歲退休、活到 80 歲計算,20 年約需 639 萬元的「平價版」較易達成。






  • 2025-10-28
  • 專家觀點

    三年前,文彥辭去了科技公司十年的穩定職,轉身成為自由接案者。他擅長品牌行銷與內容企劃,旺季月收十五、六萬,淡季卻只剩三、四萬。剛開始的他享受彈性與自由,直到收入曲線像心電圖一樣起伏,焦慮才慢慢滲入生活。某次市場重挫,文彥看著手中 ETF 跌了兩成。






  • 2025-10-23
  • 專家觀點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轉換跑道、短暫休息、甚至因為家庭需求暫時離開職場,早已是現代人生的一部分。但每一次的中斷,總會讓人心頭一緊:「我的勞保年資會不會因此斷掉?過去的努力是不是都將歸零?」勞工保險,是多數人退休後最穩定、最基本的安全支柱。可惜許多人因為不了解制度設計,在職涯空檔期急於「補保」,反而誤踩陷阱、讓原本受保障的年資面臨取消風險。






  • 2025-10-15
  • 專家觀點

    退休金怎麼領,決定你未來的生活品質退休,看似遙遠,其實比想像中更快到來。許多五十歲以上的上班族,開始檢視自己的勞退帳戶。有人問:「我的帳上幾十萬能一次領嗎?」有人說:「我想每月領,像薪水一樣安心。」也有人選擇放著不動,因為「怕領錯、怕課稅、怕後悔」。






  • 2025-09-25
  • 基金

    退休準備不該等到臨近退休才開始思考,而應在不同人生階段逐步落實的財務目標,基金平台「鉅亨買基金」今 (25) 日特別針對年輕族群、中壯年族群以及銀髮族三大族群,提出因應不同階段需求的投資方向。鉅亨買基金表示,年輕族群應善用時間累積成長,中壯年族群需平衡責任與資產增值,退休族則應以高品質債券守護資產並確保現金流。






  • 2025-09-01
  • 專家觀點

    台股這一波最吸睛的焦點,莫過於台積電穩穩站上千元大關。股價頻頻刷新歷史新高,不僅推升加權指數一路上攻,也帶動「千金股俱樂部」快速擴編,檔數直逼 25 檔。市場熱度之下,投資人一方面驚嘆台股能量,一方面卻也感受到高價股操作的門檻與壓力。台積電個股期,擬每跳動改 1 元尤其台積電自從上千元之後,因在期現貨 1 檔跳動 5 元的報價制度,對加權指數產生了顯著影響。






  • 2025-08-29
  • 專家觀點

    隨著台灣即將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將突破兩成,退休族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退休金與儲蓄的進場,帶動市場活絡,但也暴露了許多高齡投資人普遍存在的盲點。對於已無穩定薪資來源的族群來說,投資的核心不只是追求報酬,而更應聚焦於風險控管與資產配置。






  • 2025-08-27
  • 專家觀點

    父母的退休焦慮,子女的無形壓力37 歲的小傑,是家中長子,在科技公司工作。表面上他的人生正逐步走上軌道,剛買了新房,背負房貸和車貸,生活雖然緊繃,但也算安穩。可真正壓在他心裡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的退休生活。小傑的父親今年 67 歲,過去是高中老師,也因此有每月 52000 元的退休金可領,母親多年當家管,靠零工和 200 萬存款支撐開銷,名下還有一間桃園三房公寓。






  • 2025-08-26
  • 專家觀點

    今年以來,新台幣一路狂升、美元走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是開始規劃出國旅遊,就是想趁著「美金便宜」把錢轉去海外,甚至直接把台股部位搬到美元市場。這樣的想法看起來合理,畢竟台美資金與產業鏈本來就緊緊相扣,很多人直覺會覺得美元跌就是台幣升,美元強就是台幣弱。






  • 2025-08-22
  • 專家觀點

    67 歲的陳媽媽告訴女兒:「我不想當你們的負擔,也不想老了還孤單一人,養生村不錯,至少有人照應、有人聊天。每天三餐有人煮,早上有太極課,下午還能跟鄰居一起下棋,環境比舊家還好,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退休生活?」這樣的話,你我是不是也聽過?聽起來確實令人嚮往。






  • 2025-08-16
  • 國際政經

    隨著越來越多美國人探索海外生活的可能性,對數位遊牧簽證、黃金簽證及退休簽證的線上搜尋量急劇上升。根據《富比士》報導,專注於投資居留與入籍業務的顧問機構 Global Citizen Solutions(GCS)指出,這一趨勢正在加速,五年前,美國客戶僅佔其客戶群的五分之一,如今已接近一半。






  • 2025-08-01
  • 美股雷達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出售了他在橋水的最後剩餘股份,並退出了公司董事會,結束了 10 多年前開始的領導層換屆過程。報導稱,橋水基金回購了剩餘股份。此外,汶萊主權財富基金也以 10 億美元,取得了橋水 20% 的股份。






  • 2025-07-23
  • 專家觀點

    林先生今年剛滿 51 歲,在外商科技公司擔任資深工程總監。月薪 20 萬,加上股票分紅與績效獎金,年收入輕鬆落在 400 到 500 萬之間,從外界看來,他是許多人羨慕的中年勝利組,房貸早已清償,孩子也即將出國念書,生活幾乎沒有太多經濟壓力。






  • 2025-07-22
  • 專家觀點

    X 世代的阿強,現年 45 歲,每天早出晚歸,擠在台北捷運人潮中,腦袋卻從沒閒下來過。他一邊為 15 歲的兒子安排未來的升學計畫,一邊還要思量老爸老媽自己準備的醫療費有沒有準備夠,這幾年自己退休金帳戶的數字近乎原地踏步,因此有深深不安全感。「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成了他多年來咬牙硬撐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