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電動車





    2025-11-22
  •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數位基礎建設快速擴張的背景下,被視為「新時代石油」的銅持續供不應求,國際價格再度站上歷史高位。根據《日經》報導,銅的國際價格正逼近歷史高點,市場因看好礦石短缺與數據中心需求強勁而吸引大量資金湧入推升報價。此外,在普遍認為礦石供應問題短期無法解決的背景下,銅錠減產的疑慮進一步升溫。






  • 台股新聞

     PC 品牌微星 (2377-TW) 近期股價疲軟,自今年二月股價高點 210 元已經腰斬,21 日股價收 101 元,不過外資法人逢低買進,自 11 月 14 日起連續六個交易日買超微星,累計六個交易日買超約 2.6 萬張。微星布局 AI 領域較晚,不過預計 AI 伺服器業務將於今年第四季首次帶來實質營收貢獻,正式切入 AI 供應鏈。






  • 2025-11-21
  •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於今 (21) 日的鴻海科技日 HHTD25 亮相全新電動車 MODEL A,董事長劉揚偉於記者會指出,將 MODEL A 定位為「 From Japan, for Japan 」,由日本工程師設計,並規劃在日本設立公司服務當地客戶,最終實現在日本在地生產。






  • 台股新聞

    東元 (1504-TW) 與鴻海 (2317-TW) 以換股進行策略聯盟後,今年首度參與鴻海科技日,除展示近期受到關注的模組化資料中心 (MDC) 解決方案,也以 MIH 身分展出電動車動力系統最新產品「中置電驅橋」和「第三代扁線油冷電機」。






  • 2025-11-20
  • 台股新聞

    射出成型設備大廠富強鑫 (6603-TW) 今 (20) 日舉行法說會,公司表示,於鞋業具備技術排他性,形成競爭壁壘,前三季運動營收年增 14%,今年也與中國電動車品牌廠啟動新一波大型、超大型多色射出成型機的標案,此外,AI 伺服器與半導體領域業績同步大幅成長,目前能見度已延伸至 2026 年第三季,在全球製造回流、區域供應鏈在地化趨勢下,未來接單動能可望持續擴大,明年展望維持審慎樂觀看法。






  • 台股新聞

    中華車 (2204-TW) 今 (20) 日召開法說會時指出,與在地供應鏈共同投入開發能量,拓展零碳商用車全新應用場景─創新推出電動資源回收車,正逐步推廣到全台各縣市環保機關,預計 2026 年初於彰化縣開始示範運行。中華車說明,第一台國產電動 3.5 噸商用車 ET35 下線,採用全新開發的「電動商用車專用平台」,可靈活因應各類市場需求,如物流廂車、資源回收車、行動餐車、行動零售車等多元應用。






  • 2025-11-19
  • 港股

    根據《彭博》周三 (19 日) 報導,中國鋰價連續第三日上漲,需求前景樂觀帶動漲勢,但價格急速攀升也引發市場對漲勢可持續性的擔憂。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主力合約周三一度飆破每噸 10 萬人民幣 (約 14,065 美元) 關卡,隨後漲幅收斂。這款電池材料的現貨價格也攀升至 2024 年 7 月以來最高水準。






  • 台股新聞

    在全球汽車產業邁入「智慧化、電動化、軟體化」三軸並進的新時代,邊緣 AI 正成為下一波競爭格局的關鍵技術。國際研究機構普遍預估,軟體定義汽車 (SDV)、車載高速運算、自駕與駕駛輔助系統將於未來五年快速擴張;隨著 OEM 與 Tier-1 持續強化演算能力、重新調整平台架構,全球供應鏈正面臨新一輪深度重塑。






  • 中國今年前 10 月貨物進出口總額年增 3.6%,其中出口成長 6.2%,這份「穩定成長」成績單背後,顯示出口結構正悄悄向「新三樣」(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 領銜的機電產品與高技術產品傾斜,成為拉動中國出口的核心動能。今年前 10 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年增 8.7%,占出口總額比重達 60.7%,其中半導體、汽車出口額分別勁增 24.7%、14.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也維持 7.3% 的成長速度。






  • 2025-11-18
  • 受惠於電動車業務高速成長,以及物聯網 (IoT) 與生活消費裝置銷售的支撐,小米集團 (01810-HK) 第三季 (截至 9/30) 淨利大幅跳增。其中電動車部門首度出現單季獲利,成為推動整體表現的重要里程碑,不過智慧手機市場競爭與零組件成本上升,使未來展望仍面臨不確定性。






  • 最新數據顯示,拉丁美洲電動車銷量飆升創下紀錄,政府鼓勵與中國品牌平價車款湧入當地是主要原因。《路透社》報導,中國品牌的崛起在秘魯車市正悄悄改寫競爭格局。儘管特斯拉尚未設立展示廳,比亞迪、吉利、長城等中國電動車已經以特斯拉六成左右的售價,迅速搶佔市場。






  • 2025-11-17
  • 台股新聞

    國喬石化 (1312-TW) 宣布,面對產業景氣循環與市場價格波動,公司持續優化產能結構、加強成本控管,並推動改革產品高值化及綠色製程轉型,跨足電動車、半導體、醫療等高階市場應用。國喬董事長邱德馨近期表示,國喬第 4 季啟動「轉向與合作」策略轉型計畫,透過收購與合資實現轉向,進入高利潤、永續發展的業務。






  • 2025-11-16
  •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特斯拉 (TSLA-US) 正開發並測試對蘋果 (AAPL-US) CarPlay 的支援,並計畫在未來數月內正式推出。這項動作象徵馬斯克長年拒絕 CarPlay 的立場出現重大改變,也因此迅速成為全球科技與汽車媒體的焦點。






  • 2025-11-15
  • 國際政經

    2025年11月1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特斯拉(TSLA-US)正在大幅調整其美國製造供應鏈,要求所有供應商全面排除中國製零組件,並計畫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完成全部替換。這個事件反映出2025年美中地緣緊張與關稅政策反覆所帶來的高度不確定,使北美車廠加速強化供應鏈可控性。






  • 富豪投資人索羅斯 (Goerge Soros) 的投資基金周五 (14 日) 揭露第 3 季持股變動,大幅增持亞馬遜 (AMZN-US),新買入迪士尼 (DIS-US)。索羅斯另拋售特斯拉 (TSLA-US) 和 Rivian(RIVN-US) 兩檔電動車股票,轉進傳統車廠福特汽車 (F-US),此舉似乎呼應了與電動車市場需求近來面臨的質疑。






  • 2025-11-14
  • 台股新聞

    類比 IC 業者矽力 *-KY(6415-TW) 今 (14)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陳偉表示,今年車用營收比重約 13-14%,明年受惠中國電動車發展、海外市佔率提升以及新品貢獻,車用營收可望大幅成長 40-50%,營收比重目標達 20%,至於明年則認為短期隨著關稅不確定性消退、客戶庫存回補,明年上半年營收將優於今年同期。






  • 美股雷達

    據《CNBC》周四 (13 日) 報導,國際能源總署 (IEA) 周三發布《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在特定情境分析中顯示,石油需求可能一路成長至 2050 年,屆時將達每日 1.13 億桶,較 2024 年成長 13%。這項預測標誌 IEA 立場出現重大轉變。






  • 2025-11-13
  • 歐亞股

    日本汽車巨頭豐田汽車公司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週三 (12 日) 宣布,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總投資金額達 139 億美元的新電池工廠正式啟用,並確認未來五年內將在美國追加投資 100 億美元,以擴大當地製造與供應鏈布局。






  • 綜合外媒報導,瑞典自駕與電動貨卡新創公司 Einride 周三 (12 日) 宣布,計畫透過與美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Legato Merger Corp. III 合併的方式在美國上市,交易估值達 18 億美元。該公司預計於 2026 年上半年完成掛牌,藉此籌措數億美元資金以擴大全球業務與研發投入。






  • 2025-11-12
  • 美股雷達

    《巴隆商周》專欄撰稿人 Al Root 週二 (11 日) 報導指出,若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能在未來十年內完成所有業績目標,他將獲得前所未有的 1 兆美元報酬,而特斯拉的市值也將達到約 8.5 兆美元,一如「科技七雄」(Magnificent Seven)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