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慶:2017年A股市場操作策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10 08:30
自去年九月辭去聯訊證券所有職務並離開券商行業以後,我就打算不再做年度投資策略報告了。理由很簡單,股市是個博弈場所,由於利益關係制約,合適的做法是:說話的人不做事的,做事的人不說話。既然我決定要做實事,自然就該儘量少說。
習慣是種最可怕的力量,朋友間相處也常是路徑依賴。儘管我多次表示不願在投資領域當教師爺,並已停止在所有電台和電視台發聲、出鏡,但仍然抵不住朋友們的情感攻勢。和訊網最近屢次邀請我談談年度投資策略,以滿足多年鐵粉們的要求。
思想無罪,重在表述方式。我思慮再三,答應部分地滿足朋友們的要求,但是必須申明:我的這篇策略報告不是以證券投資服務人員的身份,給投資者的指導或投資建議,而僅僅是——以投資者的思維方式,與證券投資者們進行思維方式的交流。本文不作為投資建議。
我的觀點清晰而明確,但未必能在實戰中獲利,更不是讀者具體操作的指引。交流的作用在於啟發思考,讀者朋友可把此文作為一個思想者的自言自語,能否獲益取決於讀者的再創造能力,以其在博弈中的運氣。
一、實體經濟繼續下行
實體經濟增長、貨幣政策變化、資產泡沫膨脹程度和金融資產的國際轉移這四大因素,大體上決定了股市運行的主要方面,他們是A股運行的大背景。說股市與經濟無關是胡扯,但以為股市僅僅與實體經濟相關也是大謬。股市與這四大因素有關,但並不都是直接的對應關係,而是一種由遠及近,層層強化的關係,加上動物精神驅動下的博弈機制,股市的運行態勢又是變化多端,不可精確預設的。2017年,這四大因素的變化是極其劇烈而又互相衝突的,從而使得這一年的股市運行既有中期規律,又有十分劇烈的短期震盪,在類似的基本面情況下,投資者思維的落差又可能導致完全相反的走勢。根本原因在於: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會大幅度分化並在兩個極端之間快速轉移。
1、對GDP數據造假的不同觀點
不管GDP數據與股市運行有多大關係,它永遠是千億級以上資金進入股市的邏輯起點,只是賦予多大權重而已。近幾年經濟數據顯著造假是經濟界的共識,所不同的是造假的程度、路徑以及未來趨勢的判斷。數據造假可以作為政治藝術,真槍實戰者未必進行道德批判,但需要估算真實世界的輪廓以及運行方向,判斷由此導致的政策邏輯和資本轉移趨勢,從而保證自身資產的安全。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的客觀認識,是今年投資者博弈成敗要過的第一關。
判斷數據注水,應該從結構分析和增長趨勢入手。
如圖1所示,第一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持續下行,且目前占比不到8%,業績注水肯定不是方向。第二產業曾是經濟的核心部門,近十年中占比持續下降,不能成為注水的大頭。此外,由於該產業歷史數據較為詳實,數據之間勾稽關係清晰,可互相印證,注水的空間也不大。而第三產業,在GDP中占比高達56.58%,行業變化快,數據以現價為主,統計指標很多不具可比性,其注水空間巨大。
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我國經濟開始轉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但是,由於舉國效應以及整體經濟對服務業的制約,第三產業的增速與GDP整體增速的倍數,大體可以維持在1.05左右,但是我國這幾年第三產業的增速過於離譜,居然連續兩年超過1.10,如圖2所示。
第三產業增速長期過於偏離GDP增速,不符合各部門價值交換基本邏輯和長期統計的經驗數據,如國不是統計方法出錯就是主觀誇大經濟成果。進一步拆解第三產業結構,問題大概出在「其他服務業」一項上。
統計局對第三產業統計的次級分類是:運輸物流、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金融、房地產和其他服務業。前五項我們暫稱為:主要服務業。為了與統計局數據一致,我們用第三產業數據減去其他服務業數據,得到的就是主要服務業數據。把各項數據匯於一圖,得到圖3.
從最近15年的發展趨勢看:
1)、其他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劇烈波動,未呈現可持續上漲的趨勢。
2)、其他服務業與主要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反向變化,也就是主要服務業貢獻率提高時,其他服務業下降;主要服務業下降時,其他服務業上升。
3)、如果說主要服務業貢獻率劇烈波動但還能出現及時調整的話,其他服務業的貢獻率從2010年初的11.3%提升到2016年初的28.6%就太不靠譜了。
4)、如果把數據還原到平均狀態,其他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可能只有18%,2016年一季度的GDP增速應該在5.8%以下。很多人說2016年連續三個季度GDP增速都是6.7%,因而構築了我國經濟增長的圓弧底,純粹胡扯。
5)、由於「其他服務業」目前占GDP的比例高達21%,以後再玩兒業績注水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由於其他服務業沒有更詳細的分項統計數據,不能嚴格地從勾稽關係的角度證偽,也就成為可以對統計數據操控,進行業績注水的最佳管道。
不帶偏見地預測經濟增長,2017年的GDP增速也就在5.5-6.3%之間波動,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可能在6.1-6.5%之間。總之,2017年的經濟數據不會給股市帶來興奮點。
2、房地產泡沫會不會破?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得到普遍認可,但泡沫會不會破則是眾說紛紜。多數人認為泡沫不會破,因為從十年前就有人說地產泡沫會破,但是十年來泡沫不但沒破,房價還漲了幾倍。宏觀上說房地產泡沫在緩慢爆破,但從結構上說確實沒破,主要問題是人口向經濟中心集中帶來的大城市階段性繁榮,而對於偏僻地區而言房子早就賣不出去了,空置的房屋大面積存在,只是沒有價格揭示而已。即使我國的特大城市,房價可能也到了瓶頸。中國人口密度再大,也超不過日本,北上廣深再能漲也很難超越東京。
圖表4、中日熱點區域土地價格對比
日本作為地少人多的島國,比中國人口密度高出一倍以上,其經濟的中心區域在東京都市圈,面積13400平方公里,人口4000萬。我國的經濟核心區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總面積27163平方公里,人口5722萬。就人口密度而言,我國三大城市的平均值是東京都市圈的70%,但是我國三大城市的土地價格都超出東京都市圈的平均值,北京超出了200%,上海超出了近100%。即使兩國國情有很多差異,地形地貌和統計方法上,也存在一些不可比因素,但從宏觀角度看,這個泡沫確實很大,所謂人口向特大城市集中,人才和財富吸附效應都無法解釋這個泡沫的合理性。崩潰是遲早的事,只是時間和方式問題。
由於房地產價格屢創新高,「北上深房價永遠漲」確實已經成為多數人的思維定式,這就像去年股市泡沫時期估計一定上漲時期,看空者屢次失敗後大家一股腦地看多股市到一萬點,最終引發了股市的崩盤。房地產泡沫崩盤涉及面廣,後果更嚴重,政府也會盡力維護地產市場的穩定局面,而市場崩潰的內在因素正在逐步積累,只有金融系統出現巨大動盪時,才有可能真正崩潰。
二、房地產快速回落是經濟下行的助推劑
2008年以後,在政策刺激下的我國房地產市場基本呈現漲一年跌兩年的特徵,即每一次成交大幅增長之後,隨之而來的調整周期達到兩年。2015-2016年的房地產復甦周期,在2016年4月達到頂峰,即使地產泡沫不破,市場也會進入兩年調整周期,在2018年二季度才可能結束下行,隨著而來將出現經濟的加速下行。房地產銷售下行帶來的是房地產投資之後3-5個月回落,它會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行,工業產出下行,大宗商品價格下行依次出現。如果說2016年房地產是扭轉經濟快速下行的功臣,那麼2017年它會成為帶動經濟加速下行的罪魁。
三、企業家經營活動預期領先反映了經濟下行趨勢
去年政府取消一線城市住宅限購,放鬆金融管制,刺激了一輪房地產行情,從而引發了二季度以後宏觀數據的回升,一些人以為經濟已經觸底回升了,這是假象。其實,由於宏觀數據的可操控性,一般的統計指標最多隻有同步指標的作用,只有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中的「生產經營預期」指數具有穩定的領先作用,領先周期1-2個月。理由很簡單,企業未來幾個月經營好壞,企業家會率先感悟,而具體的經營數據,往往是過往經營情況的滯後表現。
根據圖3,結合中短期規律來看,明年上半年經濟進入快速下行周期。
四、人民幣國際化嘗試遭遇挫折
2005年央行啟動第一次匯改後,人民幣開始了國際化進程。在2008-2010年期間,為了全球央行合力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人民幣暫時固定在6.83水平上。在此之前的匯改還算=基本成功。2011年後,央行一方面過高估計中國經濟的實力,另一方面為了加入SDR,再次啟動人民幣升值進程,人民幣一路升值到6.09,升值幅度高達12%。而在同一時期,由於中國的通脹率大大超過美國,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比美元累計下降了7%,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到7.32是個大致均衡的價格。也就是說,人民幣超漲了整整20%,客觀上,人民幣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市場只是等待機會來釋放這種壓力。
2015年8月11日央行又一次實行匯改,給市場帶來了引爆點。客觀地說,如果央行能夠精準測算,順勢而為,即使匯率一次下跌15%,也不會帶來太大的損失。但是,央行誤判了形勢。匯率這個東西就像《天方夜譚》講的那個魔鬼,一旦從瓶子裡出來,您就收不回去了。811匯改後匯率暴跌,央行迫於國內各方壓力拚命抵抗:一方面打嘴炮,通過各種媒體宣稱「人民幣沒有大幅貶值的基礎」,另一方面用我國寶貴的外匯儲備堵槍眼,持續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在十六個月裡,央行為了維護人民幣匯率耗費了多少外匯儲備呢?16個月裡我國累計實現貿易順差8000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凈減少6408億美元,里外里資本項下凈流出14408億美元。即使損失了這麼多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還是下跌了12.79%。央行官員也許太過迷信自己的調控藝術和嘴炮的力量,在2017年頭幾天,又開始通過干預離岸外匯市場,打壓境外美元來引導境內外匯市場的價格,其具體做法是通過收緊香港市場人民幣供應,大幅提升人民幣利率,逼迫短線投機客止損出局,從而打壓境外美元價格,改變境內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央行這一次可能還是斷錯了形勢:國內企業和居民買美元不是基於盲從心理跟風境外市場,而是基於人民幣購買力下降的真實購買體驗:央行的一百次嘴炮抵不過居民的一次購物體驗,無論是房地產還是可貿易品,美元與人民幣之間在購買力上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如果說,消費品上的購買力差異足以讓人民幣跌到7.3附近,那麼房地產泡沫的失控可能摧毀大家對人民幣的信心。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一輪人民幣匯率下跌的最大誘因,主要是近兩年房地產價格失控帶來的貶值預期。所以,穩住人民幣的核心問題是控制住房地產泡沫,而非央行在外匯市場上的雕蟲小技。
由於誤判形勢,貽誤戰機並造成外匯儲備的過度流失,央行已經無法用傳統方式穩定匯率了,唯一手段是重新回到外匯管制,已將打開的大門再度關上。這一輪匯改的初衷是好的,可惜啟動的時機不對,操作技術也稍顯不精,挫折太大,只好暫時縮回了。
實行外匯管制,能夠部分地緩解外匯流失和人民幣貶值的速度,但是暫時改變不了貶值的趨勢,至少在7.2以前很難改變。
由於外匯管制,企業和個人不能直接購匯,他們會繞道通過出口企業少報出口金額,或推遲結匯,境外換匯等方式實行變通,其結果可能導致2017年出口金額超預期下滑,企業凈出口對經濟增長又要做出負貢獻了。
五、我們的政策預期需要改變
去年重啟房地產泡沫,儘管一時間穩定了經濟增速,其代價是金融秩序的紊亂和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強化,為了穩定的需要,2017年政府只能壓制地產泡沫,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
1、從控制委外業務入手,壓縮債市和樓市
2015年下半年,為避免股災導致金融危機,政府放鬆了貨幣供應並容忍了非銀機構過度的「金融創新」,從而導致M1增速畸形沖高,超過名義GDP增速17個百分點,引發了樓市、債市和商品期貨三大泡沫,金融體系脫實向虛蔚然成風。
為了維護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增強國內外對中國的信心,政府必須迅速撲滅債市和樓市泡沫,至少要使泡沫壓制在可控範圍內。按照這個思路,央行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應該從控制M2轉為控制M1增速,具體做法是壓住保險、信託、券商等非銀金融機構的過度創新,通過降低債市槓桿率,減少銀行委外頭寸和非銀機構的投資規模。非銀機構的槓桿率一旦降低,M1增速必然下降,股市也會出現階段性大幅回調。作為政策改變的一個度量指標,今年的M1增速可能會降到5-10%,在進入這個區間之前,不可盲目重倉股票。
2、在房地產下降期間,大宗商品會出現二次探底
由於中國隊占全世界金屬礦產品使用量的50%以上,中國經濟調整期間大宗商品的價格會進入二次探底,美國經濟無論走勢如何,其對金屬類產品價格走勢都不會構成重大影響。基於這種判斷,2017上半年商品類股票會出現較大的壓力,投資者盡力迴避。房地產、保險類股票也應該適當遠離。
3、環保政策會強化,油氣類股票相對看好
由於石油股已經調整充分,目前進入震盪上行周期。此外,由於中國霧霾嚴重程度OWT遠超預期,迫使政府加大治霾力度。治霾難度巨大,目前唯一快速有效的措施是儘可能用天燃氣替代煤炭採暖和發電。因此,從現在起比較明確看好的潛力板塊是石油和天然氣板塊,尤其看好有客戶覆蓋面廣、豐富資源的燃氣類公司。
六、特朗普當政初期警惕出口企業股暴跌
西方社會極少有企業家當選總統的案例,特朗普能夠異軍突起,說明時代發生了巨變。根據特朗普的閱歷,其執政期間很可能把經濟利益博弈作為執政的核心理念,而在其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美國與中國的經濟摩擦會十分劇烈,而如何應對這些摩擦,對我國政府和投資者都是一種考驗。特朗普上台初期可能啟動企業減稅計劃,15%的所得稅對很多跨國公司具有強大的誘惑力,我國沿海加工企業能否出現大規模外遷,取決於中美博弈的進程。此外,美國能否拋開WTO機制實行雙邊博弈,也存在變數。除此之外,由於我國加強外匯管制,一些出口企業藉機少報出口,減少結匯也存在較大操作空間。凡此種種,明年上半年的形勢不容樂觀,對於出口型企業的投資,需要慎之又慎。
七、警惕英國脫歐和西歐民粹抬頭再出黑天鵝
英國從今年三月正式進入脫歐程序,實際執行起來舉步維艱,處處陷阱。此外,法國和意大利也將進入選舉周期,民粹主義抬頭和脫歐聲音漸強,一旦局勢失控,歐盟存在解體風險。這年頭黑天鵝太多,每一件事情失控,都會給資本市場帶來巨大震盪,暴漲暴跌的局面可能頻頻出現。
八、行情基本預期及應對策略
因不確定因素過多,全年的精確走勢無法預測,只能說出幾個主要特點:
圖9、2017年股市運行猜想圖
1、劇烈震盪,多次反覆。市場可能出現三次以上的劇烈震盪,每次震盪不少於200點。
2、上半年反覆探底,下半年震盪走高。不確定因素集中在上半年,投資者會如驚弓之鳥,下半年投資者逐步適應後,反而會堅定持股信心,把握好操作節奏。
3、下行難以有效跌穿2500點,上行難以有效突破3800點,全年震盪中樞在3200點左右
4、年初基本倉位控制在10%以下,上半年每逢下跌200點加倉20%,出現反彈果斷賣出,長期保持輕倉狀態。上半年操作品種以油氣資源、白酒食品和醫藥股為主。
5、5月份以後加大持倉力度,長期倉位在40%左右,調節空間:增減20%。
6、進入7月份以後再度加倉,平均倉位控制在60%,增減空間20%。
7、9月份平均倉位加到80%,可以不斷追逐熱點,全面開花。(本文作者文國慶系北京聯和運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