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股市受美信評下調影響下跌,中國經濟數據不佳及AI競爭加劇,貿易摩擦風險仍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亞洲股市下跌因美國信評下調,中國經濟數據不佳,全球AI競爭加劇,貿易摩擦緩解但風險依然存在
週一亞洲股市普遍走跌,主要因穆迪將美國信評從AAA下調至Aa1,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受到打擊,標普500指數期貨下跌0.8%進一步加劇區域市場的壓力[1]。中國經濟數據表現不一,儘管工業生產增長超預期,但零售銷售和固定資產投資低於預期,顯示內需疲弱,導致滬深300和上證綜合指數分別下跌約0.4%和0.1%[2]。此外,澳洲市場則靜待央行利率會議,顯示投資者對經濟不確定性保持高度警惕,整體市場情緒偏向保守。
中國4月工業生產增長6.1%,顯示出經濟韌性,但零售銷售年增僅5.1%,反映消費者信心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3]。同時,日本財務省考慮調整小額進口商品的免稅政策,以應對中國跨境電商如Temu和Shein的低價競爭,預計將於2026年推出新政策[4]。這些動向顯示出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各國對跨境電商的監管日益加強,未來可能影響中國的出口及消費市場,並進一步影響全球經濟格局。
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國在實體人工智慧(Physical AI)發展上將依賴中國的技術支持,特斯拉 (TSLA-US) 可能成為中美合作的關鍵推手,因為中國在高階製造領域的優勢明顯[5]。同時,沙烏地阿拉伯也在主權 AI 領域積極布局,計劃投入 1,000 億美元建立「Humain」平台,顯示各國對於數據自主權的重視[6]。這些動向顯示,全球 AI 競爭正朝向技術自主與國際合作並行的方向發展,未來市場將面臨更複雜的供應鏈與合作模式。
中美雙方最近達成關稅調降協議,將中國對美商品的加徵關稅從125%降至10%,美國則從145%降至30%,此舉被視為緩解貿易摩擦的重要措施,提升市場信心[7]。然而,美國財長貝森特警告,若貿易夥伴未能在7月前達成協議,關稅可能會恢復至「解放日」的水平,消費者將面臨漲價壓力[8]。在此背景下,資產配置的多元化成為機構共識,富達國際和貝萊德均建議關注供應鏈調整的長期影響,並挖掘結構性機會,以應對潛在的市場風險,顯示出市場對於未來經濟環境的謹慎樂觀。
中國政府嚴控官宴,小米重啟晶片自研;輝達布局AI,COMPUTEX引發業界關注
中國政府強化節約措施,全面禁止官宴高檔菜及菸酒,旨在應對經濟逆風及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這一政策導致貴州茅台 (600519-CN) 股價一度下跌2.4%[9]。同時,小米集團 (01810-HK) 創辦人雷軍宣布將於周四推出自研晶片「玄戒 O1」,標誌著小米在晶片自研領域的重啟,並計劃減少對高通的依賴,這一消息使小米股價上周上漲8.2%[10]。整體而言,中國市場正面臨政策調整與科技創新雙重挑戰,未來將影響消費品及科技股的表現。
在即將召開的 Build 開發者大會上,微軟 (MSFT-US) 將推出全新一代的 Copilot AI 助理「Tenant Copilot」,旨在協助企業將內部知識轉化為可執行任務的 AI 助理,顯示出其在企業應用領域的深耕意圖[11]。同時,AI 新創公司 Anysphere 則以 9 億美元的融資將估值推升至 90 億美元,顯示出市場對於 AI 技術的持續熱情,尤其是其推出的 Cursor 工具能以簡單語言生成程式碼,迅速吸引開發者的注意[12]。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 AI 領域的創新活力,也顯示出年輕創辦人在科技產業中的崛起,未來將持續推動市場的變革與成長。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