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
零售商和物流業主管表示,美中貿易將出現新一波激增,因為美國和中國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在 90 天內把對彼此加徵的關稅大砍 115 個百分點,將促使進口商在這段期間大量出貨,海陸空的貨運量都可望激增,但鑒於進口商成本也將增加,美國消費者應該做好價格持續上漲的心理準備。
國際政經
美國與中國達成 90 天關稅減免協議,美企迅速重啟中企供應鏈,可能會引發新一輪航運擠壓與成本上漲。美國企業正試圖利用 90 天窗口期在美國囤積產品,以防 90 天期後關稅重新飆升。此前關稅導致航運需求大幅減少。據《彭博》周二(13 日)報導,美國馬薩諸塞港務局執行長 Richard Davey 表示,關稅曾使需求減少到長榮海運公司上周通知港務局,稱其從中國出發的船隻,改成每月停靠波士頓港兩次,原本是每周一次。
美股雷達
美國和中國周一 (12 日) 同意互相免除大部分的加徵關稅,14 日生效、為時 90 天,象徵兩大經濟體間的貿易戰暫時休兵,海運業者為之一振,預期將可從美中訂單復甦中受益。根據周一的聯合聲明,美國對中國的加徵關稅將從 145% 降到 30%,中國對美國加徵的關稅則從 125% 降到 10%。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台驊 (2636-TW) 今 (12) 日召開法說會,總經理顏益財表示,美中關稅戰暫時停火,有助貨櫃運價上揚,尤其美國大通路商已開始見到無貨可賣的狀況,看下半年運價有望呈上升趨勢,料第三四季會見到補貨潮,但今年運價恐難達去年高峰,整體經濟情勢還要觀察美元、美債等後續變化。
台股新聞
上海航交所今 (9) 日公告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近日處狹幅整理,較上周微增 4.24 點至 1345.17 點,微增 0.03%,貨攬業者指出, 美國線價格目前維持住,不過,5 月中旬船公司力拚漲價「目前看起來不太可能」。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台驊 (2636-TW) 今 (8) 日召開董事會,通過授權董事長在 50 億元額度內,得以彈性處分帳上航運類股票;而對於海空運市況,台驊不諱言,均看到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貨量下滑。台驊說明,董事會通過議案屬定期執行的例行性授權案,是財務操作與資產管理機制的一環,目的在於提升資產使用效率、強化財務靈活度,並不代表公司對市場趨勢或個別產業前景的任何看法,而未來若有實際交易,將依主管機關相關規定辦理資訊揭露,確保投資人知情權益與市場透明度。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捷迅 (2643-TW) 公布第一季財報和 4 月合併營收,單季稅後純益 6225 萬元,年增約 30%,每股純益 (EPS) 1.78 元,而 4 月合併營收 7.39 億元,月減 1.77%,年增仍高達 82.03%,捷迅表示,前 4 月營收成長動能強勁,年增達 93%,創同期新高紀錄,已超越疫情期間最高峰。
台股新聞
散裝航商慧洋 - KY(2637-TW) 今 (6) 日公布 4 月合併營收為 13.58 億元,月增 6.24%,年減 25.02%,自結稅前盈餘為 2084 萬元,年減 96.38%,匯損吃掉部分獲利,每股盈餘 (EPS)0.03 元,呈連續 2 個月獲利。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中菲行 (5609-TW) 今 (6) 日公布 4 月合併營收達 25.36 億元,月減 0.77%,年增 30.79%,前 4 月合併營收 95.27 億元,年增 28.96%,物流業尚未見到受對等關稅出台後的明顯衝擊,展望後市,中菲行表示,亞太市場區間運輸依然旺盛,且對美元快速貶值有一系列避險措施,有堅定信心可因應市場高度變化。
台股新聞
台驊控股集團 (2636-TW) 旗下子公司台驊國際物流以堅定的專業信念與靈活的市場應變能力,獲得長榮航 (2618-TW) 高度肯定,榮獲 2024 年「績優合作夥伴貢獻獎」銀牌榮耀。台驊表示,此獎項不僅是對業務績效的肯定,也象徵與長榮航雙方的緊密合作,攜手共創價值、共築韌性供應鏈的深厚信任和合作基礎。
台股新聞
在美國拋出高關稅議題後,目前全球政經局勢處高度不穩定狀態,但散裝航商不悲觀,多看好中長期運價走升,散裝市場仍有 3 個潛在利多值得留意,包括非洲市場崛起、俄烏戰後需求,以及散裝供需結構趨健康。正德 (2641-TW) 指出,第一,非洲市場基建投資加速提供全新的增長機會;第二,儘管俄烏戰爭停戰不確定性仍大,但可以預期,戰後重建和復甦將推升原物料運輸貿易;第三,日趨嚴謹的環保法規,使船舶降速或退役,使散裝運力供給的逐漸減少,然而,今明年散裝新造船數量偏低。
國際政經
根據《華爾街日報》周三 (30 日) 報導,在美國大幅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後,從中國運往美國的貨櫃運輸量持續下滑,全球主要航運商陸續縮減運力或直接取消航班,以因應激烈轉變的市場需求。全球前五大貨櫃航運商表示,目前美國航線訂艙量較過去減少至少三分之一,儘管尚未全面取消航班,但已普遍將 18,000 TEU(20 呎標準貨櫃) 等超大型船舶,替換為約 14,500 TEU 的中型船隻,以降低營運成本。
美股雷達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推動新一輪關稅措施,中美之間的貨櫃航運量驟降,人們重燃對疫情時期美國商店缺貨的恐慌情緒。根據過去 15 天統計,近期自中國啟航前往美國的貨櫃船出貨量顯著下降。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首席經濟學家 Torsten Slok 在週五發布的報告中警告,若情勢惡化,美國商店貨架恐將在數周內空空如也,且若裁員潮波及美國 900 萬名與貨運業相關的勞工及 1900 萬名零售業員工,經濟恐遭遇嚴重下滑壓力。
台股新聞
散裝航商正德 (2641-TW) 今 (25) 日公告交付 1 艘 6.35 萬噸輕便極限型 (Ultramax) 高規格節能減碳散裝新船「MFM JAZZ」,並由租家起租營運,正德表示,今年還有 2 艘同型船將陸續接船,預計第三季底前全數交付完成,並與租家談妥 10 年租約,持續挹注獲利動能無虞。
台股新聞
上海航交所今 (25) 日公告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 呈現連 2 跌,較上周下跌 22.74 點至 1347.84 點,跌幅 1.66%,貨攬業者指出,中國到美國的貨量已減少約 40%,目前觀望氣氛相當濃厚。長榮 (2603-TW) 更不諱言,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措施衝擊,觀察到中國出口貨量減少達 6-7 成,第二季泛太平洋航線的貨量已受到影響。
台股新聞
美國貿易代表署 (USTR) 提出對中國船東和營運商等將加收港口費,長榮 (2603-TW) 總經理吳光輝今 (25) 日在法說會中說明,旗下由中國船廠建造的船舶 (含建造中) 占比約 20%,主要部署在近洋和歐洲線,可彈性應對美國政策變化。
台股新聞
為因應美國實施對等關稅,交通部於 4 月 22 日邀海空運業者與公協會、貨運承攬業者座談,會中業者提 5 項策略盼交通部支援協助。交通部航政司今 (25) 日表示,自 4 月初美國宣布對等關稅以來,海空運量約為 3-5% 變化,幅度不大,預期急單拉貨需求將出現在 6 月中旬。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長榮 (2603-TW) 今 (25) 日召開法說會,總經理吳光輝表示,的確今年的能見度和往年相比不是那麼清楚,尤其是泛太平洋航線,但沒有悲觀空間,持「審慎樂觀」態度面對,與大型零售商北美線長約簽完,至 4 月底應該與中小客戶都會簽完。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萬海 (2615-TW) 今 (24) 日公告,將購入 4 艘 1.6 萬 TEU 甲醇雙燃料貨櫃船,合計金額約 7.5-8 億美元左右,換算新台幣達 244-260 億元左右,在目前的美國關稅措施紛擾下,選擇危機入市,預計未來 5 年迎來新造船共達 34 艘。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中菲行 (5609-TW) 今 (22) 日召開法說會指出,美國拋出關稅議題後,「買賣雙方都觀望,大家都在盤點,不知道要怎麼出貨或進貨」,今年無論是海運或空運市場,只能說是先「且戰且走」。中菲行總經理邱鈞榮不諱言,中國到美國的貨機已大部分取消,尤其電商包機,「意思意思飛機還有在動而已」,甚至有聽聞專做美國線的貨代同業提到,最差狀況不排除貨量恐會減少一半,因此,目前美國空運的不確定因素很高。