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
德國車廠奧迪周一 (17 日) 跟工會就一項裁員計畫達成共識,將於 2029 年前在德國裁員約 7500 人,以降低成本並提高競爭力。與此同時,奧迪未來五年將向德國工廠投資 80 億歐元(約 2925 億台幣),用於技術創新和生產線升級,原本在其他國家生產的車款有望回流德國生產,並將在德國巴伐利亞 Ingolstadt 廠增加一款全新電動車款,以進一步推動電動化轉型。
國際政經
汽車電動轉型最積極的歐洲,突然踩剎車,宣布將給予汽車製造商三年緩衝期,以落實原定今年須達成的減碳目標,歐洲車廠歡呼,但部分已做好準備的企業強烈不滿,認為該政策是為汽車電動化轉型拖後腿。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將在本月稍晚提出這項針對性修正措施,使汽車產業在 2025 年的排放規定下擁有更大的彈性。
台股新聞
矽力 *-KY(6415-TW) 今 (13)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陳偉表示,第一季因為季節性因素影響,營收估較上季滑落,不過仍可較 2024 年同期成長,2025 年總營收可望成長 2 至 3 成水準。展望今年,陳偉認為,今年營收目標成長 20-30%,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中國內需市場,由於中國政府祭出刺激消費政策,帶動消費性電子與汽車銷售增長,加上自身的第三代與第四季新產品陸續放量,皆有助今年營運。
特斯拉 (TSLA-US) 近期經歷了劇烈的市場波動,市值在一夜之間暴跌 9,000 億人民幣(約 1,260 億美元),令人矚目的不僅是馬斯克的損失,還有一位名為廖凱原的華人投資者的遭遇。根據報導,廖凱原是特斯拉的第三大個人股東,緊接在馬斯克和甲骨文創始人拉里 · 埃里森之後。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11 日) 的社群媒體 Truth Social 發文表示,自己將購買一輛全新的特斯拉,以表達對馬斯克的信心和支持。他在文中稱,特斯拉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汽車製造商之一,但「激進的左派瘋子」正在「非法且合謀地」抵制特斯拉,這一行為是針對馬斯克及其理念的攻擊。
美國傳奇投資人、億萬富翁投資者巴龍 (Ron Baron) 表示,儘管特斯拉 (TSLA-US) 股價大幅下跌,他仍然看好這家電動車公司,並決定繼續持有自己的特斯拉股票。特斯拉的股價在本周一下跌 15%,創下自 2020 年 9 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日產汽車希望未來與新事業夥伴的合作中,能直接參與新車開發和上市,而非只擔任代工廠的角色。日產與本田汽車的交易案告吹之後,替鴻海 (2317-TW) 的合作打開了大門。不過,日前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願意透過 CDMS 商業模式,與日產及其他日本車廠合作,並證實已與日產大股東雷諾汽車接觸。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TSLA-US) 2 月在全球各大市場的銷量不樂觀,中國乘聯分會周一(10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 月特斯拉中國批發銷量為 30,688 輛,較一年前銳減 49%,這也是特斯拉國產以來首次單月銷量跌破 3.1 萬輛(除 2022 年 4 月),寫下兩年多新低。
美股雷達
中國乘用車協會 (CPCA) 周一 (10 日) 警告,馬斯克的政治涉足可能會進一步損害特斯拉 (TSLA-US) 本已下滑的電動車銷量。該協會表示,儘管不關注國際政治,但特斯拉正被部分人視為有政治色彩,這對公司在短期內造成了影響。協會秘書長崔東樹在周一的簡報中指出,作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馬斯克應該努力擁抱 100% 的市場,對所有人保持友善,這樣每個人也會對他友好。
台股新聞
電動車零組件大廠精確 (3162-TW) 今 (10) 日公布 2 月合併營收達 6.29 億元,月增 9.83%,年增 353.98%,在傳統淡季期間創下單月次高的紀錄,精確表示,近來接單頻傳喜訊,今年的營收和獲利成長可期。進入 2025 年後,精確第一季表現超出預期,一開春即接獲新訂單,包括東風嵐圖大 SUV、小鵬 G6 及商用車平台、中創新航和日產汽車 3-6 年的長約訂單,新訂單總額達人民幣 10 億元以上 (約新台幣 45 億元以上)。
台股新聞
汽車傳動系統製造廠和大 (1536-TW) 今 (10) 日公布 2 月合併營收約 4.55 億元,月增 20.55%,年減 7.01%,在傳統淡季期間反而創下 6 個月來高點,和大表示, 隨著客戶群訂單調整,預估 3 月營收將翻正成長,正逐步擺脫去年低迷態勢。
美股雷達
法拉第未來智能電動公司 (FFIE-US) (簡稱「法拉第未來」或「FF」) 今日宣布,將其 A 類普通股的股票代碼從 FFIE 正式更改為 FFAI,變更將於 3 月 10 日星期一生效。此外,公司的期權代碼也將從 FFIEW 變更為 FFAIW。
台股新聞
電子機能材料廠汎瑋材料 (6967-TW) 今 (7) 日公告 2 月合併營收 0.86 億元,月減 10.64%、年增 50.17%,累計今年前 2 月合併營收為 1.83 億元,年增 2.64%。汎瑋表示,營收年增原因在於 2 月工作天數回歸正常,以及 AI 產業鏈需求持續擴大。
台股新聞
加權指數今日開低震盪走低,終場下跌 139.36 點,收在 22576.07 點,成交量縮小至 3501.80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賣超 295.02 億元,投信買超 27.02 億元,自營商賣超 112.06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380.06 億元 ,其中,投信連續五日買超 累計買超金額為 256.4 億 ,外資、自營商則連續 9 日呈現賣超週四美股大幅回檔,三大指數全面下跌,道瓊工業指數重挫 427 點,那斯達克指數與費城半導體指數分別大跌 2.6% 與 4.5%,其中,指標股 (NVDA-US) 輝達大跌 5.7%,(TSM-US) 台積電 ADR 下跌 4.5%,半導體類股普遍承壓,(MRVL-US) 邁威爾跌幅更達 19%,此外,(BABA-US)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發表超強推理開源模型「通義千問 QwQ-32B」,其性能超越 DeepSeek-R1,受到市場關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停對墨西哥與加拿大所有符合《美墨加協定》的商品徵收 25% 關稅,美方也正在敦促烏克蘭迅速停火,以執行相關礦產協議。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股價周四跌逾 5%,此前一位特斯拉多頭分析師預測其股票很快將再下跌,但該分析師對特斯拉的長期前景仍持樂觀態度。Baird 分析師 Ben Kallo 周三將特斯拉標記為「看跌新選擇」。Baird 在認為股票即將上下波動時,會使用「新選擇(Fresh Pick)」的標籤。
台股新聞
加權指數今日開高震盪走低,終場下跌 156.47 點,收在 22715.43 點,成交量縮小至 3490.05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賣超 261.22 億元,投信買超 28.61 億元,自營商賣超 52.73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158.16 億元 ,其中,投信連續四日買超 累計買超金額為 229.38 億 ,外資、自營商則連續 8 日呈現賣超美國經濟數據好壞參半,導致股市早盤低迷,但尾盤買盤湧現,推動主要指數上漲,ADP「小非農」報告顯示 2 月新增就業人數僅 7.7 萬,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15 萬,不過,ISM 非製造業指數則從 1 月的 52.8 上升至 53.5,優於市場預估的 52.5,市場對此數據反應正面,加上川普政府同意延後部分汽車關稅措施,帶動汽車類股上揚,最終美股三大指數均收高。
美股雷達
美國希望印度在兩國擬議的貿易協定中取消汽車進口關稅,但印度對於立即將此類稅率降至零持謹慎態度,儘管正在考慮進一步的減稅措施。據路透社消息,印度的高汽車關稅將成為雙邊貿易協定正式談判中的一個焦點。這為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 (TSLA-US) 的進入鋪平了道路,特斯拉正準備在印度推出其產品。
台股新聞
加權指數今日開高震盪,終場上漲 275.02 點,收在 22871.90 點,成交量縮小至 3604.19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賣超 140.70 億元,投信買超 33.22 億元,自營商賣超 50.68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158.16 億元 ,其中,投信連續三日買超 累計買超金額為 200.77 億 ,外資、自營商則連續 7 日呈現賣超美烏計劃於週二簽署礦產協議,美期指隨之反彈,然而關稅戰全面爆發,導致道瓊工業指數再度暴跌超過 670 點,累計兩個交易日跌幅逾 1,300 點,美國總統川普對來自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徵收近百年來最大規模的新關稅,進一步加劇市場動盪。
台股新聞
國內機車市場前 2 月買氣回溫,總銷量 102691 台,年增約 11%,包括三陽、光陽和山葉前三大品牌皆成長,又以光陽年增幅超過 20% 較大,光陽表示,RTS R 165 訂單爆量,正在提升產能、全力消化訂單,而旗艦電車 Ionex MiG 9 也正式進入量產準備階段。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股價 3 月開局與 2 月一樣:一路下跌。在執行長馬斯克入主川普白宮的第一個完整月分,他的電動車公司股價暴跌 28%,為 2022 年 12 月以來的最大跌幅。馬斯克上周末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之後,特斯拉股價仍繼續下跌,他表示,只要「執行力出色”,特斯拉「5 年內上漲 1000% 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