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受科技股拖累下跌1.4%,穆迪下調美國信評引發市場震盪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走低1.4% 收21523.83點 科技股拖累市場情緒不振
台股於19日開盤後持續走低,最終收於21523.83點,跌幅達1.4%,顯示市場情緒轉弱,尤其是電子權值股如台積電 (2330-TW) 表現不佳,成為主要拖累指數的因素。市場分析指出,股市的波動反映出投資者對於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科技股的估值壓力下,短期內仍面臨調整壓力,需密切關注外部環境變化及資金流向。
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引發市場動盪,黃金上漲與亞洲股市普遍下跌
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至Aa1後,黃金價格小幅上漲,顯示出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上升,金價一度觸及每盎司3218美元[2]。同時,美元指數下跌0.3%,進一步促進黃金的國際購買力。分析師認為美國經濟數據疲軟可能導致聯準會提前降息,這對黃金市場形成利好支撐。另一方面,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指出,歐元對美元的走強反映出對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並認為這為歐洲提供了機會,強調歐元有潛力成為替代美元的儲備貨幣[3]。這一系列動態顯示出全球金融市場的變化,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美國和歐洲的經濟政策走向,以把握未來的投資機會。
隨著中國企業在南美市場的擴展,特別是美團(03690-HK)與巴西企業簽署10億美元協議,顯示出數位服務貿易的潛力。這一趨勢與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引發美股及債市震盪,並可能導致殖利率上升,進一步削弱美元信心。中國的「中國製造 + 中國服務」模式在巴西市場的成功,為全球服務貿易格局帶來新機遇,反映出在美國面臨債務壓力的背景下,市場對於新興市場的關注度提升,暗示著未來全球經濟重心可能出現轉移[4]、[5]。
阿里巴巴 (09988-HK)(BABA-US) 近期因第四財季營收不及預期及與蘋果的AI合作計畫遭美國政府審查,導致港股早盤跌幅超過4%[6],反映市場對其未來成長的擔憂。與此同時,全球資金因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紛紛撤離美國市場,轉而湧入日本股債,4月的資金流入達到8.21兆日元,創下歷史新高,顯示機構投資者在避險情緒高漲的背景下,積極調整資產配置[7]。巴菲特對日本五大商社的增持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顯示出在全球經濟波動中,資金流向的明顯轉變及對穩定收益的追求。
週一亞洲股市普遍走跌,主要因穆迪將美國信評從AAA下調至Aa1,這一舉措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標普500指數期貨下跌0.8%,進一步加劇區域市場壓力[8]。中國經濟數據顯示工業生產增長超預期,但零售銷售和固定資產投資的疲弱表現,顯示內需仍然不振,滬深300和上證綜合指數分別下跌約0.4%和0.1%[9]。此外,長天期美債ETF因信評調降而全面跳水,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至4.6%,顯示市場對美國財政數據的擔憂加劇。儘管央行及日本投資者仍增持美債,市場對美國經濟實力的認可與信心並存,未來需密切關注美國經濟數據及政策走向。
AI與量子運算引領科技競爭,台灣成為全球AI中心,輝達布局擴張應對市場需求
華碩 (2357-TW) 董事長施崇棠在與 NVIDIA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的對談中強調,AI 工廠將引領下一波工業革命,並需以光速推進,顯示出對於 AI 技術的迫切需求與挑戰[10]。輝達正積極轉向量子運算,與新創公司 PsiQuantum 進行投資洽談,這一舉措可能標誌著其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重大轉型,並計劃在 2027 年底前實現量子電腦的運行[11]。這些動向不僅反映出科技巨頭對於未來技術的布局,也顯示出市場對於 AI 和量子運算的高度重視,暗示著新一輪的技術競爭即將展開。
隨著COMPUTEX 2025即將開幕,台灣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地位愈加凸顯。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指出,台灣憑藉其半導體實力,將成為AI中心,展會聚焦於AI及次世代科技,展現未來的產業趨勢[12]。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將在北投士林設立台灣總部,這一選址不僅符合輝達的需求,也反映出台灣科技產業的集聚效應[13]。隨著全球生成式AI支出在2025年將達到6440億美元,台灣的科技發展潛力將持續吸引國際關注,並在多個領域如民生、國防及教育中發揮關鍵作用。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