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
《路透》周四 (13 日) 報導,美國民主黨重量級參議員日前集體抨擊川普政府,原因是白宮在最新一輪與北京的談判中,同意將一項限制中國企業取得美國技術的規定延後一年。這群參議員警告,延宕政策恐削弱美國阻止中國取得先進技術的能力,形容此舉是「拱手讓出關鍵國安工具」。
荷蘭經濟部長卡雷曼斯 (Vincent Karremans) 周四 (13 日) 表示,荷蘭政府代表團將於下周初前往中國,與北京方面就半導體企業恩智浦 (NXPI-US) 分拆公司安世半導體 (Nexperia) 的貿易爭端展開新一輪協商,尋求能讓雙方接受的解方。
台股新聞
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今 (13) 日於立院財委會備詢時表示,由於我國第三季經濟成長概估值大幅優預期,全年 GDP 預測將再上修,且數字有望在 5.5% 上甚至趨近 6%。陳淑姿說明,台灣經濟成長優於亞洲四小龍,且貧富差距比起他國相對平均,今年 GDP 有望逼近 6% 的水準,至於明年恐回落至 3% 以下,主要是因基期較高,並不是狀況變不好。
根據《路透》報導,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周二 (11 日) 表示,希望德國能出面敦促荷蘭政府撤銷對中資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 (Nexperia) 的接管行動,呼籲歐洲在半導體供應鏈危機中「採取實際行動,糾正錯誤做法」。這是中國首次公開要求第三國介入安世半導體事件,顯示北京對歐洲處理中資企業問題的不滿已進一步升溫。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正計畫設計一套出口管理系統,以加快稀土和其他受限材料對美國的出口,同時排除與美國軍方有關聯的公司。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欲透過名為「驗證後最終用途」(VEU)的授權系統使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得以履行對美國總統川普的承諾,在促進稀土及其他受限材料的出口的同時,確保它們不會流入美國軍方供應商手中。
中國正在設計一套新的稀土出口許可制度,旨在加快稀土出口速度,但業界人士指出,這不太可能如美國所期望的那樣,完全取消出口限制。根據《路透》報導,兩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商務部已通知部分稀土出口商,未來將可申請新的簡化出口許可,並在行業簡報中列出了所需文件。
中國商務部週日(9 日)證實,已對符合規範、用於民用領域的安世半導體晶片出口予以放行,同時敦促歐洲方面推動解決相關爭端,以避免衝擊全球汽車供應鏈。根據《彭博》報導,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已「對符合規範、用於民用的出口採取務實豁免措施」。中國此舉是針對歐盟貿易專員塞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日前在社群平台 X 上表示,中國已同意恢復晶片對歐洲出口言論的回應。
中國商務部週日(9 日)表示,中國已暫停執行先前「原則上不予許可」向美國出口鎵、鍺、銻及超硬材料等相關兩用物項的規定。根據中國《證券時報》報導,中國商務部週日發布公告,宣布調整此前發布的《關於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的公告》(商務部公告 2024 年第 46 號)。
根據《彭博》周五 (7 日) 報導,中國宣布正式暫停對稀土及其他關鍵材料出口的全面管制措施,期限至 2026 年 11 月,作為近期與美國達成貿易休戰協議的一部分。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聲明指出,原先於 10 月初公布、涵蓋含有微量稀土成分產品的出口限制,已自周五起暫停實施,並將持續至 2026 年 11 月 10 日。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周五 (7 日) 表示,目前「沒有任何正在進行的討論」涉及向中國銷售該公司最先進的 Blackwell 系列人工智慧 (AI) 晶片,澄清外界對相關消息的臆測。黃仁勳指出:「目前我們沒有計劃出貨任何產品到中國。
國際政經
《路透》周五 (7 日) 援引多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已著手設計新的稀土出口許可制度,目標是加快審批流程並促進出口,不過整體放寬幅度恐不如美方所盼,難以構成全面解除限制。美中兩國元首川普與習近平日前達成協議後,中方上周宣布將暫停 10 月施行的出口限制一年,但商務部尚未就 4 月推出、導致全球供應鏈受擾的更廣泛稀土出口管制表態。
大陸政經
中國海關總署周五(7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 10 月以美元計價進口較一年前增長 1.0%,出口下降 1.1%。中國 10 月以人民幣計價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 0.8%,進口增長 1.4%。中國海關總署說,今年前 10 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平穩增長,進出口總值人民幣 37.31 兆元,較一年前增加 3.6%。
根據《CNBC》周四 (6 日) 報導,英國《金融時報》(FT)日前引述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於「FT 未來 AI 高峰會」場邊訪談表示,中國將在人工智慧 (AI) 競賽中勝出,引發廣泛關注。黃仁勳隨後透過官方 X 帳號發布聲明,語氣明顯轉為較溫和,強調美國仍須「加速向前」,以保持在 AI 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6) 日公布我國最新經濟成長預測,上修今年我國經濟成長率 (GDP) 至 5.94%,而明年在高比較基期下則下滑至 2.6%,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更指出,由於今年國內經濟表現大幅優於預期,甚至有望挑戰成長 6%。張建一說明,AI 快速發展帶動全球投資熱潮,也為台灣帶來助益,惟受高基期影響,民間投資和淨出口貢獻將較上年減弱。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4 日) 表示,他已會晤了瑞士代表團,將舉行更多貿易談判,以降低關稅。瑞士 8 月遭美國課徵 39% 關稅,遠高於任何已開發國家。川普周二在社群媒體上說:「能與瑞士高級代表會面,我深感榮幸。我們討論了許多事項,最重要的是貿易和貿易失衡。
國際政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二 (4 日) 表示,隨著技術演進,未來不排除允許輝達 (NVDA-US) 最先進的 Blackwell 架構晶片銷售至中國。他並暗示明年美中將展開更多高層互動,包括兩次國是訪問,雙邊關係正朝向更穩定的方向發展。
國際政經
金融數據公司 LSEG 周一(3 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美國成為世界能源史上首個單月出口 1,000 萬噸液化天然氣的國家。據《路透社》報導,具體來說,美國 10 月出口液化天然氣達到創紀錄的 1,010 萬噸,高於經修訂後的 9 月數據 910 萬噸。
美股雷達
美國製造業 10 月連續第八個月陷入萎縮,反映企業在需求疲弱、供應鏈重整與關稅不確定性下持續承壓。由於政府關門導致官方數據停擺,市場只能依賴民間調查判斷經濟力道,製造業現況更顯備受放大關注。美國 10 月 ISM 製造業指數細項:新訂單指數報 49.4,前值 48.9 生產指數報 48.2,前值 51.0 僱傭指數報 46.0,前值 45.3 供應商交貨指數報 54.2,前值 52.6 存貨指數報 45.8,前值 47.7 客戶端存貨指數報 43.9,前值 43.7 價格指數報 58.0,前值 61.9 未完成訂單指數報 47.9,前值 46.2 出口訂單指數報 44.5,前值 43.0 原物料進口指數報 45.4,前值 44.7 圖:ISMISM 指數持續低迷 需求疲弱拖累產業信心供應管理協會 (ISM) 製造業指數在 10 月降至 48.7,低於市場預期的 49.5,並低於 50 的榮枯線,顯示製造業明顯萎縮。
國際政經
根據美國白宮聲明,作為貿易休戰協議的一部分,中國已同意允許向美國出口包括鎵、鍺、銻在內的三種關鍵金屬,表明針對這些貨物的出口禁令已被解除。根據《彭博》報導,鎵、鍺和銻曾在 2024 年 12 月被中國納入出口管制,禁止出口至美國,主要目的是防止這些金屬被用於軍事用途。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週日(2 日)表示,輝達 (NVDA-US) 最新一代用於人工智慧(AI)的先進晶片「Blackwell」將不會提供給「其他人」。此言論暗示,美國政府可能不會允許這款頂尖 AI 晶片的海外銷售,特別是針對中國市場的出口。根據《路透》報導,自今年八月以來,外界一直對川普是否會允許將 Blackwell 晶片的一個版本出口到中國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