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輝:實現2017年經濟增長目標的三大對策建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6 16:50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長黃劍輝
和訊網消息10月16日,新供給2016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辦,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報道。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長黃劍輝發表了以《2016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2017年展望》的主旨演講。
黃劍輝認為,總體看,2016年GDP應該是6.7%左右的增長。而2017年要保6.5%,以目前對2017年增長研判,下行壓力仍將非常大。9月初在杭州閉幕的G20高峰會,開出了一個新的藥方,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模式、動力來源,還有治理結構都給出了一個深層次結構性的解決方案,特別是首次提出「貨幣、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的宏觀政策框架。
黃劍輝表示,從我國經濟來看,三季度我們國家出現了一些企穩的跡象,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好的亮點。從實體經濟來看,8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PMI重新回到榮枯線的上方,用電量這個指標增長了8.3%,已經近兩年都沒這麼好的增長了。
談及對2017年宏觀經濟形勢展望,黃劍輝表示,從國際來看,2017年全球經濟仍然難有起色,原因包括新科技革命沒有啟動,人口老齡化趨勢很嚴重,導致總需求增速放緩。還有QE和經濟刺激政策大規模使用導致貧富差距擴大,邊際消費傾向下降,這樣會進一步加速需求的不足。國內來看,明年下半年十九大的召開值得關注,新一輪人事布局之後,預計新的投資建設會形成高潮。2017年進入到「十三五」規劃的第二年,各項改革也進入施工期,這些措施如果能很好的落實,會有望穩定市場的預期,產生新的制度紅利。總的來看,黃劍輝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仍會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速會繼續考驗6.5%這樣一個底線。
對如何促進實現2017年增長目標,黃劍輝給出了三點對策建議。第一,要關注國際環境的風險點,包括美國大選和美國加息相關的影響。第二,落實G20的精神,促進全球化方面中國應該一馬當先,在上海、廣東、福建、天津這幾個自貿區,可重點開放教育、醫療、金融這些行業。第三,加快供給側改革,我們建議還是要加快推進相關領域的制度改革創新,重點是發揮市場在配置生產力要素中的決定性的作用。
黃劍輝最後表示,中國面臨的真正問題不是產能本身,而是其產能有沒有競爭力,例如華為的產能如果能把苹果、三星超越了,產能即便大一點,也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產品有無競爭力問題,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用我們的產品、技術、服務超越我們的競爭對手,才是應該考慮的重點。如果只關注產能大小,再考慮去產能,實際上都沒有抓到問題的根本。
以下為文字演講實錄:
黃劍輝:大家上午好,向大家匯報一下「2016年全年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對2017年的展望」。共三個部分:一、2016年1至9月經濟形勢分析及全年研判;三季度數據,10月19號才公布,盡管如此,本次發言我用現有的數據對三季度進行分析,對全年進行展望。總體看,2016年應該是6.7左右的增長;二、2017年要保6.5%,我們對2017年增長研判,下行壓力仍將非常大;三、政策建議。提出了促進實現2017年增長目標的三方面對策建議。
一、1-9月份全球和中國宏觀形勢研判
從國際形勢來看,總體上2016年從全球看,跟2015年大體差不多,都是3.1%的增長,發達國家明顯的減速,從2.1%降到了1.6%。發達國家,從上半年的增長1.8%減到1.6%,發展中國家的增速則有所回升,尤其是巴西、俄羅斯這些國家,隨着油價的反彈,增速有所回升,拉美還是一個負增長的態勢。從全球來看還應該關注一點,9月初在杭州閉幕的G20高峰會,開出了一個新的藥方,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模式、動力來源,還有治理結構都給出了一個深層次結構性的解決方案。特別是首次提出「貨幣、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的宏觀政策框架,我們也可以概述為「中西醫結合、標本兼治」的解決方案。
過去西方經濟學的宏觀政策框架,主要是指財政、貨幣政策,而杭州G20峰會將結構性改革、治本之道,納入整個宏觀政策的框架來加以推進,意義十分重大。
從面臨的問題看,也有很多。包括世界主要國家的政治周期問題,選民不滿情緒的上升問題,逆全球化趨勢的抬頭,這些都要很好的關注,也是面臨巨大的挑戰。
具體從國別來看,美國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加息會延期到12月份。我們研判12月份有可能會加息。美國的經濟增長,2015年為2.6%,而2016年上半年為1.4%,9月份新增非農就業人數15.6萬人,低於預期。目前來看,美國只有通脹是符合加息的條件。
從歐洲來看,一個低速運行的態勢,但是對擴大寬松還是保持謹慎,因為受英國脫歐的影響,預計未來三年歐元區經濟增速會下降0.3-0.5個百分點,英國有進入衰退的可能。從日本來看還是保持比較低迷,但是它最近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又推出了一個新的政策框架,日本內閣通過了一個規模達28.1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方案,折成美元是2730億美元,包括了13.5萬億日元財政的刺激,同時修改QQE的政策框架,提出放棄基礎貨幣的目標,控制收益率曲線和通脹預期。但是日本因為老齡化的問題和全要素生產率下降這些結構性問題,安倍經濟學一直談三支箭,但第三支箭幾年來一直都沒有射出——最關鍵的結構性改革。所以,預計它的新刺激政策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效果,因為沒有抓到最關鍵的地方。
從新興國家來看,三季度以來主要新興國家整體情況有所改善,這一點是三季度以來最新的變化,因為前兩年的特點,發達國家增長比較好,新興國家比較弱。三季度以來的特點,新興國家有所好轉,但是分化情況還是比較明顯,我們對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的增長都給出了具體的分析。可以看到俄羅斯和巴西都已經往上調,三季度有所好轉。總體來看,美國由去年的實際2.6%,今年只會增長1.8%,所以,它加息其實沒有太大的支撐能力,因為實體經濟並不好,但是它下半年從三季度以來,比上半年要好一點,由原來上半年1.4%有望回到全年實現1.8%的增長。
英國明顯的下降,預計從2015年2.2%會降到2016年的1.6%;歐元區2016年增長1.8%,日本2016年增長0.3%,比2015年還弱,只有微弱的增長,俄羅斯負增長的程度減小(-1%),巴西-3.4%,有所好轉;南非比較差一點。
從我國經濟來看,三季度我們國家出現了一些企穩的跡象,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好的亮點。從實體經濟來看,8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PMI重新回到榮枯線的上方,用電量這個指標增長了8.3%,已經有一、兩年都沒這麼好的增長了,而最近北京霧霾又有所加重,可能跟工業有所好轉有關系,這兩個指標一定程度上是反向的。鐵路貨運量,克強指數里有個鐵路貨運量,兩年多來,首次出現了同比增長。用電量和貨運量,一般來講是比較可靠的經濟狀況觀察指標。
1-8月全社會投資增長8.1%,特別是民間投資,今年1-7月份民間投資不是特別好,但是這一兩個月開始企穩,有回升態勢。PPI同比經過54個月的負增長,開始轉正了,反映企業的盈利空間在上升,工商業企業的盈利開始有轉正的趨勢,這個指標對股市也會有正向的影響。
問題方面,房地產市場保持較高的熱度。具體從實體經濟看,8月份工業增速逐步回升,投資增速企穩,消費增長還是比較強勁,從同比來看,消費是同比名義增長10.6%,實際增長10.2%,8月比7月還是加快了0.4個百分點。會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進出口來看,剛公布的最新指標,1-9月份出口總額1.537萬億,比去年同期下降7.8%,看上去很嚇人,下降7.8%,但是比上半年負增長8%還是有所好轉的,整體看正在企穩的態勢。
從全球貿易份額來看,好像我們不怎麼好,但是韓國也有幾十個月都是負增長。從2015年,去年中國占全球出口貿易的份額是13.9%,比2014年還上升了1.3個百分點。所以,全球都不怎麼好,但是中國其實還相對比較好,蛋糕是變小了,但是從份額看,中國還是上升的,這說明我們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還是可以的。進口同比下降8.2%,比上半年下降10.1%,還是有所好轉,說明內需有企穩的態勢。CPI保持低位,PPI降幅收窄。
新增貸款有回升的態勢。8月份,M1余額同比增長25.3%,M2是11.4%,比今年兩會通過的13%還是要低,所以,從貨幣政策有一定的空間,因為房價、美國加息問題,預計年內貨幣政策不會有什麼變化,降息降准都不會再有。短期看,匯率有一定的貶值預期。從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貶了3.5%,對一攬子貨幣貶了6.6%。9月份,外儲比8月份降了187億美元,是基本穩定的態勢。
對2016年四季度的研判,我們研判四季度經濟增長仍然會比較平穩,財政政策、基建投資會繼續發力,民間投資會進一步企穩,新的經濟發展能提供些須的動力。我們初步預判四季度GDP同比增長6.8%,全年來看增長6.7%。
從主要指標,GDP全年增長6.7%,CPI1.9%,固定資產投資8.2%,消費10.3%,人民幣匯率預計最低6.8——我們內部做研究把6.8、6.85作為這輪人民幣貶值預期的頂板。有機構提出會貶值到7.1,我們覺得是不太靠譜的。
二、2017年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分成四個方面,對國際態勢、國內態勢、金融態勢、政策走勢分別做出研判。從國際來看,我們覺得2017年全球經濟仍然難有起色,原因包括新科技革命沒有啟動,人口老齡化趨勢很嚴重,導致總需求增速放緩。還有QE和經濟刺激政策大規模使用導致貧富差距擴大,邊際消費傾向下降,這樣會進一步加速需求的不足。
從宏觀政策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已經沒什麼空間了,而結構性改革推進難度比較大。
全球面臨的不確定風險,包括美國的大選,還有歐洲方面,德國、法國面臨的政府換屆問題,逆全球化方面,民粹主義這些問題。
國內來看,明年下半年十九大的召開值得關注,新一輪人事布局之後,預計新的投資建設會形成高潮。2017年進入到「十三五」規劃的第二年,各項改革也進入施工期,這些措施如果能很好的落實,會有望穩定市場的預期,產生新的制度紅利。
從總的來看,我們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仍會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速會繼續考驗6.5%這樣一個底線。為什麼這麼看?首先從投資來看,基建會繼續擔當重任。但是今年因為投資增速相對來講比較快,明年再度加速的空間就比較有限。所以,寄希望於基建投資也是有限的。
從房地產投資來看,經過今年這樣一個先高增長,後強有力的調控,空間也有限。制造業和民間投資受經濟周期的影響比較大,也難以有爆發式的增長。消費會慢於2016年。因為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爆發也透支了很多居民的收入,房地產增長變慢以後,整個相關產業鏈需求也不會有太高的增長,出口還是比較難有上佳的表現。金融方面,匯率2017年還是在6.5到7之間波動,利率在2.5%到3%(指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金融機構會繼續按照綜合化、國際化、輕型化、數字化、集約化的方向轉型。
政策走勢方面:貨幣政策,預計2017年還是比較穩健的基調,研判會有降准1-2次,應對6.5%的下行壓力,也需要稍微寬松一點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預計會保持比較積極的基調,赤字率有突破3%的可能。改革方面會繼續推進,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會成為新的改革發力點。
三、對策建議
第一,要關注國際環境的風險點,包括美國大選和美國加息相關的影響。歐洲方面,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序,英鎊及英國資產會有下跌的態勢。新興市場,巴西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而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高度依賴能源的出口,制造業有進一步走弱的趨勢。印度雖然相對來講比較高速的增長,但它崛起的空間也不是很大,原因很多,不具體展開。南非電力短缺還是會對其經濟發展造成很多的制約。
第二,落實G20的精神,促進全球化方面中國應該一馬當先,要扭轉上某些國家去全球化的態勢,中國應該把這次杭州峰會的精神很好地落實。我們覺得在上海、廣東、福建、天津這幾個自貿區,可重點開放教育、醫療、金融這些行業。剛才,魏部長也談到開放的問題,以開放促改革是中國過去的經驗,也是未來應該繼續遵循的一個重要的方向。我們國家是前一輪開放的受益者,未來也應該繼續高舉這個開放的大旗,這符合全球經濟的發展規律。
第三,加快供給側改革,我們建議還是要加快推進相關領域的制度改革創新,重點是發揮市場在配置生產力要素中的決定性的作用,還是強調這句話,要「打造強化市場型政府」,最近網上不少討論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幾年前賈院長就提出「政府、市場雙到位」,不能僅強調「有形的手」或「無形的手」。政府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強化市場——打造強化市場型政府是經濟發展之根本——美國經濟學家曼瑟奧爾森先生,2001年在《權力與繁榮》這本書上鮮明地提出了這個觀點。
過去經濟領域,比較強調總量和增速。未來,我們建議要聚焦提升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而不是局限於關注增長6.5%還是6.6%。今後不要只關注增速、總量問題,而是要關注質量問題。
中國面臨的真正問題不是產能本身,而是其產能有沒有競爭力,例如華為的產能如果能把苹果、三星超越了,產能即便大一點,也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產品有無競爭力問題,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用我們的產品、技術、服務超越我們的競爭對手,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重點。如果只關注產能大小,再考慮去產能,實際上都沒有抓到問題的根本。這是我們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要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和國際競爭力的問題。
今天,就講這麼多,謝謝各位!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