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全球投資者轉向非美市場,貿易協議推動經濟增長與中國科技巨頭競爭激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投資者轉向非美市場,貿易協議推動經濟動能增長

在米爾肯會議上,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吸引力與政策不確定性進行了深入探討,許多與會者開始將目光轉向歐洲等非美市場,顯示出資金流向的潛在轉變[1]。同時,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針對美國施壓匯率的傳聞進行澄清,強調台灣未受到美方壓力,並指出市場力量的影響力,顯示出台灣在全球資本流動中的穩定性[2]。這些動態反映出投資者對地理多元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並尋求更具確定性的投資環境。
美中貿易談判在瑞士日內瓦展開,雖然被視為緩解關稅戰的契機,但美方財長貝森特降低市場預期,指出實質突破機率不高,若談判失敗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增長[3]。相對而言,越南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進展迅速,計劃調降多項進口關稅,並提升對美商品的採購,顯示越南經濟增長動能強勁,第一季GDP年增率接近7%[4]。市場專家建議投資者可考慮逢低加碼越南基金,因為越南股市在新交易系統上線後,預期將提升交易效率,為未來市場升級鋪路。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於周四宣布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這一消息迅速推動英鎊兌美元匯率上漲0.4%,顯示市場對此協議的積極反應[5]。該協議可能涉及降低鋼鐵和汽車的關稅配額,標誌著川普政府自徵收高額關稅以來的首個貿易進展,並被視為英美兩國合作的積極信號[6]。隨著川普計劃在未來兩周審查其他貿易協議,市場對於美國貿易政策的走向充滿期待,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復甦的背景下,這將可能影響其他貿易夥伴的談判策略。
隨著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逐漸明朗,市場對於即將公布的貿易協議充滿期待,推動美股及台股上漲,台積電 (2330-TW) 開盤後漲逾168點,電子股成交比重高達73.7%[7]。然而,市場對中美及美歐的關稅談判仍存不確定性,專家預測台股將在高檔震盪,並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即將發布的財報[8]。川普的貿易政策新動作可能影響全球市場,尤其是與印度、南韓及日本的潛在協議,將成為後續市場走向的重要指標。

中國科技巨頭進軍AI眼鏡市場 比亞迪銷量破百萬,阿里巴巴減持萬達影響影視產業

中國科技巨頭如小米 (01810-HK)、阿里巴巴 (09988-HK)和字節跳動正積極進軍快速成長的AI眼鏡市場,這一變革使得小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預計未來存活品牌將不超過5家[1]。同時,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在2023年第一季全球銷量突破100萬輛,顯示出其在亞太及歐洲市場的強勁表現,並以顯著的營收增長和淨利潤超越特斯拉,顯示出其強大的產業鏈優勢和技術實力[2]。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中國科技產業的迅速崛起,也預示著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需加速創新以保持競爭力。
阿里巴巴最近減持中國萬達電影 (002739-CN) 的股份,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首次股權變動,市場對此舉的反應顯示出對影視產業信心的潛在影響,尤其是在阿里巴巴持股價值大幅縮水的背景下[3]。同時,亞馬遜 (AMZN-US) 推出具觸覺感知的機器人「Vulcan」,旨在提升倉庫作業效率,並強調不會取代人類員工,這一技術的引入預期可為公司節省高達100億美元的成本[4]。這些動態反映出科技與傳產的交互影響,未來市場需密切關注這些變化對各行業的長期影響。
谷歌 (GOOGL-US) 最近裁員約200人,顯示其全球銷售與合作部門正進行重組,意在加強對資料中心及AI開發的專注,反映出科技巨頭在面對市場變化時的靈活應對策略[5]。同時,港股市場迎來IPO回暖,滬上阿姨在港交所掛牌首日漲幅超過60%,顯示投資者對茶飲市場的熱情高漲,並且有逾130家企業排隊上市,預示著中國消費市場的活力及未來增長潛力[6]。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企業在全球化發展中的調整,也顯示出市場對新興產業的信心,未來或將引領更多資金流入相關領域。

精英第一季財報扭虧為盈 每股純益1.02元 股價漲停顯示市場熱情高漲

精英 (2331-TW) 第一季財報表現亮眼,每股純益達 1.02 元,成功扭虧為盈,主要受益於蘇州廠的處分收益達 2.28 億人民幣,稅後純益達 5.71 億元。股價開盤即漲停至 16.9 元,成交量激增近六倍,顯示市場熱情高漲。新任董座王光祥自上任以來,積極擴大泰國製造中心產能以滿足客戶需求,並計劃進軍 MD、MoDT 機種及伺服器部件等新產品領域。這些舉措顯示出公司未來成長潛力及市場布局的積極性,預示著精英在競爭激烈的板卡市場中將持續增強其市場地位[7]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