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
台股新聞
裕日車 (2227-TW) 今 (19) 日召開法說會時指出,2026 年會有國產車小改款上市,也正在計劃引進一款歐規全新進口車款,而新的進口車尤其美規,若台美關稅談判確定後,也不排除會盡量引進。裕日車今年前 10 月 NISSAN 和 INFINITI 總銷售僅 10,644 台,年減 35.2%,裕日車坦言,除受總體市場關稅變動影響外,也因日產母廠轉型、新產品銜接時程等問題,使整體銷售受一定影響。
歐亞股
《路透》周二 (18 日) 獨家報導指出,由於安世半導體 (Nexperia) 供應鏈持續受阻,日本汽車大廠日產汽車 (Nissan) 將在下周再次削減九州工廠的產量,影響規模約 1,400 輛,顯示晶片短缺問題仍未完全緩解。知情人士透露,這項新一輪調整將波及 Serena 休旅車,以及北美稱 Rogue、在日本當地稱 X-Trail 的 SUV 車款。
台股新聞
裕日車 (2227-TW) 今 (11) 日公告,由於台灣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且汽車產業處電動化和智慧化轉型趨勢,董事會通過經營團隊人事調整,將由李昌益出任裕日車副總經理職務,於 11 月 16 日正式生效。據悉,李昌益曾任職森那美起亞汽車總裁、Mazda Taiwan 總經理、Audi Taiwan、福特六和汽車等。
歐亞股
日產汽車宣布,已同意 970 億日元(6.3 億美元)的價格,將位於橫濱的全球總部出售給由香港上市汽車零件製造商敏實集團 (00425-HK) 團支持的一個財團。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這起收購由私募股權巨擘 KKR 旗下日本不動產部門 JR Management 管理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主導,敏實集團則為其背後金主。
歐亞股
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汽車 (Nissan) (7201-JP) 因荷蘭晶片供應商恩智浦 (Nexperia) (NXPI-US) 供貨中斷,決定下週起縮減旗下暢銷休旅車 Rogue(在日本與英國稱為 X-Trail)的生產量。這起事件是近期圍繞恩智浦的外交爭端所引發的最新連鎖反應。
安世半導體事件持續發酵,日產汽車和梅賽德斯 - 奔馳均在周三(29 日)對汽車半導體供應危機加劇的狀況發出警告。歐洲、美國和日本的汽車協會已經對晶片供應危機發出警告,還有巴西官員稱,若晶片供應短缺持續,部分汽車製造商將暫停在巴西的業務。在周三正式開幕的 2025「日本移動展」(原東京車展)上,日產和梅賽德斯 - 奔馳的高層也對汽車晶片供應問題給出了更新。
歐亞股
據《路透》報導,日產汽車 (Nissan Motor) 周二 (16 日) 表示,將關閉其位於美國加州與巴西聖保羅的設計中心,並縮減在英國倫敦與日本的業務,作為其全球設計組織重整的一部分。這家日本車廠表示,此次重組預計在 2025 會計年度結束前完成,目的是簡化設計業務。
歐亞股
根據《日經》周二 (16 日) 報導,日產汽車 (Nissan) 因電池採購延誤,下修新款 Leaf 電動車 9 月至 11 月的產量計畫,幅度超過一半。《日經》指出,電池供應問題來自日產旗下關係企業的產能不如預期,迫使公司調整生產規劃。新款 Leaf 預計年底前上市,目標在美國與日本市場銷售。
A股
隨著中國新能源車駛入智慧化發展階段,全球車廠競爭格局再度發生改變。各車廠發布的終端銷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汽車銷量前十名中,除了豐田、福斯以超過 400 萬輛銷量穩坐冠、亞軍,其餘 8 家車廠排名均有調整。據《第一財經》周三(27 日)報導,比亞迪 (002594-CN) 、吉利 (00175-HK) 兩家中國車廠的排名上升,首次超過本田、日產兩大日系巨頭,躋身全球前十大車廠。
歐亞股
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週三(30 日)宣布,將於 2026 年 3 月前關閉其位於墨西哥的 Civac 工廠。這是日產全球工廠重組計畫中的一項重大措施,象徵其持續推動產能削減與營運效率提升。根據《路透》報導,日產計畫將 Civac 工廠的生產線整併至位於墨西哥的 Aguascalientes 綜合廠區,並預計於本會計年度內完成整併工作。
歐亞股
日本汽車大廠日產(Nissan)正處於經營困境的風暴中心,近日傳出正與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 (2317-TW) 洽談合作,計畫共同使用其位於神奈川縣的追濱工廠。此消息若成真,不僅可能為日產的重組計畫帶來轉機,也將是鴻海進軍電動車(EV)製造領域的關鍵一步,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歐亞股
《路透》周一 (7 日) 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日產汽車 (Nissan) 正與台灣鴻海 (富士康 / Foxconn)(2317-TW) 協商,考慮開放旗下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大型工廠「追浜廠」(Oppama) 供鴻海生產電動車,藉此避免該廠關閉。
歐亞股
日產汽車計劃發行價值 1500 億日元(約 10.4 億美元)的可轉換公司債,以協助新任執行長艾斯皮諾(Ivan Espinosa)推動重整。日產 7 日發布聲明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投資新產品與新技術,例如電動化與軟體定義車輛。彭博 5 月報導,日產明年將面臨巨額貸款償還壓力,目前正尋求透過舉債及出售資產籌集逾 1 兆日圓,以維持營運正常。
台股新聞
《路透》引述《日經新聞》週日(6 日)報導指出,日產汽車(Nissan)正與台灣鴻海 (2317-TW) 科技集團,洽談電動車合作計畫,若成真,有望挽救其位於日本神奈川縣的追濱工廠免於關閉。根據《路透》報導,日產位於神奈川縣的追濱工廠現有約 3,900 名員工,一直是陷入困境的日產重組計劃的潛在整合目標,但若在該其閒置的裝配線上生產鴻海品牌電動汽車,則可以保住這些工作崗位和供應商網路。
歐亞股
根據《路透》周一 (30 日) 取得的內部郵件與公司文件,日產汽車 (Nissan) 近日已要求部分英國與歐盟地區的供應商延後付款,以紓解短期資金壓力。此舉反映這家飽受銷售下滑與車型老化困擾的日本車廠,正加速削減成本並保存現金,努力穩住動搖的財務狀況。
歐亞股
全球汽車零組件產業近期波濤洶湧,曾位列全球第七大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的馬瑞利 (Marelli),於本月再度在美國特拉華州地區破產法院啟動自願破產法第 11 章程序,以全面重組其高達 6500 億日元的長期債務。這已不是馬瑞利首次申請破產保護,其曾於 2022 年依據日本《民事再生法》提出申請。
台股新聞
裕日車 (2227-TW) 今 (21) 日召開法說會時直指,今年國內車市下滑,年減約 11.4%,關稅議題使購車意願趨緩,而中國轉投資事業中,東風日產推出首款新能源車,市場反應優於預期,但當地市場競爭激烈,後續仍有待觀望。受到部分法規調整影響,裕日車停售的車型有 JUKE、LEAF、ALTIMA 和 Q50,裕日車指出,持續推出特仕車及新年式車款、提升品牌形象。
台股新聞
裕隆 (2201-TW) 今 (21) 日召開法說會,對於台美關稅談判中,各界高度關注進口車關稅調降或是降貨物稅等方向,裕隆回應,目前看來「政策影響會有一定幅度」,且買方觀望政策變化的氣氛濃厚,預估今年總車市規模會較去年的 45.7 萬台減少。
日產汽車公司放棄了在日本福岡建立電池廠的計劃,以集中資源和資金來拯救日益加深的財務危機。日產去年底宣布,計劃投資 1530 億日元(約 10 億美元)在北九州興建新工廠,專門生產電動車常用的磷酸鐵鋰電池。不過,日產發言人週五 (9 日) 表示,這項計劃已被取消,理由是為了「投資效率」。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日產汽車希望未來與新事業夥伴的合作中,能直接參與新車開發和上市,而非只擔任代工廠的角色。日產與本田汽車的交易案告吹之後,替鴻海 (2317-TW) 的合作打開了大門。不過,日前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願意透過 CDMS 商業模式,與日產及其他日本車廠合作,並證實已與日產大股東雷諾汽車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