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
美股雷達
超微 (AMD-US) 今 (20) 日宣布攜手韓國 ADAS 軟體業者 STRADVISION,將 STRADVISION MultiVision 感知軟體在第 2 代 AMD Versal AI Edge 系列 VEK385 平台上運行,共同推進汽車感知技術的發展,並在 CES 2026 發表。
美國科技媒體《Wccftech》周二 (18 日) 報導指出,近期持續的 DRAM 供應短缺正快速波及顯示卡市場,GDDR 採購成本已進入上行通道。輝達(NVDA-US) 、超微半導體 (AMD-US) 兩大顯示卡廠商均確認,因 GDDR6、GDDR7 模組價格上漲,顯示卡也有漲價計畫,其中超微更傳出將啟動第二次漲價,具體時間待定。
據《Investing.com》報導,花旗銀行 (Citi) 周二 (18 日)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半導體產業中有一檔股票脫穎而出,成為投資人最偏好標的。分析師 Christopher Danely 指出,整個產業的投資部位「幾乎大家都一樣」,但超微半導體 (AMD-US) 目前最受青睞。
在全球雲端人工智慧 (AI) 伺服器投資加速下,台積電 (2330-TW)(TSM-US) 成為最大受惠者。瑞銀最新研究指出,每 1GW 伺服器建置可替台積電帶來約 10 億至 20 億美元收入,約占其 2025 年預估營收的 1% 至 1.5%。
美股雷達
《CNBC》周三 (12 日) 報導,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在接受節目《Squawk Box》訪問時表示,面對外界質疑大型科技企業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的巨額投資,她認為這不是一場豪賭,而是「正確的賭注」。受此鼓舞,超微 (AMD-US) 盤中股價一度飆升 10%,截稿前上漲 9.82%,每股暫報 260.85 美元。
美股雷達
超微 (AMD-US) 周二 (11 日) 盤後股價大漲近 5%,這家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最接近輝達的公司釋出成長藍圖,預測在 AI 晶片強勁需求的帶動下,未來三到五年營收複合年成長率 (CAGR) 將達 35%,且資料中心業務成長動能更強大,一席話幫助收復周二正常交易時段的失土。
美股雷達
美國科技媒體《Wccftech》周日 (10 日) 報導,微軟(MSFT-US) 為打破輝達 (NVDA-US) CUDA 在 AI 領域的軟體生態霸權,開發出一套專用工具包,可將基於輝達 CUDA 編寫的 AI 模型程式碼,自動轉換為跟超微 ROCm 平台的版本相容。
超微半導體 (AMD-US) 周三 (5 日) 發布今年第三季財務報告,營收年增 35.6% 至 92.5 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其中資料中心業務收入 43.4 億美元,年增 2.3%,成為最大亮點。這一成績不僅印證超微在 AI 算力賽道的強勁勢頭,更標誌著超微與輝達的「GPU 霸主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美股雷達
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MS-US) 周一 (3 日) 在最新研究報告中預言,2026 年將成為 AI 科技硬體爆發式成長的關鍵轉捩點,核心驅動力來自 AI 伺服器硬體的需求激增與科技升級浪潮。這場由 GPU 與特殊應用晶片 (ASIC) 主導的設計革命,正重塑從機櫃、電源到散熱、PCB 的全產業鏈價值。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周一 (27 日) 報導,美國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宣布,與超微 (AMD-US) 合作打造兩台總投資達 10 億美元的超級電腦,將用於從核能研究、癌症治療到國家安全等多項尖端領域。能源部長萊特 (Chris Wright) 與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向《路透》表示,這項合作旨在加速美國在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 (AI) 應用上的進展。
美股雷達
高通 (QCOM-US) 周一 (27 日) 宣布推出新一代人工智慧 (AI) 加速晶片,將正式進軍資料中心領域,挑戰目前由輝達 (NVDA-US) 與超微 (AMD-US) 主導的 AI 晶片市場。這項轉型標誌著高通從行動與通訊晶片業務,跨入以 AI 伺服器為核心的新戰場。
美股雷達
近日,一則「OpenAI 繞過外部顧問,核心團隊秘密主導 1.5 兆美元晶片供應交易」的消息引發業界震動。外媒最新報導指出,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攜手總裁 Greg Brockman、財務長 Sarah Friar 等少數高管,在未依賴傳統投行與律師團隊的情況下,與輝達、甲骨文、超微、博通等科技巨頭達成晶片及 AI 基礎設施供應協議。
美股雷達
超微 (AMD) 股價周五 (24 日) 大漲逾 7%,收盤市值正式跨越 4000 億美元,今年來股價累積上漲超過 100%,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過去一個月,顯示超微與 OpenAI 宣布結盟之後,華爾街日益看好未來的商機。周五點燃超微漲勢的另一個因素是:IBM 宣布成功在超微晶片上執行關鍵的量子運算糾錯演算法,為量子電腦商業化跨出重要一步,激勵雙方股價周五雙雙勁揚。
美股雷達
人工智慧 (AI) 龍頭 OpenAI 與超微半導體 (AMD-US) 及博通 (AVGO-US) 達成晶片採購協議,顯示 AI 產業的成長潛力遠超市場預期,也為輝達 (NVDA-US) 長期主導的晶片生態系注入更多競爭。超微股價飆升四成 博通同步受惠自兩周前 OpenAI 與超微宣布合作以來,超微股價已暴漲逾 42%,並在本周獲得甲骨文 (ORCL-US) 大型訂單,進一步推升漲勢。
美股雷達
《彭博》周四 (16 日) 報導,在人工智慧 (AI) 熱潮席捲市場、資金持續湧入晶片產業之際,原本被視為稀釋股東權益的不利行為——增發股票,如今卻成為推升股價的新動力。這波融資熱潮反映出 AI 資本市場競逐愈演愈烈,投資人不僅關注技術創新,也願意為企業籌資與轉型故事埋單。
科技
2025 年,全球經濟承壓與地緣政治博弈交織,資本寒意籠罩多數產業,AI 領域卻逆勢沸騰,科技巨頭圍繞算力基礎設施的競逐非但未降溫,反而演變為關乎未來的「生存之戰」。根據市場研究機構顧能 (Gartner) 數據,今年全球 AI 總支出有望突破 1.5 兆美元,中美兩國以近 7 成份額領跑,其中美國憑藉技術累積與主要企業佈局佔比超 55%。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三 (15 日) 報導,匯豐銀行將輝達 (NVDA-US) 評級從持有上調至買入,目標價大幅提高至華爾街最高的 320 美元,較當前股價有近 80% 上漲空間。分析師認為,AI 晶片市場將持續擴大,輝達 2027 財年獲利有望大幅成長。
美股雷達
輝達周二 (14 日) 下挫逾 4%,雲端大廠甲骨文 (ORCL-US) 宣布向超微 (AMD-US) 大手筆採購人工智慧 (AI) 晶片,讓輝達不再擁有獨家供應商地位,加上半導體股普遍壟罩在貿易戰陰霾中,是讓走勢疲軟的主要原因。不過,超微當天逆勢小漲。
美股雷達
甲骨文 (ORCL-US) 周二 (14 日) 宣布,旗下雲端基礎設施部門 (OCI) 將自 2026 年下半年起部署 5 萬片超微 (AMD-US) 人工智慧 (AI) 圖形處理器 (GPU),象徵雲端業者正積極引進輝達(NVDA-US) 以外的替代方案,以分散 AI 運算供應風險。
科技
AI 浪潮席捲全球之際,處於風暴中心的 OpenAI 正以一系列天量採購訂單震動科技與金融界,這家 AI 巨頭周一 (13 日) 再傳重大動作,打算未來四年與晶片設計公司博通合作,部署 10GW 客製化晶片及網路設備。這項最新協議疊加其近月已簽署約 1 兆美元晶片與資料中心採購訂單,意味著 OpenAI 恐須額外支出 3500 億至 5,000 億美元,以滿足建構 AI 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