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內斷料警報!安世半導體風暴蔓延全歐洲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根據《彭博》周四 (23 日) 報導,荷蘭政府近日出手接管中國聞泰科技 (Wingtech) 持股的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引發北京強烈反彈並切斷兩地工廠聯繫,恐導致歐洲汽車供應鏈在數日內斷裂。分析指出,此舉凸顯美中科技角力下,歐洲再度被推上地緣經濟的前線。

荷蘭援引冷戰法令接管安世 北京反制中斷供應
荷蘭代理經濟部長卡雷曼斯 (Vincent Karremans) 以國安理由援引冷戰時期《1952 年物資可用法》(Goods Availability Act),接管安世半導體並罷免其執行長張學政。張學政同時也是母公司聞泰科技創辦人,而聞泰約有三成股權與中國官方關係密切。
據《彭博》報導,北京隨即反制,切斷安世在中國廣東廠與荷蘭母公司之間的營運聯繫,使生產線陷入停擺。該公司並已通知日本汽車客戶,無法確保供貨穩定。知情人士指出,歐洲主要汽車零件供應商可能在一周內面臨晶片斷料危機,十至二十天內影響恐擴及整個汽車產業。
雖然安世半導體的規模僅為荷蘭晶片巨頭艾司摩爾 (ASML-US) 的不到 1%,但其電晶體與邏輯晶片廣泛應用於汽車與消費電子,每秒出貨約 3,000 顆元件。荷蘭經濟部警告,若公司技術與產能流失,將對歐洲半導體產業造成「無法估量的後果」。
汽車業拉警報 歐洲陷入供應鏈新戰線
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柏林正與荷蘭「密切磋商」以防情勢惡化。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 (ACEA) 總幹事德弗里斯 (Sigrid de Vries) 警告:「歐洲汽車業突然陷入嚴峻局勢,迫切需要各方採取務實且快速的解決方案。」
供應鏈專家指出,安世事件突顯產業韌性與地緣政治風險的交織。英國肯特大學教授德蘭 (Desmond Doran) 表示:「如今的產業韌性,意味著理解跨國持股結構與地緣依存關係。」
卡雷曼斯則否認接管行動與美國協調,強調若再拖延,「公司恐已被掏空」。他指出,荷中正尋求「建設性解決方案」。但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警告,荷蘭此舉已「嚴重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
分析人士認為,聞泰科技是中國發展汽車與機器人產業的重要一環,安世半導體事件可能令歐洲再度成為美中科技戰的焦點。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